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4项不同诊断指标,对82例佝偻病患儿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_3在佝偻病诊断中阳性率最高,早期诊断率达78.18%(X~2检验,P<0.01),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腕部X光片特异度最高,是佝偻病骨骼改变的特异性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适用于佝偻病的临床普查。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差,适用于佝偻病大面积普查。  相似文献   

2.
小儿型骨碱性磷酸酶(NBAP)是成骨细胞的表型标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或功能状况,是近年来主要用于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和亚临床鉴别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是目前用于评价人体骨矿化障碍的最佳指标。根据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诊断技术需求调查结果,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技术被列为首选需求项目。为确保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应用NBAP检测技术,我们对推广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技人员开展丁NBAP检测技术的基层培训,并对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密度测定在晚发性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密度测定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和80名健康儿童进行骨矿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拍X光片。结果:晚发性佝偻病各年龄组骨矿含量及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其骨密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结论:骨密度测定是早期诊断晚发性佝偻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辉  薛延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0):459-460
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佝偻病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浓度。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佝偻病激期,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初期水平,恢复期上升.且初期、激期、恢复期3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血清25(OH)D3可做为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对判定佝偻病病期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母亲妊娠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及母亲妊娠因素对本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母亲妊娠因素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天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妊娠期母亲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户外活动、饮食情况、腓肠肌痉挛、妊娠呕吐、多胎妊娠、妊娠后半期的季节等因素与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有显著相关。结论:重视先天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及时纠正孕期并发症是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技术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用于佝偻病早期诊断,其灵敏度为80.92%,特异率93.3%,准确度82.98%,阳性预测值为98.4%,经与血生化、X线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该法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节省材料等优点,是目前佝偻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方法,应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先天性佝偻病诊断与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上海地区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 [方法 ] 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 ] 先天性佝偻病患儿的母亲多为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簇。先天性佝偻病发病与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 ,缺乏日照有关。 [结论 ] 要重视先天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孕母服用维生素D和加强户外活动是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科学、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儿佝偻病简易诊断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采用简易诊断法及BALP检测,对400例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筛查,结果发现,简易诊断法,患病率为17.25%,BAZP实验室诊断为11.0%,二者相符率为77.27%。研究证帝,BALP检测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为佝偻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于1996年3~8月对北京玉泉路地区0~15岁少年儿童进行佝偻病(包括晚发性佝偻病)筛查,受检者834人,BALP阳性(11%),0~3岁组223人,BALP阳性44例(20%)按简易诊断标准佝偻病26例(12%),BALP阳性率高于简易诊断标准(P〈0.05),用维生素D治疗后复查,BALP阴转率达99%,本文证明,BALP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诊断佝偻病邵巧秋姚爱英(绩溪县妇幼保健所245300)如何早期、简易、快速诊断佝偻病,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成功研制了小儿佝偻病诊断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BALPkit),为小儿佝偻病的...  相似文献   

11.
佝偻病的临床与实验性诊断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儿佝偻病多以临床诊断为主,但常常可靠性不定,特别在早期轻度佝偻病时。为提高佝偻病临床诊断可靠性,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小儿佝偻病发病状况,本文研究了佝偻病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结果符合情况。结果发现201例临床诊断佝偻病的小儿中经骨X线诊断VitD缺乏性佝偻病15例(7.7%),血生化证实为佝偻病17例(8.7%)。同时经骨X线与血生化检查证实者12例,占临床诊断的6.1%。佝偻病的症状和某些体征的敏感性较低,可作为佝偻病的临床筛查指标,确诊应有骨X线和血生化检查。  相似文献   

