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原发性鳞癌少见,我院2000年和2003年间,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1女,59岁,无意中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发现时约2cm×2cm),伴右乳发热、瘙痒及红肿1个月.查右乳较左乳大,右乳外侧象限及中央区可见一约14cm×7cm充血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7cm×6cm肿物,质硬,表面不平,与皮肤粘连,右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于2000年9月18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右腋窝淋巴结转移1/17,ER( ),PR( ),CK17( ).术后按CAF方案化疗6周期,一年半后失访.  相似文献   

2.
尹克  陈中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5):277-277
患者女性,28岁,2月前发现右颊部一约3 cm×2 cm×2 cm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纤维肉瘤".于2011年7月7日收入本院,病理切片经本院会诊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行胸片、腹部彩超等检查未见异常.于2011年7月12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侵及翼腭窝及上颌骨后壁,大小约6 cm×5 cm×4 cm,呈白色胶冻样物,界限欠清,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上颌骨.免疫组化:GFAP(-),NSE(-),Vim(+/-),CK(-),EMA(-),CD34(-),Ki-67(60%),CD99(+),CD56(+).术后病理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图1).术后行全身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1.2 g+长春新碱2 mg+表阿霉素140 mg.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3.
恶臭假单胞菌致乳腺癌术后胸壁脓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右乳腺癌在我院乳腺外科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块2.5 cm×2.0 cm×1.0 cm,送检腋窝淋巴结16枚未见转移,为ⅡA期(pT2N0M0).术后4 d无明显引流而拔除腋下及胸骨旁引流管.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8岁.主因"眶内血管外皮瘤术后3年余,双侧股骨转移固定术后2个月"于2006年12月住院.2003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胀痛、突出、复视,CT检查示左球后眶内占位,向后侵及左侧颞极;MRI检查诊断为左蝶骨大翼区占位(约4 cm×3 cm),血管瘤可能性大.2003年6月24日行"肿瘤全切术",病理诊断为左球后颅眶区沟通占位,血管外皮细胞瘤(生长活跃).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行γ刀治疗,中心剂量33.3 Gy,周边剂量10 Gy.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5岁,于2003年12月无意发现右乳外上象限3cm×4cm肿块。质硬,无痛,活动度差。在当地医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实体癌。淋巴结转移2/14,ER(+),PR(-),CerbB2(+)。临床分期T2N1M0。行术后辅助化疗7周期(紫杉醇+阿霉素)。2004年8月患者开始出现面部、双上肢、胸部出现紫红色斑,大片状并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30例),即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为对照组(30例),即单纯全身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患者术中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发病率大于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大于A组(P<0.05).B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大于A组(P<0.01),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多于A组(P<0.01).A组患者在术后1h、4h、8h和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18h、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少于B组患者,术后第二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43岁,油漆工.2010年5月10日因彩色超声发现右乳2.8cm ×1.0cm包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图1),右腋下淋巴结9/20枚癌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于2010年6月至8月行CEF方案(环磷酰胺500 mg/ m2静脉滴注,第1、8天+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化疗4个周期.2010年9月1日因发现甲状腺肿块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探查术,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示:右侧甲状腺多灶性乳头状微小癌(图2),术后行CEF方案(同前)化疗2个周期并行右锁骨上、右胸壁及右腋窝放疗50 G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A-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后75例观察(A组),61例行辅助放疗(B组).结果 A组、B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7%和98.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8.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33.7%(P=0.039).A组、B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5.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9%和73.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9%和65.8%(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吸烟、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比例、N2淋巴结累及区域、辅助化疗疗程、行术后辅助放疗为预后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临床N2期、T分期、阳性淋巴结个数、行术后辅助放疗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术前临床诊断为N2期、T分期越晚、手术切除阳性淋巴结个数越多,预后越差;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延长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尿瘘及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在实施盆腔根治术的同时,作了输尿管悬吊、部分阴道重建和膀胱造瘘术.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尿瘘,术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16.36%(18/110),术后膀胱功能在14天内恢复正常者占45.45%(50/110),14天以上者占54.54%(60/110).阴道重建术后病例的平均阴道长度为8.54cm.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方法能显著降低术后尿瘘及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并能有效延长阴道长度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上述方法是降低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关健词宫颈癌术后并发症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甲状腺微小癌全切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82例经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观察组)与82例经传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1.5±11.4)min、(42.5±12.8)ml、(5.2±1.0)cm、(4.4± 1.2)d,均低于对照组的(68.7±14.6)min、(83.6±10.6)ml、(6.2±1.4)cm、(6.3±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低于对照组的29.27%(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8%(2/41)、4.88%(2/41)、7.32%(3/41),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21.95%(9/41)、26.83%(1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疗效明显,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术后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后放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2005年间78例符合手术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A组,38例)和单纯手术组(B组,40例),术后根据患者要求进行了微调(各有2例进行了互换),实际入组:A组38例和B组40例.