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重新探讨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厘清历代医家所争论的有关疑案,为桂枝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较分析与文献考证法,从“从化”理论的角度,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及其他经典的论述,对比书中相关条文,对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进行辨析。结果 桂枝汤证不仅指太阳中风证,其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外感桂枝汤证,一为杂病桂枝汤证。外感桂枝汤证的病因:内有血虚或大下利后阴虚,此为体质基础,即内因,外为风寒所伤以风为主,此为外因;杂病桂枝汤证的病因:内有津血亏虚,无外感因素。桂枝汤证的病机不是营卫俱弱,亦非营强卫弱,而是营弱卫强或卫气不和。桂枝汤证的病机实质非“表虚”,而当为“营虚”。“阳浮阴弱”非指病机而当指脉象,阳指寸脉,阴指尺脉。结论 古今医家及诸版教材关于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存在疑议,注家众多而鲜有注意到体质基础者。根据“从化”理论,体质基础是病证形成的内在根据。桂枝汤证的形成,有其内在的体质基础,“从化”理论有助于理解桂枝汤证形成的机制。从“从化”理论重新认识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有助于揭示仲景书中桂枝汤法的原理。从“从化”理论寻绎六经病各证及杂病形成的机理与仲景立法处方的本旨,亦可为仲景学说的理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外感病中,由于人的体质与六淫的性质都具有阴阳不同的两种属性,故当六淫邪气侵袭肌体之后,邪正博弈,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临床有3种从化类型:1)邪从质化;2)质从邪化(只在某一特定阶段);3)质邪从化。而质邪从化也有3种基本证型:1)质异邪异证相异;2)质异邪同证亦异;3)质近邪同证相似。 相似文献
3.
4.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又称手足口综合征、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夏季疱疹综合征。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 ,主要是肠道病毒 71型 (Enterovirustype71,EV71)和柯萨奇A16 (CoxsackioA16 ,CVA16 )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 ,以手足臀等处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或者溃疡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本病一般每年 5~ 9月 ,夏秋季节 ,湿热交蒸之际多见 ,传染源为患者或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及粪便 ,主要经飞沫、唾液、粪便、日常接触传染 ,少数通过饮水、食物、昆虫间接触传染。发病年龄多为 4周岁以内的儿童 ,可能与其脏腑娇… 相似文献
5.
6.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科萨奇A16型(CVA16)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丘疹、疱疹和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性肺水肿,危及生命[1]。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对婴幼儿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湿疫毒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多由普通型发展而来,病位在肺、脾、心、肝,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内陷心肝,热入心包,肝热动风则见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等危象;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水气停滞,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邪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疫毒热邪耗气伤阴,心肺气脱,气不摄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疫毒热邪耗气伤阴,日久及阳,心阳外脱,则见身热、神昏或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等内闭外脱危候。 相似文献
8.
2011年手足口病仍然在菏泽地区肆虐,笔者在菏泽市中医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负责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在此期间,观察了大量手足口病患儿,发现手足口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发生于6月~6岁小儿,全年可见,主要在春季3、4、5三个月流行,其临床特点是常见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甚则可见高热、抽搐、昏迷,最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手足口病,中医占籍并无明确记载.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其病因病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参考温病学的某些著作,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望小儿指纹对小儿手足口病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0例手足口病患儿每天早晨及午睡后观察其食指络脉的显露部位、流畅程度、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 20例食指络脉长度抵达风关,37例抵达气关,3例抵达命关;34例络脉流畅,26例迟滞;9例淡红,4例鲜红,45例淡紫,2例青紫。都具有随着病情加重或好转的规律性变化。结论望小儿指纹在手足口病诊治中有一定意义,其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的一种传染病,自2019年以来已造成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疫情。围绕中医药对从化的论述,挖掘从化理论的核心内涵,对从化理论进一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展开研究,在构建从化体系,充分结合天时运气、地理位置、时令季节、体质禀赋、人身情志、服用药物和自身宿疾6个要素及阮诗玮教授临证感悟的基础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病、传变、预后、转归等与6个要素联系紧密。从天气、地气、时气、人气、药气、病气6个因素论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并阐释其内在机制,深入探讨上述6个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观点和相应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药介入手足口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病因方面有湿热疫疠和温热疫疠的争论;病机方面有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重症手足口病是否入营血,舌红绛与热入营血判断以及手足口病病邪直中病机的探讨空白等问题存在。为更好预防、治疗手足口病,建立对手足口病病因、病机确定的统一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机转归特点,分析其辨证论治思路,临证按疫毒外侵,邪郁肺卫;毒蕴气分,湿热熏蒸;毒迫营血,内陷心肝、余邪未尽,肺胃阴伤四型辨治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7.
从手足口病印证热毒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毒证属温病范畴,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手足口病安全。从传播途径、传变规律而言,手足口病热毒证相关。对手中口病轻症患者治疗更是以清热解毒为主。对重症病例则以清热解毒、凉血清肝为法。综上,手足口病具有热毒症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改变,甚至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是本病的研究重点。传统中医无手足口病的专属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应属中医“风温”、“时疫”、“疫疹”、“温毒”、“火毒”、“疫毒”等范畴。笔者更倾向为湿温。在临床观察基础上,通过传统中医温病辨证体系分析,笔者认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核心病机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中所述热毒动风及心阳式微、肺气欲脱有所不同,应属湿热疫毒内陷厥阴和湿热瘀阻血脉两种变证。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化"理论源于《内经》,成熟于清代中叶以降,是中医病机学的重要理论,是指在疾病演变过程之中,病情顺从患者体质而发生的相应变化。张仲景以其临证经验,践行了《内经》所创的"从化"理论,《伤寒论》条文处处体现着这一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