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十二指肠支架、后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的方法,评价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12例。在透视监视下,使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经口置入12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经皮肝穿通过十二指肠支架网眼置入11个胆道自膨式金属支架、单纯置入外引流1个。结果12例病人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均成功、同时11例胆道支架置入成功,1例导管不能通过胆道阻塞段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放射学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治疗的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癌8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根治术后肝门转移癌2例,均置入合金胆道支架。结果 放置支架后ll~38d黄疸消退;l例放射介入方法置入支架第3天出现胆道出血,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定期随访。术后生存30~384(平均180.5)d。结论 对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操作较简单,痛苦较少,并发症较少,减黄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3.
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分析、总结 1 991~ 1 999年间应用胆肠搭桥内引流术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 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 :血清总胆红素在术后 3d内以每日 (58.70± 46 .33 ) μmol/L的速度下降 ,术后 7~ 1 0d内以每日 (2 2 .3 6±1 1 .32 ) μmol/L的速度下降 ,ALP及GGT迅速下降。多在术后 2~ 4周黄疸消退 ,食欲及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 30例平均生存 1 0个月。提示 :胆肠搭桥内引流术能迅速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 ,对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肝外胆道阻塞系一有效可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方法:恶性阻塞性黄疸34例,男25例,女9例。胆管癌16例,肝转移瘤5例,胰头癌12例(包括术后胆肠吻合口复发2例)和胆囊癌1例。本组采用金属内支架内引流33例,共使用金属内支架36枚。1例仅行外引流。15例支架置入术后加局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果:3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获得成功(其中1例经T型管置入另一枚支架)。其中31例一次性置入支架。3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BD)后,其中2例再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1例因胆管梗阻严重,导丝未能通过梗阻段改行外引流。31例(91.5%)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仅行支架置入引流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加上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可用于胆道局限性恶性狭窄不能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配合肿瘤局部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不同引流术式对血清内毒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量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内外引流术的手术前术后血清ET和NTF水平。结果 胆肠吻合内引流术10d后ET和TN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外引流组则术前术后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10d后内引流组显著低于外引流组(P<0.01)。结论 尽管内外引流均可使黄疸减退,但内引流术能更有效地降低因清ET和TNF水平,因此,在肿瘤无法切除时应尽量采取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进行介入减黄的技术和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6月-2005年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肝癌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1~87岁,中位年龄65岁;低位梗阻者3例,高位梗阻者19例。经右侧穿刺入路7例,经剑突下穿刺入路6例,双侧胆管穿刺入路9例。引流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天、8~14天胆红素水平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3.6±10.7)mg/dl,引流后3~7天为(17.9±10.1)mg/dl,8~14天为(14.0±11.4)mg/dl。引流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天胆红素水平、术后8~14天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住院死亡人数5人,住院死亡率为22.7%。结论中晚期肝癌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失去手术时机时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对失去手术时机的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X光透视下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本组21例(20例恶性梗阻,1例良性梗阻)全部穿刺成功,行内外引流8例次,内支架置入15例次,黄疸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3,6,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80.0%,15.0%。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一种简单有效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胆道内引流方法。方法  5 8例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分为 2组 :( 1)带药泵旁路置管内引流组 (旁路内引流组 ) ,2 5例。置硅胶管于胆道梗阻上端及空肠内 ,行胆道旁路搭桥 ,并附加化疗药泵于硅胶管中 ,行定期冲洗胆道。 ( 2 )对照组 ,3 3例。仅行胆肠内引流。结果 两组有效退黄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随访期间旁路内引流组黄疸再出现率 ( 9.5 2 % )及胆道感染率 ( 2 0 .83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2 .14 %和 5 1.61% ,均P <0 .0 5 )。结论 带药泵的硅胶管胆道旁路搭桥内引流术方法简单 ,疗效满意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包括肝门部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壶腹周围癌等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肝外胆道所致的胆汁排出受阻。由于此区域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解剖部位毗邻肝门区与胰十二指肠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其中胆管癌17例,胰腺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10例。梗阻部位:肝总管肝门区20例,胆总管12例。结果金属内支架植入成功率100%(32/32)。2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道出血1例。28例术后血清胆红素3~4周降至正常,黄疸完全消失率87.5%(28/32)。生存期3~18个月,平均8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6、8、13个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再梗阻发生率9%(3/32)。