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术式及方法.方法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期间1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替换+象鼻技术2例,Bentall+主动脉弓部替换术2例,部分胸主动脉替换术1例,部分胸、腹主动脉替换术3例,David手术1例,弓降部成形1例,Cabrol手术1例,Bentall手术8例,同期行弓部成形1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1例.其中4例采用DHCA,其余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结果 手术死亡3例,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1.0%,术后截瘫1例.结论 应根据破口及夹层的位置,选择术式和体外循环方法,决定手术范围.术中脑、脊髓保护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子支架手术治疗DeB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护理经验。方法我科对4例DeB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子支架术、1例行Bental+全弓置换+象鼻子支架手术,围手术期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15d死亡;3例治愈出院。结论 DeB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给予全面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克学  杨再珍  王正飞  王平凡 《重庆医学》2012,41(19):1987-1988
目的评价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用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弓部处理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间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99例。根据夹层累及情况,选择Bentall术、David术或升主动脉起始部加固术,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处理弓部病变。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5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37)min,停循环加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5)min,死亡4例。结论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应用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弓部处理可简化手术操作,缩短停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Bentall术联合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体外循环管理及方法。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对3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人重建全主动脉弓,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并积极做好脑、心肌、。肾脏、脊髓等脏器的保护措施。结果3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0±25)min,平均心肌缺血时间(91.7±10.4)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8±7)min,平均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4±8.7)min,平均全身停循环时间(6.3±2.3)min,术后6h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Bentall手术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Ⅰ型夹层,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以及积极采取重要脏器保护等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4例升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马凡综合征9例,其中7例并发夹层分离,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单纯升主动脉瘤1例。行钮扣式Bentall手术11例(1例合并MVR),其中升主动脉瘤破裂及术前心衰不能控制急症手术各2例,Wheat手术2例,其中1例因急性夹层动脉瘤急症手术;单纯升主动脉替换1例。结果:早期死亡3例,11例平均随访32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晚期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再发生动脉弓,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钮扣式Bentall手术是升主动脉瘤标准术式,急症手术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升主动脉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8例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48例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加术中支架植入术,包括 Bentall 术28例,近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0例。结果住院死亡者2例(4.16%),其中1例术中心功能较差,无法撤离体外循环而死亡;另1例术后长期昏迷,其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偏瘫者1例、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者3例、声音嘶哑者5例、胸部切口感染者2例、处理后恢复良好。46例出院前复查主动脉 CTA 见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无扭曲、血流通.,无假性动脉瘤形成。随访43例患者术后1、6月、1年复查见降主动脉假腔闭合率约80%,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扩张者3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者1例,无死亡及再次手术者。结论手术治疗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原发疾病主要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累及弓部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升主动脉替换+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象鼻技术(支架象鼻6例),1例行主动脉左半弓+降主动脉置换.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13.6%.死亡原因:1例手术前夹层已经破裂,心脏压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停跳,复苏同时手术,手术后严重右心衰,手术后16 h死亡;1例手术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 d死亡;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未醒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9 d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出血2次开胸3例;延迟苏醒3例;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主动脉弓部病变需根据手术前不同的原发病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包括半弓、全弓和全弓+象鼻手术;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 ,有利于降低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改进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8月~2006年5月间手术治疗29例胸部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23±9.13岁;Bentall手术10例,其中,同期Bentall联合全弓替换1例,半弓替换2例,5例行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1例,胸主动脉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9例,其中1例同时行双肾动脉搭桥术,2例累及弓部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在体外循环下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破口修补术。将所有病例分为夹层病变和无夹层病变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夹层病变组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6.9%,脊髓缺血性损伤1例;夹层病变组与无夹层病变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ICU持续监护时间、24胸引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人工血管置换是外科治疗胸部动脉瘤的主要有效手段,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均高于其他类型;改进人造血管缝合技术,加强术中出血控制,加固覆盖动脉瘤壁及应用生物胶等材料,血液回输,注意同时处理并发瓣膜病变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15例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临床经验,探讨改善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15例夹层动脉瘤手术其中9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4例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2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或成形.均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复跳顺利,脱机顺利,术后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低心排,经矫正后恢复,均顺利康复.结论 对复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最佳治疗方法和当前治疗进展。方法:对位于胸腹主动脉各部位发生的动脉瘤,特别是夹层动脉瘤的严重性、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等作初步探讨。结果:发生于胸腹主动脉各不同部位动脉瘤手术方法亦不同.