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朱振军 《中原医刊》2004,31(17):F002-F002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诊治不当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5年来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并对其诊治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延误和误诊6例,规范抗痨治疗80例中结核复发4例,不规范抗痨治疗20例中结核复发3例。手术方法不当4例,术后护理不当2例。结论:脊柱结核容易引起延误和误诊,手术及护理方法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治,加强规范抗痨治疗工作,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加强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因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的2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综合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因素包括:基层医院对结核病认识不足,术前抗结核治疗欠规范;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平卧位;多耐药或耐多药结核株;脊柱稳定性不足;病灶清除不彻底;手术时机选择欠佳等。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关键,术前规范、合理抗结核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彻底清除病灶;术后保持脊柱稳定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复发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加重,血沉增高(32~132mm/h),10例合并窦道感染。CT显示13例病灶局部清除不彻底,6例出现新病灶。21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行保守治疗,经瘘管清创换药+调整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9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18例术后一期获得治愈,术后放置病灶引流管延长至3~14d。2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者,术后绝对卧床6~8个月治愈;2例耐药患者术后1个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结论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严格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防止脊柱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春林 《当代医学》2013,(28):54-55
目的探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脊柱结核手术并具有危险因素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手术并排除了危险因素的1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试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切口窦道形成1例,远期脊柱结核复发1例;对照组10例均手术成功,切口愈合顺利,长期复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在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术前抗结核效果不佳、术后抗结核不规范、病灶清除不彻底、营养状态差等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防止脊柱结核手术后的复发,应当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术前需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控制血沉等,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及植骨融合等,术后需继续长时间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只有排除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够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彻底治愈脊柱结核,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后手术的可能性及如何预防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1月-2005年1月资料完整的脊柱结核共151例中,包括颈椎结核8例,胸椎结核73例,腰椎60例,腰5骶1结核10例。结果:复发的病人19例,其中有12例再次手术治愈,7例经换药治疗治愈。151例脊柱结核均行灶清或灶清、减压、植骨固定术,有23例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卧床3个月~6个月,随访2年~12年治愈132例,复发的病人19例。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复发的原因在于脊柱稳定性的严重破坏,影响病椎之间骨性融合,病灶清除不彻底和不合理的化疗产生结核耐药,不能抑制和杀灭病灶内的结核菌,促使复发。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再次手术和保守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从中总结经验,积极预防,避免初次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胸壁结核的诊断正确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胸壁结核56例经验教训,总结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结果:手术治疗56例胸壁结核,47例一次性治愈,9例复发:肋骨结核6例,肋间淋巴腺结核3例,第2次手术后均治愈。结论:胸壁结核不能做一般的切开引流,手术前正规抗痨治疗4~6周,手术要将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干净,脓腔大时术后还要放引流,术后需采取有效的加压包扎3周左右,术后正规抗痨治疗6~9个月以上,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韩生寿  谢守宁 《重庆医学》2015,(14):1908-1910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46例术后出现复发(观察组),369例术后治愈(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与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因素的作用强度.方法 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脊柱结核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进行1~3年随访的患者486例,按照时间分为2组:第1组,1998-2002年收治患者,共129例,34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95例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第2组,2003-2007年收治患者,共357例,27例复发患者临床资料与同期330例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病灶范围、手术清除是否彻底、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对比分析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各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结果 第1组,术后患者是否能严格制动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对于第2组,术前术后是否正规用药为作用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在遵循现有的脊柱结核基本治疗原则上,应该加强患者药物治疗,才能更有效的控制脊柱结核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3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1mo正规抗痨治疗后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肋骨或髂骨行椎问植骨,部分患者绝对卧床或石膏床制动;另一部分则1期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1.5年。结果37例术后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mo~2年,平均12mo。植骨块在6mo内融合,3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未融合(10.3%),治愈率89.7%。2例出现窦道,截瘫1例术后神经功能从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1例神经根性症状未恢复。单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30例中有4例植骨块松动,7例行内固定术病例未见骨块松动、脱出。