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是一种筋骨肌肉或关节发生疼痛、重着或顽麻不仁的证候。其病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以致风、寒、湿之气乘虚内入,壅闭经络,不得随时疏散,久而为痹。张仲景论痹思想来源于《内经·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之旨。他根据病情虚实,兼证轻重,主要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痉湿喝篇》、《中风历节篇》和《血痹虚劳篇》等进行阐述;并把痹证的项、腰、脊、臂、脚(?)痛等,归纳于“阳病十八”的范围(见《脏腑经络先后篇》)。学习《金匮要略》关于痹证论述,深感辨证精当,处方灵活,现归纳于六法,分述于下。一、发表祛湿法《痉湿喝篇》与《中风历节篇》分别指出:“湿家,身烦疼”;或“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可与麻黄加术汤,或桂枝芍药知母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将“颈、腰、脊、臂、脚掣痛”归于阳病十八的范围,把湿邪偏盛兼有表证者称为“风湿”或“湿痹”,在《痉湿暍篇》中论述,代表方剂为风湿三方;疼痛剧烈,遍历关节者称为历节,列于《中风历节篇》,治疗用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是对痹证论治的一个很大发展,临床应用更有针对性。后世医  相似文献   

3.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4.
<正> “痹”,即闭塞不通之意。“痹证”多因气血为病邪所阻,引起筋骨、肌肉、关节出现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所致。《内经》有痹论专篇,提出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点。其分类除按病因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之外,还按四时受邪部位分为春筋痹、夏脉痹、至阴肌痹、秋皮痹、冬骨痹和五脏痹证。张仲景虽未提出痹证专论,但散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等诸篇之中,对  相似文献   

5.
浅析《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之为病乃风寒湿三气杂至相合而成,《内经》详矣。然开痹证辨证论治之先河者,当推医圣张仲景,其所著《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痹证的条文近30条,主要论述了湿痹、风湿、寒痹、历节、血痹及胸痹等的证治。由于这些内容至今仍对痹证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故笔者特就《金匮要略》对痹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3个方面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6.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仲景辨治痹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 ,一直为后世医家所尊崇。本文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关节疾病表现为主或与此相关的病证 ,从脉因证治的角度展开讨论 ,以理清仲景辨治痹证的基本脉络 ,并推源溯流 ,分析和归纳古今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以供同道参考。1 病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即称为痹证。关于痹 ,《内经》中已有专篇论述 ,其偏重在理论 ,强调外邪的侵袭。而临床的具体证治 ,始于张仲景 ,仲景著作中除了湿病、历节、血痹、肾着之外 ,诸如湿痹、风湿、风痹、周痹等均和骨节疼痛相关 ,从现…  相似文献   

8.
治疗痹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临床的常见疾病,系人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瘦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祖国医学对痹证早有论述,《内经》的行、痛、着三痹和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要略》中的湿痹、风湿、历节等病均属痹证范畴。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  相似文献   

9.
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暍”、“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篇中,分别论述了湿病、历节、血痹。三者虽然分散于三篇之中,但在病因机理、症候治则等方面却有其异同之处,故有必要加以鉴别。一、共同之处首先,三者的发病,均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如,《痉湿暍》篇中曰“此皆伤于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所致也”;《中风历节》篇中曰“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虚,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血痹虚劳》篇中曰“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加被微  相似文献   