12.
骨矿含量测定在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矿含量测定在昆明地区婴儿佝偻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地佝偻病活动期婴儿31例及正常婴儿33例采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其骨宽(Bw),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用微量条形酶免疫测定法测定上述两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并做X线手腕片检查,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婴儿组相比,佝偻病组BMC明显降低,BALP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在佝偻病组BMC阳性率为87%,手腕X线阳性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与BALP阳性率90%相比,则差异不明显(P>0.05),并且BMC与BALP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结论] 认为SPA检测技术对本地区婴儿佝偻病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测佝偻病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尿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佝偻病患儿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THP/Cr)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相关分析显示尿THP/Cr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呈负相关,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提示:尿羟脯氨酸可作为佝偻病诊断指标,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善骨碱性磷酸酶(BAP)检测方法 ,早期诊断和防控佝偻病,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采用ELISA酶联免疫方法 ,对佝偻病、疑似佝偻病及正常保健婴幼儿血清标本进行BAP定量检测,建立参考区间,利用ROC曲线分析找到诊断临界点,评价其诊断价值,并与ALP定量和BAP定性的诊断性能比较。结果 ELISA定量检测婴幼儿BAP的参考区间为68~246 U/L,以>280 U/L 作为佝偻病诊断界限,则诊断特异性达到99.6%,敏感性91.2%,正确百分率98.2%,阳性似然比为227.9。与之相比,ALP定量以>236U/L作为佝偻症诊断界限,则诊断特异性72.0%,敏感性79.4%,正确百分率72.9%,阳性似然比为2.8;BAP定性诊断佝偻病的特异性为84.8%,敏感性为35.3%,正确百分率78.9%,阳性似然比为2.3。对23例佝偻病早期的病例,BAP ELISA定量提示佝偻病的有16例(69.6%),BAP定性提示佝偻病的有6例(26.1%),ALP定量提示佝偻病的有11例(47.8%)。结论 与ALP定量和BAP定性相比,BAP ELISA定量对婴幼儿佝偻病具有更好的诊断能力。BAP ELISA定量能更早地发现佝偻病早期血清标志物的改变,便于及时进行干预。因此,推荐采用ELISA定量方法 进行BAP检测,减少佝偻病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骨密度测定对婴幼儿早期佝偻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120例佝偻病患儿和120例健康婴幼儿按年龄分别分为三组,<1岁组、1~2岁组、>2岁组,分别行超声骨密度测定,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结果 佝偻病患儿和健康婴幼儿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佝偻病患儿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骨密度B超检测Z值和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密度B超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度,且检测手段方便,无痛、无损伤,易于普及推广,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佝偻病诊断及防治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婴幼儿佝偻病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多年的治疗及预防,使其发病率已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就诊断及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1 流行病学佝偻病曾经在我国婴幼儿中广泛流行。1984年统计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40.7%。此后经过大面积的防治工作,佝偻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婴幼儿佝偻病患病率为26.7%。若以0~5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计算佝偻病患病率为15.9%,其中城市为17.8%,平原为19.2%,丘陵为15.2%,山区及高原为12.3%,总的趋势是佝偻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于1996年3~8月对北京玉泉路地区0~15岁少年儿童进行佝偻病(包括晚发性佝偻病)筛查。受检者834人,BALP阳性91例(11%)。0~3岁组223人,BALP阳性44例(20%)。按简易诊断标准诊断佝偻病26例(12%)。BALP阳性率高于简易诊断标准(P<0.05)。用维生素D治疗后复查,BALP阴转率达99%。本文证明,BALP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和防治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对经简易诊断标准筛查出来的676例婴幼儿佝偻病进行检测,同时与X线腕片检查相比较,结果发现,若以X线检查异常作为诊断指标,以BALP≥250u/L为异常界限值,则两者符合率为84.03%;本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BALP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具备早期诊断佝偻病和用于散居普查的能力和条件,为佝偻病防治工作提供一项有实用意义的新方法,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佝偻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由儿童保健医生按照"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将上述儿童分为佝偻病组(599例)和正常组(787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1 386例儿童进行血浆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含量.结果 全部受检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927例,正常459例,其中佝偻病组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者578例,检出率为96.49%(578/599),正常组骨碱性磷酸酶升高者349例,检出率为44.35%(349/7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0,P<0.01).血骨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血钙阳性率比较, χ2=69.95,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血骨碱性磷酸酶和血钙检测及比较分析证明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珊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07-3208
目的对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以及防治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病例87例以及同期健康儿8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展开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佝偻病组BALP检测阳性率为90.8%,健康组BALP检测阳性率为15.0%。显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P检测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