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光不正儿童立体视觉敏感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正常和屈光不正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方法 对300名正常儿童;334名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相关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正常儿童中,>9岁及<9岁组远近立体视阈值正常率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视儿童以8岁为“分界点”;远视儿童以7岁为“分界点”。屈光不正与对照组间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度、低度屈光不正组间正常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9岁以前是正常儿童立体视发育的敏感期;屈光不正可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发育敏感期较正常儿童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近立体视觉的状态及治愈后立体视锐度的变化。方法对158名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愈前后进行远/近立体锐度(stereoacuity,SA)检查。结果(1)治愈前远SA优于近SA(P<0.025)。(2)治愈后远/近SA都有明显提高(P<0.005)。(3)<5岁被诊治患儿SA提高优于>5岁才接受诊治的患儿(P<0.005)。结论(1)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远SA优于近SA;治愈后近SA比远SA提高快。(2)弱视儿童治愈时间越早越好,它有利于立体视觉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的立体视发育规律及儿童立体视成熟期。方法197人(3~38岁)分为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青少年组和成人组,用颜氏立体图对每组进行了远近立体视锐度、近的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阈值检测。结果(1)学龄前儿童组,近立体视锐度正常率高于远立体视锐度,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远立体视锐度,学龄前儿童组正常率低于其余各组(P<0.05);近立体视锐度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中,非交叉视差正常率高于交叉视差(P<0.05);青少年组和成人组,交叉与非交叉视差正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交叉视差,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正常率高于学龄前儿童组和学龄儿童组(P<0.05)。非交叉视差,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远近立体视锐度、交叉与非交叉视差的发育是不同步的,立体视功能要到12岁后才发育成熟。同时提示:临床立体视功能检查应进行远近立体视测定;并应测定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阈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及程度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举  付晶 《眼科》2008,17(1):59-62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及程度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设计 回顾性对比临床分析.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8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4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及39例斜视性弱视儿童.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和同视机三级功能检查,对三种弱视儿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主要指标 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融合范围.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中,轻度弱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均优于中度弱视(P均<0.05);斜视性弱视儿童中,中度弱视远立体视优于重度弱视(P<0.05);轻度、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远融合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中度、重度斜视性弱视的远融合范围也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的发育,且随弱视程度加重而增加.对立体视觉的影响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轻,斜视性弱视重,屈光参差性弱视介于二者之间.(眼科,2008,17:59-6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对4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愈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其立体视锐度以及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检测.结果 (1)弱视患者治愈前(矫正视力0.1~0.8)后(矫正视力0.9~1.5)黄斑视锐度和周边立体视锐度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弱视患者治愈前后融合范围和定性远立体视的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屈光不正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发育同时也影响整体立体视的发育.(2)随着视力的治愈整体立体视锐度也有显著的改善.(3)在弱视的诊断治疗中注意整体立体视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付晶  成娟娟  卢炜 《眼科》2004,13(5):280-283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 ,对 33名经治疗矫正视力已≥ 0 9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 31名正常儿童 ,分别检测其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远融合范围。结果 :(1)正常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好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 (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中轻度和中度组除交叉视差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同样严重影响立体视的形成 ,对立体视的各项指标均有影响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双眼单视并获得良好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7.
孙省利  卢炜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08-1210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屈光不正与立体视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立体视觉检查图》对60例正常儿童及115例矫正视力正常的屈光不正患儿进行立体视阈值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远视眼立体视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近视眼组(P<0.005),且随屈光度增高而增高,随发生年龄增高而降低,近视眼组与正常组之间无差异(P>0.05)。近视眼之间戴眼镜前后立体视阈值无显著性,而远视眼戴镜后立体视阈值明显下降(P<0.005)。结论屈光不正对立体视功能影响是由于视力下降引起。提示及早发现屈光不正,及时预防、矫正屈光不正性弱视,对保证立体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入术后远期的立体视觉,评价MIOL植入眼远期的立体视觉,进一步完善MIOL植入眼远期视功能的研究。方法观察2000年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共29例,其中双眼MIOL16例,双眼SIOL13例,术后随访时间>7m,分别检查术后非矫正近、远视力,矫正近、远视力,屈光,非矫正视力下远、近立体视锐度,矫正视力下远、近立体视锐度,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视觉症状。结果81.25%的MIOL眼非矫正近视力≥0.5,优于SIOL眼的15.38%(χ2=25.16,P<0.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性);非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矫正近视力MIOL眼与SIOL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68.75%双眼植入MIOL者≤60s,而双眼植入SIOL者则无≤60s,两组间差异极具显著性(χ2=25.294,P<0.001);矫正近视力下近立体视锐度,93.75%的双眼植入MIOI者≤60s,相比双眼植入SIOL者的46.15%差异极具显著性(χ2=9.650,P=0.008,P<0.01);非矫正远视力下及矫正远视力下远立体视锐度,双眼植入MIOL组与双眼植入SIOL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植入MIOL者术后满意度高于植入SIOL者(t=3.512,P=0.001,P<0.01)。结论术后远期,双眼MIOL植入者近立体视觉优于双眼SIOL植入者,植入MIOL患者满意度高于植入SIOL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功能治愈情况和其远近立体视锐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颜氏远用和近用随机点立体图测定正常儿童、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和具有同样远视屈光度但不伴内斜视的儿童弱视治愈后的远近立体视锐度。结果 正常儿童的远近立体视锐度测定结果无差异。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远近立体视锐度均优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远近立体视锐度。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和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均优于近立体视锐度。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远近立体视锐度的差异与其治疗前的屈光状态和眼位有关。儿童远视应尽早进行光学矫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的状况.方法 对4~8岁,平均(5.2±1.8)岁,2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其中散光性弱视65例、近视性30例、远视性110例),应用颜少明等随机立体检查图及同视机,检测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远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结果 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三种类型近零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较小,近视性次之,散光性最差(P均<0.05);远立体视有显著差异,远视性较好散光性较差(P均<0.05);重度弱视3型近零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对弱视患者三级视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程度越重影响越大.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建立,散光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大于近视性、远视性弱视儿童.  相似文献   

