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和管理护理警示标识,降低护理风险.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系统、规范、科学地使用护理警示标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90%,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警示标识是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医院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使全员皆知,达到广而告之的日的,起到提醒作用,所采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现就将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手术室应用手术患者系列类、警示类、环境类护理标识的方法与效果。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分别予其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对药物过敏的患者用塑料薄板制成长方形标牌悬挂在手术室输液架上;对不同部位输液管道进行分类,以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识;术中用药采用不同颜色的无菌标签张贴在注射器上;手术室的不同分区、器械及设备、不同手术间的要求等均采用不同颜色及图案的标识醒目标示。在实施护理标识前(2004-2006年),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为75.4%,实施护理标识后(2007年9月-2009年9月),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提高到92.1%。应用护理标识前术中护理用药错误率为8.1%,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用药差错率下降到了3.6%,无1例因身份、输液管道识别错误等导致的差错。说明护理标识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防范能力、规范护理行为起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37-4438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受到管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23%。管理后,两组所得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数值低于管理前所得数值(P0.05),安全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数值高于管理前所得数值(P0.05),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护理风险,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采用了配药标识、摆药标识、特殊标识,使静脉用药环节程序化,有效地规范了护士的给药操作行为,防范了用药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标识,降低护理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分别用醒目的颜色、形象的图案或清晰的文字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标识牌应用于临床.[结果]护理标识在老年干部病房应用后,有效加强了护理工作中安全关键点的控制,护理满意度100%.[结论]护理标识合理规范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确保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为试验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标识,规范管理,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方法 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醒目、统一的护理标识,便于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结果 护理标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也方便了护士的日常工作。结论 通过护理标识的临床应用,有效的降低护理差错与事故的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警示标识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制作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所采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使全员皆知,达到广而告之,起到提醒作用标识的应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院纠纷的发生。方法:自2005年5月1日开始,针对科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在处理方法上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制定和规范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经过1年的流程实施,再与规范前1年比较医疗纠纷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规范后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护理缺陷由规范前的12起下降为2起,资料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可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指导和规范护士对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减少纠纷和投诉。既保证了病人的权益,也保护了护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变以往管理者对缺陷的处理模式,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提高护士识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方法根据急诊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落实于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结果使科室护理人员防范和识别急诊护理风险的意识增强,识别和处理急诊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探讨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对干预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2月各护理单元上报至护理部的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共1551张,其中护理业务风险1509张,占97.29%;护理管理风险42张,占2.71%.妇科病区429张,占27.66%;产科病区465张,占29.98%;四室(手术室、临产室、新生儿科、急诊室)657张,占42.36%.2011年与2008年相比,危重患者上升了64.77%,抢救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应用护理风险因素上报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和安全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护理论文关键词的标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词是计算机检索语言的入口,是对文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处理、检索的介质,它对教学、医疗、科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从关键词的特征、作用及标引原则、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护理论文写作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某医院大规模集成化护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护理部与信息中心合作开发了护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入院评估率93.0%,住院评估率96.O%,压疮风险评估率95.0%,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8.0%,导管滑脱评估率95.0%,自理能力评估率96.0%,均高于实施前的78.0%,75.0%,71.0%,83.0%,8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4,15.686,10.286,13.885,20.411,17.786;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为(95.14±0.46)分,患者满意度(96.17±2.03)分,均高于实施前的(82.13±1.78),(84.10±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92,23.20;P〈0.05)。结论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有利于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将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 n=468)和观察组( n=4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由9.40%降低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9,P<0.01);患者满意度由(85.2±5.9)分提高至(98.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45,P<0.01)。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