对比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41.7个月,两组对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部复发及转移率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 vs 33,P<0.05),二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年生存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合理应用术后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TopoⅡα阳性表达及其对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TNM分期Ⅱb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适合手术的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新辅助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对比化疗前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的阳性表达情况,记录对比TopoⅡα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CMF方案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4.219,P=0.040<0.05);ECT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6.522,P=0.011<0.05).EC方案组和ECT方案组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269,P=0.604>0.05).化疗前TopoⅡα阳性表达的患者,CR+PR率、中位TTF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具有促进TopoⅡα阳性表达,提高术后疗效的作用,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中可以添加蒽环类药物,增加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5岁。因"足底恶性黑包素瘤术后半年,复发溃烂1个月余"于2006年3月15日收住本院皮肤科。患者缘于7年前铁钉扎伤右足底,数天后发现外伤处出现约绿豆大小黑色丘疹,无明显不适。后丘疹开始不断增大,伴有间断性少量黄色渗出物,无疼痛。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病理活检诊断为"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并给予"手术切除及皮瓣移植术"。术后伤口一直未愈,1个月前肿块开始迅速增大至5 cm×6 cm×2 cm大小(图1),渗出明显,并反复出血,伴有疼痛,不能行走。于2006年3月27日转入本院肿瘤科行单纯~(252)Cf(锎)中子后装插植治疗4次(图2),距管平面6mm处治疗D_T为67 Gy(注:~(252)Cf中子的RBE对于鳞癌为4,对黑色素瘤为10,相当于80 Gy左右)。2006年5月29日(放疗后1个月)复查显示,肿瘤已消退至2.0 cm×3.0 cm×0.2 cm大小,表面光滑几乎与足底相平(图3)。全身查体未发现明显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实时治疗计划在125 Ⅰ粒子植入治疗胸部肿瘤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10-2012年间31例行125Ⅰ粒子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3例术中行TPS实时计划优化(A组),余18例未行术中实时计划(B组).按经验间隔1 cm植入粒子,所有患者处方剂量110 Gy,术后均行TPS质量验证.并在B组原术中影像资料上重新模拟实时计划(C组),比较各组质量验证满意率.采用x2检验差异.结果 A、B组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分别为92%、39% (P=0.003),C组重新模拟计划后满意率为94%,也高于B组(P=0.001),但与A组相似(P=0.811).结论 术中实时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治疗胸部肿瘤可显著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满意率,具有可操作性,对胸部肿瘤粒子治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4 0岁。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 15年 ,因上腹正中部阵发性绞痛及巩膜黄染而入院。腹部CT示肝左叶占位病变 ,AFP >10 0 0ng/ml。于 2 0 0 2年 7月 19日行肝左叶切除术。术中见左半肝为灰白色肿块占据 ,大小约 14cm× 12cm×10cm ,旁有多个子灶形成 ,门静脉左干有癌栓 ,肝门淋巴结无肿大。病理诊断不详。术后 1个月行肝介入治疗时发现肝右叶弥漫性转移 ,胸部CT、颅脑CT及全身骨扫描未发现异常。于 2 0 0 2年 9月 19日行原位肝移植术。病理诊断 :多结节性肝细胞肝癌中、低分化 ,继发坏死 ,脉管内可见癌栓。术后AFP降至 6 .0ng/ml。口…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5 0岁 ,2 0 0 2年 3月因“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 6年 ,发现腹壁包块 1月”再入院。查体见下腹正中手术瘢痕 ,在其右旁 4cm处扪及一 3cm× 4cm质中界清包块 ,欠活动 ,彩色B超示“腹直肌内肿瘤”。于 2 0 0 2年3月 2 1日剖腹探查 ,术中见右腹直肌内有 5cm× 6cm肿块 ,与腹直肌粘连成一体 ,盆腹腔未探见肿瘤结节及肿大淋巴结 ,无腹水。切除腹直肌肿块 ,术后病理检验诊断为转移性腺癌 ,病变符合卵巢癌改变。术后用顺铂联合VP 16化疗三疗程后 ,病人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而放弃化疗 ,定期随访至今无复发。2 体会…  相似文献   

18.
冉丽娜  梁永红  陈素贞  于耀洋 《癌症进展》2021,19(24):2574-2577
目的 探讨疼痛个案管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依据术后干预方案将129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相关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术后康复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NGF、P物质、PGE2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NGF、P物质、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氧疗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88%(P﹤0.05).结论 疼痛个案管理能够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疼痛相关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80例ASAⅡ、Ⅲ级的行择期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8μg· kg-1+地佐辛0.4 mg· kg-1+盐酸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16 μg· kg-+盐酸托烷司琼10 mg,2组PCIA药物均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总液体量100 mL,镇痛泵维持剂量2mL·h-1,单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36、48 h时VAS评分、Ramsay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按压次数、不良事件.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48 h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时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4、36、48 h时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无意中发现右乳腺正上方有一肿块,大小约2cm×2cm,质硬,活动,无疼痛,无乳头溢液及凹陷,无发热及红肿,在当地医院行单纯肿块切除,病理诊断为右乳腺恶性肿瘤.在当地解放军某医院进一步行右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结合原切除标本蜡块,最后病理报告为右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来源.免疫组化:CD20(+),CK8(-),CD45RO(-),CD3(-).患者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骨髓穿刺涂片未见异常,胸部CT纵隔淋巴结不大,腹部CT显示腹主动脉旁、髂血管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脾无肿大.临床分期为IA期,现正在化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