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32例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患者术前均使用吡啶斯的明,10例使用强的松3~8周,2例肌无力危象患者经综合治疗控制危象;患者均在症状最轻时手术,术后Ⅱb~Ⅲ型患者呼吸机支持呼吸,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24~72h。Ⅳ型患者术后即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6d;2例术后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静脉点滴,连续3d。结果:围手术期共有2例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6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正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低胸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2007年12月间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2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按改良OSEIMAN标准分为Ⅰ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6例,改善9例,无效4例,死亡2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 1991年 5月~ 2001年 12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 11例病人均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按改良 Osseiman标准分为Ⅰ型 4例、Ⅱ a型 3例、Ⅱ b型 3例、Ⅲ型 1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 3例、改善 5例、无效 2例、死亡 1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它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分析,探讨对该类病人的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 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措施,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防止肺部感染和预防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关键.结果 经过耐心细致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该组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 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最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据Osserman分型,Ⅰ型3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全身麻醉胸腔镜下钝锐性游离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量平均(80±20)mL,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引流胸液200~400 mL。病理示胸腺增生2例,合并胸腺瘤6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15~32个月。按Monden标准评判,肌无力症状消失3例,改善5例。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及胸腺瘤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创伤轻,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必要性.方法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术前应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为手术创造条件,巩固疗效.术前后主动进行心理护理,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发生.MG患者术后给予重症监护并根据病情留置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预防和抢救MGC的关键.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本组66例手术病人采用此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无手术及住院死亡,全部按期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2002年3月~2007年9月,我院行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4~55岁,均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肌无力Osserman分型:Ⅰ型10例,Ⅱa型4例,Ⅱb型3例,Ⅲ型2例。均行全胸腺切除术,行气管切开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胆碱能危象1例,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9.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淑清  苏京 《现代护理》2002,8(1):15-17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必要性。方法: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手段,术前应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为手术创造条件,巩固疗效。术前后主动进行心理护理,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发生。MG患者术后给予重症监护并根据病情留置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护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预防和抢救MGC的关键。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本组66例手术病人采用此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无手术及住院死亡,全部按期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自人们认识到重症肌无力(MG)是与胸腺有密切关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来,胸腺切除治疗MG已日益受到重视,但有远期随访的大组病例报道很少。1964年6月~1996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MG120例,本文就手术疗效、围术期病情控制方法及术后康复过程进行评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MG患者中女67例,男53例;年龄2~57岁,平均276岁。病程1个月~39年,平均2.9年。根据Osserman分类法:Ⅰ型22例,ⅡA型15例,ⅡB型36例,Ⅲ型43例,Ⅳ型4例。有MG危象(简称危象)史4例,儿童型16例。术后病理检查,胸腺增生77例,胸腺萎缩对例,胸腺瘤…  相似文献   

11.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预防和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关键.MG患者术后给予重症监护,加强术后危象的监测与护理,并根据病情留置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结果本组18例手术患者采用此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无手术及住院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胸腺切除术的基本经验,评价其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31例胸腺疾病患者(胸腺瘤23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3例,前纵隔结核性肉芽肿1例),其中2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经胸径路实施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胸.采用右胸入路27例,左胸入路4例,手术时间42~132 min,平均(62.6±23.7)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150 ml,平均(53.9±29.3)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为50 ~220ml,平均(122.6±46.5)ml,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6 h,平均(14.6±8.6)h.1例OssermanⅡB 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肌无力危象,经再次气管插管及药物治疗后恢复,余无其他并发症.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天数5~19 d,平均(11.3±3.3)d,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肌无力患者症状改善率达100%.结论 应用机器人手术可在微创条件下实现完整的胸腺切除,并充分清扫纵隔脂肪组织,手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胸腺切除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低位胸骨正中切口手术57例,胸腔镜手术13例,机器人手术12例,胸腺切除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肺不张4例,肌无力危象10例,胆碱能危象5例,混合型危象4例,并发症发生率28.05%,均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复插管率9.76%。结论切除胸腺治疗重症肌无力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和术后危象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病情反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术后症状缓解后又复发进展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行胸腺切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以糖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术前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例,Ⅱ型17例,Ⅲ型4例;复发进展后改良Osserman分型Ⅱ型15例,Ⅲ型6例,Ⅳ型1例,肌无力危象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死亡1例.结论 MG胸腺切除术后缓解患者仍会出现复发进展,复发后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延髓型MG最常见,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大多数患者缓解,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病因未完全明了,但胸腺与MG关系密切已得到广泛认可,胸腺切除是迄今公认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有限,因此术后有可能出现肌无力危象或胆碱能危象,机械通气是治疗的主要手段^[1]。  相似文献   

16.
朱晓红 《现代护理》2006,12(5):440-441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预防和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关键。MG患者术后给予重症监护,加强术后危象的监测与护理,并根据病情留置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本组18倒手术患者采用此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无手术及住院死亡,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1~4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的征象.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0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1.1%(22/36).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总有效率分别为66.7%(12/18)、55.6%(5/9)、50.0%(3/6)、66.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应明确诊断,选用适合的手术切口,尽量彻底切除胸腺瘤及纵隔脂肪组织,围手术期积极处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21例行胸腺瘤及胸腺完全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及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恢复过程顺利,其作2蚝胸腺瘤及胸腺部分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术后随访年,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20例(87%),其中Ⅰ型15例,Ⅱa型5例,部分缓解3例(13%),为Ⅱb型。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加强围术期处理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月11月至2018年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I型15例,IIa型27例,Ⅱb型12例,Ⅲ型4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患者手术后症状缓解者16例,无效者18例,恶化者9例,发生危象15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按胸腺瘤病理分期Massoka标准:I期者中10. 3%发生危象,Ⅱ期及以上者中15. 6%发生危象,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胸腺瘤I期和Ⅱ期及以上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重症肌无力的分型,I型者中3. 5%发生危象,Ⅱ型及以上者中22. 4%发生危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危象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严重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病理类型与危象发生无影响;有无胸腺瘤类型及肌无力分型两个因素与术后危象发生有关,合并胸腺瘤的患者、肌无力等级较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的概率明显偏高。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善围手术期相关措施,减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危象的发生与有无胸腺瘤、肌无力分型等级有着密切的联系,肌无力等级越高,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合理的围术期治疗方法,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5例手术治疗的MG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术前准备、手术情况、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缓解20例(57.1%),改善11例(31.4%),无变化3例(8.6%),恶化1例(2.9%)。手术总有效率为88.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的术后管理是MG合并胸腺瘤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