12.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立体视觉训练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立体视觉训练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软件对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视力达0.9以上、立体视功能异常患儿行20天立体视功能训练。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检测其训练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锐度。结果训练前近零视差达60″2例,占6.67%;交叉视差达100′2例占6.67%;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锐度均无正常者。训练后近零视差达60″10例,占33.34%;交叉视差达100′10例,占33.34%;非交叉视差达100′5例,占16.67%;远立体视锐度达60″14例,占46.67%。治疗前后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1)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程度不同损害;(2)应用增视能软件进行立体视觉训练显著改善了远、近立体视觉;(3)改善敏感的顺序依次为远立体视锐度、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  相似文献   

13.
弱视遮盖治疗对双眼视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奇志  卢炜 《眼科新进展》2008,28(12):921-922
目的观察弱视患儿遮盖疗法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对42例双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以上的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行遮盖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三级功能。结果遮盖治疗前后具有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锐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0、26.19,黄斑立体视锐度的比例分别为30.95、5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8,P=0.000;χ2=6.920,P=0.009)。遮盖前后具有正常融合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20、57.14,具有定性远立体视觉的分别为54.76和8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78,P=0.024;χ2=11.433,P=0.029)。结论弱视经遮盖治疗后对双眼视觉的发育影响可能性小。随着视力的提高,立体视锐度、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觉也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状况及危害,为提高临床弱视治愈率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321例在我院门诊确诊为不同类型弱视的儿童,应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行远立体视觉检查,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行近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检测其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并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与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比较,患儿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存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斜视性弱视组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儿的立体视觉存在率最低,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最高,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儿立体视觉存在率较屈光不正性弱视组低。

结论:不同类型的弱视均可导致儿童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其中斜视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对立体视觉影响最大,屈光不正性弱视影响较小,重视立体视觉的重建是巩固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林楠  王京辉  孙省利  董芳 《眼科》2012,21(6):395-397
【摘要】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正常儿童74例。方法 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4例 经治疗矫正视力已≥0.9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74例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 标  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 立体视锐度。结果 (1)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 治愈后其远立体视低于正常儿童(χ2 =11.331,P=0.001);同时视(χ2 =1.855,P=0.173)及 远融合范围(χ2 =1.012,P=0.603)无明显差异。(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近立体 视锐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χ2 =27.759,P=0.000)。(3)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越轻,近立体视 锐度的改善越显著(χ2 =17.116,P=0.009);而同时视(χ2 =0.879,P=0.644)、远融合范围 (χ2 =7.930,P=0.094)、远立体视(χ2 =2.854,P=0.240)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参 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屈光参 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眼科,2012, 21: 395-397)  相似文献   

16.
共同性斜视手术后重建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 ,不同性质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视觉关系。方法 对 1 5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应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三棱镜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立体视觉阈值、斜视度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1 )远近立体视觉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2 )发病年龄 ≤7岁组与 >7岁组比较 ,手术年龄≤ 9岁组与 >9岁组比较 ,内斜视与外斜视比较、矫正眼位正视位组与矫正欠佳组术后远近立体视觉正常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发育 ,发病年龄、手术年龄、手术效果直接影响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正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 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 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视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 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儿童屈光不正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57例儿童不正患者的立体视锐度进行了检测,发现基中仅有42.4%的人获得中心窝立体视,明显低于国内其它作者对正常视力儿童进行检测的结果.其中以远视眼的立体视锐度最差,混合散光次之,近视眼最好.屈光参差患者的立体视锐度远不及屈光不正者.统计结果表明: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小,对立体视受贿发育的不良影响越大,致使部份患儿在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后,仍不能得到立体视受贿或完善的立体视觉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和交叉视差的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58例,分别于初诊、治疗1、3、6个月时进行检影验光检测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采用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图片检测患儿远立体视觉。应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弱视患儿视力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具有较好的基础视力和治疗过程中视力恢复较好的患者,立体视锐度恢复较好[近零视差与基础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92X+3.13(F=9.203,P〈0.01);近零视差与终末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81X+3.23(F=9.886,P〈0.01);同视机远立体视觉的恢复早于随机点近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中,近零视差首先恢复,交叉视差随之,非交叉视差最后恢复。并且这种恢复规律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中更为明显。结论在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随着患儿视力的提高,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顺次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研究新型双目视力仪与传统经典立体视图检测近用立体视一致性的基础上,探讨影响立体视分布的可能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6人,年龄6~46(18.88±10.21)岁,使用双目视力仪采集受试者双眼矫正远、近视力,远用、近用立体视锐度等检查结果。使用Titmus立体视图本检查受试者近用立体视。根据是否为成年进行分组,A组为年龄<18岁者,B组为年龄≥18岁者。双目视力仪与Titmus立体视图本检测结果采用配对样本卡方检验及Cohen’s 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立体视与年龄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双目视力仪与Titmus立体视图本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中等程度一致性(Kappa系数=0.578,P<0.001)。A、B两组的近用立体视锐度正常率分别为 64.29%、57.14%,运立体视阈值为60″时,远用立体视锐度正常率分别为42.86%、35.71%;调整远立体视阈值为100″时,A、B两组立体视正常率均为67.86%。在异常立体视筛查者中,异常近立体视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579,P=0.005),但异常远立体视与年龄无相关性(r=0.065,P=0.798)。结论 年龄可影响近用立体视,双目视力仪与传统方法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性良好,可用于立体视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