10.
王清华 《陕西中医》1989,10(7):331-332
<正> 《金匮要略》论痹病内容有湿痹、血痹、胸痹及历节。本文拟根据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及病变证候特点,扼要阐述如下。一、微汗治湿痹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治疗当取微汗。“但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而湿邪自无地可容矣。此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之旨欤”(《金匮要略心典》)。“若大发其汗,阳气奔腾……湿邪留滞,故反遗留,而病不愈也”(《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如“风湿相搏……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病·第十八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学中,风湿病即‘痹证’或‘痹病’,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称为‘痹’,痹即闭塞不通之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风湿’的病名,该书‘痉湿喝病脉证治’中说:‘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名风湿’。另外中医学中的‘历节’,‘白虎历节’,鹤膝风及‘痛风’等病也都属于痹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类证治裁》辨治痹证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林珮琴《类证治裁》辨治痹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历节寒痹,祛寒止痛;风痹麻木,养正蠲痹;湿痹腿痛,逐湿通痹;肢痹臂痛,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3.
(一)證《说文解字》“證:告也;从言,登声”。段玉裁注:“今人为證验字”。《玉篇》“證,验也”。《增韵》:“證候也,质也”。依《说文》的解说,这證本义是告语的意思。《论语》“其父攘羊,其子證之”。这个證就是告发的意思。可是这个證字经常用作證验、證明,證候的意思。如《金匮要略方论·痉湿喝病脉證第二》的“湿痹之候”即湿痹之證。在古书上它和徵字相通,如  相似文献   

14.
痹证早在《内经·痹论》中已有记载。《金匮要略》的历节、风湿、血痹以及朱丹溪的痛风和《诸病源候论》的白虎历节,均属痹证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范围较广,临床多见,常因气候多变而反复发作。我县已故老中医谢坤保先生治痹有一定的经验,现简要归纳如下特点:1 治痹当从瘀治谢老认为“痹”则“闭”之意,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的产生,不论何种病邪所致,其机理则一,即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滞瘀,闭阻不通方为痹,主张通滞行  相似文献   

15.
<正> “痹”为闭塞不通之意。《金匮要略》名为历节,《诸病源候论》称为历节风,东垣、丹溪则有痛风、白虎历节等名称。西医目前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痛风、结核性风湿症、红斑狼疮及皮肌炎累及关节者、炎症性肠病关节型等等均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关于痹证病因病机本文不作详细论述。叶天士作了颇有实用价值的概括: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痹内在条件,风寒湿热  相似文献   

16.
尪痹,症见关节变形,肿大,僵硬,筋缩肉卷,不能屈伸,骨质受损等,属于“痹证”范畴,这与现代医学类风湿关节炎颇为相似。早在《金匮要略》的“痉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就有较详细的论述。指出痹必涉及到湿。其中湿病十一条条文中,与湿有关就有3条,有方剂2首。可见仲景论痹证极重视湿邪。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湿在痹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上,均起到重要作用,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1 痹多因于湿痹的发病多与湿有关。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或能询问到因受潮湿而发病的占多数。例如居处低湿不通风,淋雨或从事水中工作等;因受寒…  相似文献   

17.
痹者,闭也,气血阻闭不通之谓也。凡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引起关节、肌肤酸麻重疼甚至肿胀变形等症,统称痹证。王云彤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疗各种痹证,其经验有四个方面: 首辨寒热痹证的分类,《内经》有行痹、痛痹、着痹及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要略》有风、湿、血痹、历节等。王老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治痹首辨寒热二纲,然后据证再揆度风、湿、热孰多孰少,因证治之。临床上,寒证多,热证少。热证的辨别要点:寒证以肢体  相似文献   

18.
正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甚或活动不利的一类疾病。痹证,《内经》称为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第五称为历节。其病因病机不外乎风、寒、湿三气杂至。痹症极为复杂,其说既多,含义亦广,以痹证之证候而言,分为行痹(痛处行而不定)、痛痹(掣痛苦楚)、着痹(定而不移)。以邪侵部位深浅分别之,则有骨痹、筋痹、脉痹、  相似文献   

19.
《金匮》腹痛治法浅识孙炜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情报中心文献检索室200032)关键词《金匮要略》,腹痛,治则《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的辨治,无专篇论述,散见于“腹满寒疮宿食病”、“血痹虚劳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篇章,凡20余...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第一条指出 :“夫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笔者对此条文的释义作以初步浅析。1 对“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的看法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等为主症的病证 ,气血痹阻不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是其主要病机。中风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由于痹证与中风两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有相同之处 ,临床上有时难以进行区分和鉴别。对释义颇有争议的“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