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可保加入神经阻滞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807-1807
目的 探讨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MBL)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作用并与维生素B12的疗效比较。方法 26例病人分为A、B两组,全部进行综合治疗,对原发病同时治疗,行神经阻滞,观察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疱疹后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疼痛终止时间A组7-14d,B组6-12d。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 弥可保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缩短疼痛时间及减少疱疹后遗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病1~2周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抗病毒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组(B组),每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1周评估一次,随诊12周,了解患者睡眠、疼痛情况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共36 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 组12 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椎旁神经阻滞治疗,B 组12 例行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治疗,C 组采用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 及14 d记录三组患者VAS 评分,结果 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但A 组在治疗后3 d、7 d 及14 d VAS 评分与B 组及C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A 组治疗后VAS 评分均低于B 组及C 组(P <0.01).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典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表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每日1支(>15 000AU);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 100mg联合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均为14d,疗程结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疼痛减轻、消失时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最近的研究认为急性带状疱疹(AcuteHerpesZoster,AHZ)早期行神经阻滞对减轻疼痛、缩短皮疹愈合时间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Z)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及疱疹皮区局部注射联合抗病毒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治疗,以评价神经阻滞对缓解AHZ痛和改善皮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带状疱疹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泛昔洛韦、静点胸腺肽、肌注维生素B1、B12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小剂量强的松12d,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止疱、结痂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早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背部急性带状疱疹伴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及按需口服镇痛药物治疗,B组(试验组)同时接受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7、14及30天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辅助镇痛药物用量、PHN发生率B组亦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抗毒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秘方读秒止痛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2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外敷读秒止痛疱疹膏,对照组阿昔洛韦口服并外搽洛英凝膏,治疗后第10秒、30秒、60秒,1h、3h、6h,1、3、7、10d各观察记录1次。10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外敷3~8秒后痛止,疼痛或有反复者2~3d后全部消失,无新疱发生,1~2d水疱开始干枯,3~5d结痂,4~7d脱痂(平均6d)。无后遗神经痛,治愈率100%。对照组3~5d疼痛减轻,4~5d止疱,6~9d后水疱萎缩干瘪,7~16d脱痂(平均13d),17例后遗神经痛,治愈率83.3%。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读秒止痛疱疹膏治疗带状疱疹作用迅捷,疗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椎旁神经阻滞及疱疹区局部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的研究认为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早期行神经阻滞对减轻疼痛、缩短皮疹愈合时间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Z)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及疱疹皮区局部注射联合抗病毒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治疗,以评价神经阻滞对缓解AHZ痛和改善皮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N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麻醉科疼痛病房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所收治的167例带状疱疹神经痛及PNH患者,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自觉疼痛缓解程度评分、睡眠受影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7例患者中,带状疱疹神经痛组(85例)中,单纯药物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61±1.8)分,72%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4.14±2.17)分,63%患者睡眠改善.PNH组(82例)中,单纯药物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21±0.96)分,85%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4.21±1.77)分,55%患者睡眠改善.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PNH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伴有重度神经疼痛的疾病,多由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部分患者疱疹愈合后仍遗留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na,PHN).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神经阻滞或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亚急性期(疱疹1~3月)带状疱疹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带状疱疹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给予阿昔洛韦缓释片0.2g,3次/d,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口服,内服泼泥松15~30mg,1次/d,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联合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再联合NB-UVB照射,隔日1次,观察并记录2组的疼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常规组和联合组平均积分分别为63.29分和15.43分,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痛发生率以降低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药物预防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鲜木槿叶外敷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5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及疱疹护理,观察组增加鲜木槿叶捣碎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疱疹干痂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观察组疱疹干痂时间为(5.98±1.31)d,对照组疱疹干痂时间为(7.56±1.85)d;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为(2.11±0.96)d,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为(4.83±0.53)d,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鲜木槿叶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有效率高,并具有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He-Ne激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B组:He-Ne激光仪光束照射皮疹区;C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3组均口服泛昔洛韦1周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疗效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C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A、B组(P<0.05);C组结痂和脱痂时间短于A组(P<0.05),脱痂时间短于B组(P<0.05);C组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5),疼痛消失时间短于A组(P<0.05);C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He-Ne激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加巴喷丁或He-Ne激光治疗,不良反应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4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TENS,B组应用腺苷钴胺,C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及TENS,疗程10d。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5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组)VAS评分及5级评分均低于独立治疗组(A和B组);联合治疗组的两种评分差值均高于独立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独立治疗组(65%和6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可减轻疼痛程度并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记录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水疱开始结痂时间、水疱全部结痂时间和皮损全部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 d,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观察组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例,对照组3例。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可缓解神经痛症状,使初期皮损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与眶上神经阻滞对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分成A组和B组,A组行间断眶上神经阻滞,B组给予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和PSQI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后1天、1周、2周、4周、8周、12周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天B组病人VA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且1周、2周、4周、8周、12周时差异仍然显著;两组病人治疗后12周PSQI评分均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病人睡眠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和眶上神经阻滞均可缓解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且眶上神经电刺激临床效果优于眶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急性带状疱疹(AHZ)伴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抗病毒药等传统疗法,Ⅱ组采用抗病毒药及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后记录疱疹消退期、镇痛效果以及PHN情况。结果Ⅰ组疱疹消退时间为(16.1±3.7)d,Ⅱ组为(12.9±6.9)d,相差显著(P<0.05);Ⅰ组止痛优良率27%,Ⅱ组为97%,相差非常显著(P<0.01);Ⅰ组PHN3例,Ⅱ组为1例(仅上1/2病区),相差不显著。结论Ⅱ组的治疗方法缩短了带状疱疹消退期,更为重要的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神经痛,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预防PHN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效果。方法:HZ患者60例,分为干扰素(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加用IFNα-2b,B组除药物配方中未用IFNα2b外,余治疗同A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疼痛疗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G水平;统计治疗后4周和12周末PHN发生率;治疗结束后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统计治疗次数。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疗效优于B组(P<0.001),治疗次数少于B组(P<0.001),患者自评结果优于B组(P<0.001),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PHN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水平降低,Ig G水平升高,且A组变化较B组显著(P<0.05)。结论: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HZ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可得到改善,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