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脾化瘀解毒法在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血瘀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健脾化瘀解毒是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作者从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健脾化瘀解毒法对萎缩性胃炎细胞凋亡与增殖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健脾化瘀解毒法在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中医健脾化瘀解毒法防治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临床施治、临床研究综述了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指出:脾虚湿毒瘀阻是大肠癌最主要的发病机理,脾虚在大肠癌的发病中尤为重要。大肠癌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宜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却。  相似文献   

3.
从脾虚论治胃癌的立法依据、治法方药、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探索建立客观量化的胃癌脾虚论治理论体系提供思路。认为胃癌病因病机与脾虚相关,胃癌的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治则,从健脾立法,在健脾基础上,常佐以化瘀、解毒、行气、消积等治法。  相似文献   

4.
朱超林主任认为晚期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毒瘀,正气不足尤应责之于脾虚,是为始动因素,瘀血及癌毒既是病因,又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于肠癌病程始终。治疗重在健脾扶正,佐以化瘀解毒,晚期肠癌尤应重视正邪的消长盛衰和动态变化,谨慎把握健脾扶正与化瘀解毒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健脾扶正为治疗大法,时刻顾护脾胃,脾胃得健,气血生化有源,使药食得进,在此基础上,因人制宜,佐以化瘀解毒,以达邪去正安。遣方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药物归经,个性专长,有所侧重地选用经药理实验证实具有确切抗肿瘤作用及靶标的抗癌解毒药,以求直中病所,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李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脾肾亏虚、癌毒传舍的中医肿瘤转移理论,明确了健脾补肾解毒散结法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观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李琦教授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大肠癌所做的6种基础分型包括脾虚湿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毒内阻的论治,本文通过列举李琦教授治疗脾肾亏虚湿热毒结型、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型及无症外显从脉论治的三则临床验案,来进一步阐述李琦教授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蒋益兰教授认为,虚、毒、瘀并存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基本病机特点,注重后天脾胃的固护,采用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为法进行治疗,基于此创制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经验方健脾消癌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健脾解毒方对脾虚湿热型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经大肠癌筛查属高危人群且符合脾虚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对症处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服用健脾解毒方煎剂,对照组服用健脾解毒方安慰剂,均每日1剂,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2组便溏不爽、脘腹胀闷、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及大便隐血试验(FOBT)转阴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单项症状中观察组便溏不爽、食少纳呆、口渴少饮、身热不扬、脘腹胀闷、肢体困重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FOBT阳性患者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脾解毒方可以明显改善脾虚湿热型大肠癌高危人群的临床症状,降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从而降低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总结贾英杰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经验。认为肾虚是前列腺癌发病内在因素,其发病与脾、肾密切相关,但部分补肾中药具有雄激素样物质作用,可能会促进前列腺癌进展,故结合前列腺癌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矛盾,提出"补肾不如补脾,健脾即是补肾"观点。以此观点为指导,临证根据晚期前列腺癌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特点紧扣核心病机进行治疗,激素敏感阶段核心病机为气虚毒瘀,以健脾益气、解毒祛瘀为主要治法;去势抵抗阶段核心病机为脾虚湿困、气虚毒瘀,以健脾利湿、解毒祛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0.
健脾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脾虚毒损血脉的形成机制和病机特点,阐明健脾解毒通络法是治疗ACS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总结蒋益兰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一般分3期论治大肠癌。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早期多为气血亏虚,瘀毒未尽,拟健脾消癌饮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中晚期以减毒增效为要:(1)放疗后多为脾胃亏虚、热毒伤阴证,拟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益气养阴、健脾和胃;(2)化疗后多为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拟脾肾方加减健脾益肾。晚期重在扶正、内外兼治:(1)脾虚血亏、瘀毒内结证,拟健脾消癌方健脾养血、化瘀解毒;(2)湿热内蕴、瘀毒内结证,拟白头翁汤加减清热祛湿、化瘀解毒;(3)脾胃虚寒、瘀毒内结证,拟理中汤加减温阳健脾、化瘀解毒;(4)脾虚下陷、瘀毒内结证,拟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升阳、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12.
吴良村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独到见解,认为肝郁脾虚是肝癌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加以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并辅以辨病治疗,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总结刘万里教授辨治脾虚湿毒型大肠腺瘤经验。刘教授认为大肠腺瘤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毒内蕴,气血壅滞而成瘤,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之邪,病理核心为脾虚湿毒内蕴。刘教授重视辨识患者体质,认为该病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之体,治疗当以健脾助运为先,重在利湿解毒散结。自拟健脾利湿解毒方(党参,白术,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在减少腺瘤数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复发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瑞平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面很有建树,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脾、肺、肝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重在益气健脾,升降相宜;疏肝理气,化瘀解毒;降气通腑,驱邪外出。遣方用药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兼证,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浅谈脾虚与肝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病机、临床症状、治疗三方面来探讨脾虚与肝癌的关系。认为肝癌的发生不论外感、内伤,脾虚乃其基本病机之一;晚期肝癌的四大症:黄疸、腹水、肿块疼痛、发热皆可从脾论治;健脾理气法能有效的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西药及攻伐类中药相比,健脾理气中药在肝癌防治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俞芹  李佃贵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28-2129
李佃贵教授认为,脂肪肝主要病机为浊毒内蕴、肝郁脾虚、气滞瘀阻肝络,治疗采用化浊解毒、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等方法,自拟化浊解毒护肝方,临床应用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有确切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泄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诸多证型中以脾虚泻多见。从病因病机、治疗体会、典型病例等方面分析刘小渭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经验,刘小渭主任医师立足于脾虚湿盛的病机,重视恢复脾之运化功能,采用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并随证加减,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及治法等方面对干燥综合征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加以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已提出燥湿理论在本病中的运用,认识到本病病机除阴血亏虚、生化乏源之外,亦有脾虚湿浊阻滞、气血不能上濡。目前对于本病的中医治疗多以养血生津、化瘀解毒、补益脾肾等为主,但临床中患者燥湿相互转化较多,需重视健脾燥湿在本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可从脾虚探讨,病因病机方面,脾虚可致营卫不足,外邪易侵犯关节肌肉,或脾虚失运,产生湿邪痰瘀,结聚关节,多因相合,变生痹症。治疗方面,紧扣脾虚,以益气健脾,温阳化湿为主,同时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减。预后方面,脾虚可致药食吸收障碍,疗效减弱,也与情志不畅有关,不利于预后。本文主要抓住脾虚,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日常情志、药食护理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冀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总结许尤琪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许尤琪认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瘀毒积滞,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热、瘀滞、邪毒蕴结为标,病机关键在于脾虚而邪实。提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治法为扶正化瘀解毒散结法。用药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善用通腑及虫类药物;对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治法及药物;并独创了治疗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