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郭晖主任对脾胃病的辨治颇具心得。临床实践中,滋补脾气,增益脾阴,合理调节气机的升降,脾胃不和,必先开胃,对药运用,加强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二者同居于中焦,而功能不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以阳气为主,胃以阴津为要.<伤寒论>设"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之、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3.
蔡青城  毛玉璇  常甜  王艳君 《河北中医》2021,43(10):1589-1592+1597
易水学派精于脏腑辨证论治,在先后天元气论的认识基础上,重视后天元气之本在治疗咳喘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胃受损是导致肺失宣降的关键病因之一。易水学派将脾胃学说运用于咳喘的临床辨治中,以补脾胃、调气机、培土生金为其治疗咳喘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甘温、升浮之药。通过梳理易水学派对咳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治咳喘的治则治法经验,分析其代表医案,进一步挖掘易水学派调补脾胃辨治咳喘的学术观点及组方遣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咳喘提供更多思路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脾为诸脏之枢",即脾是气血化生之源,灌溉滋养周身,乃气机运动的"枢纽"。通过对艾滋病的基本病机、发病环节、疾病进程、机会性感染及辨证论治方面阐述了"脾为枢机"的重要性,认为调理好脾脏是今后艾滋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临床运用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建树卓越,享有盛誉。笔者曾有幸聆听徐老教诲,获益匪浅,现就徐老相关经验加以阐述,以飨同道。1以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1.1脾升胃降脾主运化,脾宜升则健;胃主受纳,以降为和,以通为顺。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相因相成,构成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共同维护脏腑气机的协调平衡。升法的内涵,主要指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使肠管蠕动得  相似文献   

6.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总结刘沈林辨治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刘沈林认为脾胃虚弱,气机瘀阻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临证尤重正气,强调正气的重要作用;治以益气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佐以养阴和胃;强调治脾多治以温、补、升、燥,治胃多治以清、润、通、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朱丹溪治疗水肿的辨治规律。方法:笔者精读《丹溪心法·水肿》篇,通过原文结合临床进行探究。结果:本文从《丹溪心法·水肿》篇总结出水肿所发病机为脾肾虚损为本,三焦壅滞为标;水肿分为风、气、血、虚四型;水肿辨治重在调中州,恢复气机之升降;提出水肿禁攻下及饮食禁忌。结论:恢复中焦枢纽气机的升降以治疗水肿,对现代中医辨治水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脾系统,下同)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称为后天之本。同时,脾与肝、心、肺、肾四脏在生理病理上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邪无所伤,诸脏安和;脾胃虚衰则他脏俱衰,百病丛生。"治未病"理念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特色,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现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重点阐述了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着重强调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脾胃的扶养与调护,以固正气,从而确保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江一平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此病乃因感受湿热毒邪与正气不足内外相合而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主。从明辨肝脾气血,分期辨证论治,清利湿热毒邪,常取肝脾同治,活血化瘀相兼,重视饮食情志六方面介绍江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相关。付金荣教授认为持续性的HPV感染发病病因与湿瘀交阻有关,亦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HPV病毒属中医湿浊邪毒,湿邪粘滞,与血相博,湿瘀缠绵,影响气机,水湿停滞,凝血不散,互为因果,缠绵不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不足,难以托毒,难以自愈。付金荣教授治以清瘀利湿解毒,兼以健脾扶正为主,健脾以治湿之源,清瘀以治湿之标,血行则气机运化,湿瘀得解,则效果显著。付金荣教授临床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持续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衷中参西,病证结合,治病求本,重视脾胃,用药精简,简而不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福生教授倡导"三位一体",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辩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模式。指出周福生运用"心—肝—肾"三位一体模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颇有特色;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久病必瘀,调畅气机;重视心情,心身同治。认为七情过度不仅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展、转归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田旭东主任医师认为口疮的病机主要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辨治宜平调寒热、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田老师善用经验药对“升麻、皂角刺、川牛膝”,方中升麻可升提脾之清阳,怀牛膝其性趋下,引火下行,皂角刺可驱邪外出,在临床辨治中每获良效。介绍田旭东主任医师辨治口疮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师周晓波运用中医药辨治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经验。方法:查阅现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文献,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探讨导师周晓波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用药特色。结果:导师周晓波认为其大多属于本虚标实证,在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气滞、湿热、血瘀等病理变化,治疗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清热杀菌、调畅气机、活血化瘀、补脾扶正,且均衡饮食,身心并调,虚实兼顾,有利于康复。结论:周晓波运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蔡淦教授崇尚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擅长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治脾胃以安五脏。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主张治脾胃以安肺疾,临证多采用健脾益肺、健脾化痰、健脾利水、养胃益肺、补益脾肾诸法治之,并附验案二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四逆散是辨治肝郁气滞的重要基础方。李孔定教授长期临床实践中对四逆散的运用独具匠心,在辨治中重视调畅气机,常教导学生注意调理肝脾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尤擅长活用古方治疗多种病证。李教授认为运用四逆散不能局限于某一病变的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病机存在气机郁滞、肝脾不和证候,即可选用此方。本文仅对李孔定教授以四逆散加减化裁的新方治疗胆肾结石、小儿疝气、乳腺增生等病证的经验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唐咸玉  孙璐  曾慧妍  何柳  何嘉莉 《新中医》2018,50(12):261-263
肥胖2型糖尿病(T2DM)正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其多由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水谷肥甘之物转变为痰湿脂质积聚体内所成。其中脾肝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脾虚湿滞是肥胖T2DM存在的体质基础,气机不畅是其重要发病条件。临床辨治肥胖T2DM从脾虚及气机不畅入手,运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义 《河南中医》2006,26(10):1-2
张仲景辨治正气不足之证,既遵循“虚而补之”的一般原则,又不拘于治虚用补,视病情需要大胆运用祛邪法,即“虚而行之”,并根据具体病证,或者径攻其邪,或者先扶正后祛邪,或者祛邪扶正并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