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往认为右室心肌梗塞(右心梗)罕见,而尸检资料证明左、右室联合心梗并非少见;单独右心梗塞确实很少,不到3%。临床右心梗少见的原因,可能是对此症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认识不够,以致对该症患者未能进行有效检查而漏诊或误诊。近来对右室梗采取了广泛而深入研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AMI应有充分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221例心肌梗塞住院患者中症状不典型的36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右室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直认为右室心肌梗塞甚为少见。单纯右室梗塞确系少见(<3%),但左右心室合并梗塞并非如此。由于本症的常规心电图诊断很困难,以往只能在尸检时确诊。对本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认识很不够,认为本症不会明显影响心功能。Cohn 等首次通过血液动力学检查,对6例右室梗塞作出临床诊断,后来又有人利用心肌闪烁扫描图、超声心动图等非侵入性方法来进行检查,使本症的诊断率提高,对本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的特异改变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病率单纯右室梗塞少见,绝大多数合并有左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阳性闪烁图亲梗塞闪烁图的原理是放射性药物能被急性受损的心肌所摄取.目前,仍以~(99m)锝-焦磷酸盐为首选药物,心肌对其摄取量取决于:(1)急性坏死;(2)症状出现后的时间;(3)血流;(4)心肌中钙的浓度.~(99m)锝-焦磷酸盐积聚的浓度又取决于各种形式组织钙储存对示踪剂的选择性吸附、组织损害和血流减少的程度等.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后,只有血流稍有减少的区域才有~(99m)锝-焦磷酸盐的增高.当血流减少至正常的20到40%时,损害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浓度比值达到最高.如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范围的大小,不仅直接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与心肌梗塞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关系极为密切。对心肌梗塞后早期变化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各种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的方法。本文从代谢、病理生理、组织病理等方面对心肌梗塞后的早期变化进行讨论,并对目前常用的检测梗塞范围的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右心室心肌梗塞(简称RVI)临床较少见,以往认为生前较难诊断,多需经病理解剖确诊。其原因是:①RVI与左心室心肌梗塞(LVI)不同,常规心电图对其无定位特征;②右心室壁较左心室壁薄,电势弱,即使发生梗塞心电图也不易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Swan—Ganz导管,超声心动图及核医学等诊断技术的开展,为RV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血液动力学参数和其他诊断指标,使其  相似文献   

7.
<正> 微量元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五十年代Kobayashi首先阐明了微量元素对冠心病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但至目前,微量元素与心肌梗塞的有关方面报道甚少。本文试就这方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IA)是心肌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早期。PIA多见于冠脉严重病变者,其近期死亡率可达17%~50%。由于PIA病人易发生再梗塞和猝死,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临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     
高频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有所不同,其频率响应为0.1~1000H_2,扫描速度比普通心电图快12倍,增益高5倍。临床证明它能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的精确性。作者用宇宙7121型心电图机略加调整成高频状态,检查心肌梗塞患者10例,心绞痛11例,正常人51  相似文献   

10.
酶是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它参与人体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心电图不易诊断的急性心肌梗塞,测定血清酶活力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肌含有丰富的多酶体系。心肌一旦出现病变或坏死,即可导致血清内某些酶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一、心肌梗塞新的分类—Q波心肌梗塞、非Q波心肌梗塞按传统观点,心电图如有新的Q波出现称为穿壁心肌梗塞,如有ST—T改变则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都认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不出现Q波,而穿壁心肌梗塞一般均应出现Q波。近年来,随着对心肌梗塞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人认为对心肌梗塞应重新分类。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后果似乎十分简单,并没有什么使人真正感兴趣之处。动脉闭塞后,相应部位的心肌在数秒钟内发生缺血,几乎立即停止收缩。如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坏死。但冠状动脉闭塞后,其供血部位的心肌很少会全部死亡,实际上常常多少有相当部份的心肌能存活下来。所以,心肌梗塞往往是不完全的,梗塞区系由存活和坏死二部份心肌共同组成。对不完全性心肌梗塞的认识非常重要,这不仅因为在血供充分的条件下,梗塞区内的存活心肌有助于心脏功能的维持,而且因为在血供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完全性梗塞灶又可成为日后再发生心肌缺血的部位。本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冠心病(CHD)与心肌梗塞(MI,下简称心梗)属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是NID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987年以来糖尿病占美国主要死亡原因的第7位,主要死于心血管合并症。Stamler等(1992)报道美国20个中心对347 978名35~57岁男性11~13年随诊结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绞痛患者可有严重发作及突然死亡。虽然当前对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中心律失常的机理及意义的认识尚属有限,但说明了实验研究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后,仍继续对疾病提供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虽然右室梗塞在病理学上已有详细描述,但多年来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尚未被认识,因为实验资料多半否定其重要性。近十年来,随着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新的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的应用,右室的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本文综述右室梗塞的病理,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其非侵入性检查,此外讨论右室梗塞和慢性肺部疾患病人右室肥厚之间的可能关系。病理学的研究病理学研究证实5~34%穿壁性左室下壁梗塞的病人有右室梗塞。1948年Wartman在164心肌梗塞中发现22例右室梗塞,发生率13.8%。1978年Isner曾指出死于右室梗塞病人特征:(1)右室梗塞仅作为左室后壁梗塞的并发症出现;(2)室间隔后部的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的表现可有许多变异。Herriok所描述的典型胸痛综合征决不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他本人亦承认,有些心肌梗塞可完全没有疼痛。据报道,所谓心肌梗塞的非典型表现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本文研究64岁以上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评价性别及增龄对临床表现的影响。研究对象是连续113例64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出院患者。根据典型的生化及心电图标准作出诊断,大多数病例经放射性核素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根据是否有胸痛、性别及年龄将患者分组。113例年龄分布于65~95岁,男46例,女67例。其中48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占42%。无痛性心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急性心肌梗塞存活率的增加,再发性心肌梗塞亦逐渐增加。再发心肌梗塞心肌损伤面积大,预后差。预防再梗塞的发生对病死率的降低有重要意义。一、再梗塞的定义一般来讲,在有明确心肌梗塞后出现心电图及酶学的改变,符合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即为再梗塞,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来区分梗塞面积的扩展与再梗塞,严格的来讲梗塞面积的扩展属于早期再梗塞。从病理上区分,梗塞面积扩展是原梗  相似文献   

18.
心脏节律紊乱和传导阻滞对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影响甚大。心脏放射探测器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运用表明,在心肌梗塞的前几天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比例较大,约占患者的90%,本文作者详细研究了晚期心律失常的频率,特征及治疗的方法。作者观察了75例心肌梗塞患者,男68例,女7例,年龄47~76岁。心肌梗塞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资料和实验室记录,其中2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则采用统计法,10例采用尸解法。急性期的患者是用心脏放射探测器确  相似文献   

19.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近年来发现有些心肌梗塞不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是由于其他病因所引起。针对不同病因给与洽当的治疗,对这类心肌梗塞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尚有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夹层动脉瘤、冠状动脉外伤以及先天性冠状动脉异  相似文献   

20.
<正> 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如不注意识别,极易误诊或漏诊,耽误治疗.因此,必须熟悉特殊临床表现的AMI,这对早期诊断、降低本病死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据文献报导,有20~30%的AMI患者仅有疲劳或其它症状,对这类患者的识别,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Rahimtoola将无痛性心肌缺血归纳为以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