结论脊柱结核按传统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可取得食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总结该院1997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8例难治性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病程和治疗特点,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耐多药结核菌采用新的药物组合抗痨,如利福喷丁 吡嗪酰胺 氟嗪酸(氧氟沙星)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或利福喷丁 吡嗪酰胺 氟嗪酸 阿莫西林-棒酸,疗程18~24个月。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初发病例,2例行手术治疗者伤口分别于术后1月和1.5月愈合并拔除引流管,l例多部位结核患者未行手术治疗起病后6周死亡。4例复发病例窦道闭合时间最短为术后L个月、最长3个月,l例窦道长期不愈合。术后随访2~3年,6例无复发,l例窦道仍持续流脓。结论:耐多药脊柱结核具有临床症状重,治疗困难、疗程长的特点,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后负压引流和联合应用足够疗程的多种非一线抗结核药物才有可能使病变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9月经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407例进行随访。其中复发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0~78.0岁,平均36.6岁。未复发患者365例,男201例,女164例;年龄5.O~69.0岁,平均38.8岁。通过对术后复发的42例与同期未复发的36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做对比,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ogistic进入法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导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入融合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术前抗结核时间)、病灶清除彻底程度、术后抗结核治疗规范程度、术后制动时间、耐药情况、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结核、不利条件(包括女性生育期、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贫血或营养不良)7个因素与脊柱结核病廿崎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抗结核规范治疗、术后手术部位严格制动足够时间、应用敏感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性脊柱结核、加强其他部位结核的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短期内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患者术后怀孕、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可以减少脊柱结核病灶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对145例行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年龄、性别、自身营养状况、病灶范围、化疗、手术、内固定使用情况及HIV感染情况等13个可能的因素与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和风险度。[结果]全组共有21例复发,总的累计复发率为14.48%。病灶累及范围广、不规范化疗、术中病灶清楚不彻底、术后是否使用内固定以及自身营养不良等5个因素与术后脊柱结核复发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病变部位清除彻底、严格制动、加强营养、规范化疗是预防和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履荣 《中外医疗》2013,32(8):38-39
目的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9年—2012年就诊的78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7~30d抗痨治疗后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进行为期3~5d的负压引流[1]。并进行1~12个月的随访,记录结果。结果在3~6个月后经X线片复查78例患者植骨全部愈合。其中29例伴脊柱畸形者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平均21°矫正至术后平均8°。64例患者血沉达到正常,72例CRP正常;未有案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以彻底清除病灶,且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斌  张建国 《四川医学》2006,27(9):980-98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二次手术。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经随访需再次住院施行手术的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规范化疗后再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经40个月随访,全部临床治愈,恢复劳动能力。结论脊柱结核强调系统整体治疗,充分作好术前准备,保证术后营养及足够卧床时间,可减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的效果及优点. 方法 通过对23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开展术前静脉抗痨3~7天,术中一期行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及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痨9 ~12个月. 结果 通过8~48个月随诊,21例患者植骨于术后3月出现愈合,植骨块和内固定物均无松动移位、无折断和脱落,术后切口Ⅱ/甲级愈合,血沉1~3个月逐步恢复正常,2例患者复发. 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分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跳跃性胸腰椎结核疗效可靠,既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又可彻底清除结核痛灶,便于脊柱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前路器械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1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例,女性10例,胸椎结核8例,腰椎结核13例(包括胸腰段),平均年龄49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和术后抗痨化疗。术中经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问自体骨植骨前路器械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病例内固定物没有失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切口一期愈合,无脊柱后凸及侧弯畸形,无病灶复发。结论:胸腰椎结合治疗中用前路器械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及饲弯畸形,并为脊柱提供稳定性,促进病灶愈合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42例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后内固定手术,使用Luque固定14例,Dick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16例,椎体钉棒系统固定12例.结果 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 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3例外科治疗的胸壁结核从病灶清除、残腔处理、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8例Ⅰ期治愈,2例Ⅱ期治愈,3例术后皮瓣下积液,经穿刺治愈,全组无复发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合理设计切口,彻底清除病灶,利用带蒂肌瓣、加压包扎消灭残腔,手术后正规抗痨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前强化抗痨治疗2~4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均行前路植骨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5~2.5年,平均1.5年,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8.1±3.2)°。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前要进行充分有效抗痨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通过植骨内固定来重建脊柱的稳定,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结核32例临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患者有效的临床诊断、围手术期处理、抗痨治疗、术式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诊断明确,术前抗痨基础上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愈合,恢复良好,植骨融合时间平均5.2个月,2例因植骨块轻度移位经卧床休息3个月,带支具活动6个月后治愈.结论 早期的准确诊断,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的药物化疗,恰当的手术时机和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胸腰椎结核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