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用Bentall手术。涉及主动脉弓部和/或夹层累及全程主动脉用弓部替换和/或联合象鼻技术手术。胸降主动脉瘤和/或累及肾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改良Crawford分段阻断法切除动脉瘤主动脉替换和/或肾动脉直视灌注法保护脊髓和肾脏血供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当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腔内被膜支架治疗仅限于部分单纯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而且腔内被膜支架治疗适应证严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一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0例Stanford A型AD患者,其中急性45例、亚急性35例、慢性10例。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术6例、Wheat术4例、David术2例、Bentall及右半弓置换3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28例、Wheat+全弓置换+象鼻术36例、David+全弓置换+象鼻术9例、Cabrol+全弓置换+象鼻术2例。在75例象鼻术中56例采用改良手术,其中在覆膜支架上对应未受累头臂干血管开口处开窗41例,采用三分支支架象鼻15例。结果 84例患者治愈,死亡6例,死亡率为6.7%。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和方式;对主动脉弓部处理的改良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1例主动脉弓部瘤破入左侧胸腔患者实施了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手术,且其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及时清醒,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52.8±37.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61.4±35.7)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0.2)min.其中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7个月,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及瘤体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安全、有效、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1例主动脉弓部瘤破入左侧胸腔患者实施了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手术,且其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及时清醒,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52.8±37.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61.4±35.7)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0.2)min。其中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7个月,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及瘤体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安全、有效、简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对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单纯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2例,同期行带瓣管道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2例,行Bentall术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原因为术后第4天脑出血。全组无术后再次开胸止血和截瘫病例。目前14例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血管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方法,深低温停循环加腋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能有效地预防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弓部置换或加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方法 1例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Bentall's术+半弓置换术,1例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半弓置换术,1例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行弓降部主动脉置换术,余8例均行全弓置换+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因肺部感染,术后第39天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11天死亡。9例存活患者中2例出现声嘶,余均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弓部置换或加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②方法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 例,行 Bentall手术 6 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半弓置换术2 例,胸降主动脉置换术2 例。术中选择股动脉插管,对剥离内膜进行了可靠修复;对 Bentall术中冠状动脉移植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主动脉弓置换时,对脑采取保护措施以减轻或防止脑损害。③结果 手术死亡1 例,术后近期死亡2 例,7 例术后随访90d~1.5 年,康复良好。④结论 手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5~2007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主动脉弓降部疾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12例、真性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假性动脉瘤3例以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内漏2例.急诊手术5例,均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破入胸腔.死亡2例;限期、择期手术37例,死亡2例(均为动脉瘤),死亡率5.4%.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可逆性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手术方式包括非体外循环下行人造血管分流术12例(同时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左半弓 近段降主动脉置换10例(同时行食道造瘘术1例)、近中段降主动脉置换17例、次全降主动脉置换3例.结论 成人主动脉缩窄进行人造血管分流术矫治,手术简化、效果确切;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大多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决定降主动脉置换长度,熟练的外科吻合技术和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急性主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患者50例,行Bentall手术(或 升主动脉置换)共12例(同时行二尖瓣成形2例),升主动脉置换(或 Bentall) 部分弓置换共11例(其中同时行二尖瓣成形1例),升主动脉置换(或 Bentall/主动脉瓣成形) 全弓置换8例,升主动脉置换(或 Bentall) 全弓置换 降主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3例,主动脉瓣成形 升主动脉置换5例,Bentall(或 升主动脉置换 部分弓置换) 冠脉搭桥术3例,Wheat 弓置换2例,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6例.所有夹层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40例Standford A型通过右锁骨下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死亡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术后因吻合口出血、远端动脉瘤破裂死于失血性休克各1例.其余均顺利恢复出院,随访6~36 个月,所有患者生活工作正常.远期因远端夹层进展行再次手术2例.结论 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同时通过右锁骨下动脉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应可以成为升、弓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基本方法,可使远端吻合在开放下进行、并充分保证脑部灌注;Standford B型夹层仅有少数病例需要外科手术;依夹层撕裂范围及破口位置决定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周清 《现代医学》2014,(4):454-456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行颈动脉旁路术联合腔内修复术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患者31例,均行颈动脉旁路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根据术后护理分为两组,常规护理患者15例为对照组,护理干预患者1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6.5±2.7)d]明显小于对照组[(19.6±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旁路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41例,行Bentall手术29例,Wheat手术2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替换(包括同期象鼻手术)9例。B型胸主动脉夹层35例均行腔内隔绝手术。结果 41例StandfordA型患者手术死亡3例(7.3%)1,例术后2个月死于抗凝过量致颅内出血,3例远端夹层复发。35例B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只有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才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主动脉弓替换时应加强脑保护,DHCA时选择性脑灌注效果好;B型夹层采用腔内隔绝术创伤小,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