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00例原发性肝癌、25例肺癌、25例卵巢癌、30例喉癌、87例鼻咽癌、139例良性疾患及6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和结合珠蛋白(HP)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五类癌症患者血清三种糖蛋白成分均高于正常人和良性疾患,具有显著区别(p<0.001及p<0.05)。应用七类人群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正常人、良性疾患及原发性肝癌的回代符合率在60%以上。这些实验资料均表明对癌症患者,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54例原发性肝癌、16例肝硬化、24例急性肝炎及52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进行了检测,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α_1-AT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亦可出现α_1-AT的升高,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并有助于肝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和铜兰蛋白(CP)属急性时相蛋白,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液中有明显变化,国内外学者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作者对18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清α_1-AT、α_1-AG和CP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用自行改进的刀豆素A(Con A)交叉亲和免疫电泳(CIAE)检测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a_1-AT)异质体共247例。结果原发性肝癌(PLC)的α-AT异质体(I peak)百分值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1),以I peak≥8.00%为阳性,PLC的阳性率为67.09%,显著高于其他各组。AFP阴性PLC和早期PLC的阳性率分别为67.44%和56.25%,消化道肿瘤病人I peak假阳性显著低于α_1-AT(P<0.05),I peak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P<0.01),而肿瘤切除后又显著下降(P<0.01)。表明α_1-AT异质体对PLC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扁豆凝集素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检测88例肝癌、118例良性肝病和42例健康人血清α1─抗胰蛋白酶,发现3组血清可将α─抗胰蛋白酶分为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和小扁豆凝集素非结合型两个成分。肝癌组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α1─抗胰蛋白酶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因此可根据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α1─抗胰蛋白酶来判断良恶性肝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生化分析法对100例健康者及88例癌症患者血清中α_1—AT含量进行检测,其含量分别为71±9.7及106.4±26.7个单位,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中α_1—AT测定对癌症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发现血清甲胎蛋白(AFT)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α_1—AT明显高于正常,提示此法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本法稳定、迅速,简便,试剂廉价,适用于基层医院,为癌症病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α1-酸性糖蛋白(α1-AG)是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当肝脏受到损害时,α1-AG的浓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检测了183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α1-AG的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α1 酸性糖蛋白 (α1 AGP)、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 ,观察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同时与非肝病患者和正常健康者作对照。方法 ::用罗氏生化 (α1 AGP)诊断试剂盒测定血清α1 AGP的含量。结果 :发现急性肝炎时 ,血清α1 AGP含量降低 ,ALT、AST升高 ,ALB无明显变化 ,尤其肝硬化 (失代偿 )、重症肝炎和重度慢性肝炎时 ,血清α1 AGP含量降低极为显著 (P <0 0 0 1) ,随病情好转 ,血清α1 AGP含量有所上升 ;肝癌时 ,血清α1 AGP含量却明显升高 (P <0 0 0 1) ,对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 :①α1 酸性糖蛋白水平和肝脏病变的范围和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动态观察可作为病情预后观察的一项生化指标 ;②α1 酸性糖蛋白的检测对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测定90例孕妇,2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34例健康育龄妇女血清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含量.结果表明,晚孕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中、重度妊高征α-1A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妊高征血清α_1AG的含量与尿蛋白量呈负相关.因此,动态观察α_1AG含量的变化对估计妊高征病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γ-谷氨酰移换酶同功酶Ⅱ(GGTⅡ)、血清铁蛋白(SF)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GGTⅡ采用聚丙烯酰胺阶段梯度凝胶平板电泳法,α1AT用胰蛋白酶火箭免疫电泳法,SF、甲胎蛋白(AFP)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结果GGTⅡ、SF、α1AT三者联合检测AFP<400ng/ml的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为86.4%.若将AFP、GGTⅡ、SF、α1AT 4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总阳性率可达95.4%.结论血清GGTⅡ、SF、α1AT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工酶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DA同工酶及12例PHC患者手术切除前后血清GPDA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GPDA同工酶Ⅱ带(GPDAⅡ)在肿瘤细胞无变性、坏死者14例肿瘤组织中均为阳性,而在肿瘤细胞有变性、坏死者4例中均为阴性;在所有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均为阴性;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PDAⅡ为人肝癌特异性同工酶区带,来源于癌变的肝组织;测定手术前后血清GPDAⅡ的变化对手术疗效的评价,疾病的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