结论经皮肝胆管穿刺金属内支架植入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镍钛合金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放射性镍钛记忆合金胆道内支撑架对晚期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比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内支架,Wallstent金属内支架,胆肠吻合术在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等方面 疗效,研究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内支架在治疗晚期恶性胆管梗阻方面的优越性。结果 三组在减黄效果上无明显差别,但放射性镍钛合金内支架组在无症状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方向较另两组长,其术后并发症较另两组明显少(P<0.01),复发率低,而且病人痛苦小,生存质量明显得到提高。结论 放射性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既能解决晚期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因胆道梗阻所致黄疸带来的痛苦,又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于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切实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减黄标准以及减黄后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将原有的减黄公式年龄(岁)×3+TB(μmol/L)〉380修改为年龄(岁)×3+TB(μmol/L)〉450,并将满足〉450的28例患者进行术前减黄。将患者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和前期研究的17例减黄患者(〉380)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岁)×3+TB(μmol/L)〉450的28例中完成肿瘤切除10例(35.7%),行单纯内引流18例(64.3%),术中失血量(438.7±276.6)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3/28),1例死亡。年龄(岁)×3+TB(μmol/L)〉450的17例中完成肿瘤切除6例(35.3%),行单纯内引流11例(64.7%),术中失血量(445.3±254.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8%(2/17),1例死亡。结论:以年龄(岁)×3+TB(μmol/L)〉450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标准,并根据TB下降情况决定手术时机,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66例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肝功能指标采用( ±s)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介入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为80.3%,生存者阻塞性黄疸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TBIL、ALT、IBIL、GOT)比较,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肿瘤分期(OR=3.034, P=0.014)、阻塞程度(OR=1.143, P=0.014)、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3.493, P=0.014)、介入治疗次数(OR=1.562, P=0.014)及后续化疗(OR=3.146, P=0.014)均为介入治疗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肝门胆管癌合并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减轻阻塞性黄疸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引流术体外转流胆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14例肿瘤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 ,与同期施行的 15例内引流术、2 0例外引流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比较。结果 :术前 3组内毒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单纯外引流组手术后内毒素水平略高于术前 (P >0 .0 5 ) ;内引流组术后第 2天内毒素水平反而高于术前 (P <0 .0 5 ) ,第 7天、第 14天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 ;体外转流组术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 ,与内引流术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可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外周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皮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随访35~37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置入术后1周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101天,半年开通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28.1%,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术前减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并对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97例胰头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5例(36.1%),单纯内引流62例;84例胆管癌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19例,胆管中段癌切除7例,共计40例(47.6%);行单纯内引流者4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次,死亡3例。减黄速度平均每周递减30%以上者在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30%以下者;而减黄速度平均每周递减30%以上者,无论引流2周或3周,其肿瘤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术前减黄后黄疸是否顺利下降,可作为预测手术风险、手术效果以及病人预后的指标,血清胆红素连续2周下降30%可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ou S  Qin R  Wang J  Yang C  Yi J  Qian J  Liu F  Qin X  Dai Z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71-774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阻塞性黄疸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0年1月~1997年12月2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17种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80.1%)手术后1个月存活,发生并发症81例,发生率37.5%。台术者胆管炎、胆瘘、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均高于姑息术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月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SA分级、黄疸持续的时间等有明显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115例恶性梗阻性患者分别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所有病人均行CT或MRI或B超等影像学以及血液生化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男66例,女49例,平均年龄为(59.2±10.6)岁.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成功率为100%.107例在电视透视下穿刺右肝管,8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管.结果:86例患者为一步法置入支架并行内外引流;29例患者先行外引流,其中23例经1~2w外引流后,再以二步法置入支架内外引流获成功,另6例持续带管行外引流.置入引流后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具有显著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疗效可靠,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选择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