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观察桑唐饮口服液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大剂量STZ(50mg·kg-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桑唐饮口服液以1.65ml(kg)-1·d-1、3.3ml(kg)-1·d-1、9.9ml(kg)-1·d-1ig给药30d,分别于给药第10d、第30d后将大鼠禁食不禁水8h,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并于末次给药后测定其糖耐量。结果:桑唐饮口服液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并具有一定改善大鼠糖耐量的作用。结论:桑唐饮口服液具有一定降血糖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动态变化及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进而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取17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3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72 h后测空腹血糖,血糖值〉16.7 mmol/L的大鼠40只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4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每组又按取材时间分为8周和12周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治疗组给予通心络按1.0 g/kg.d-1给药量稀释于2 ml生理盐水中灌胃,除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余各组每组10只,实验持续12周;实验每4周监测血糖1次,并分别于8周、12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约10 ml左右并分离血清,分光光度计测糖化血清蛋白的量,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均由Spss 12.0软件完成。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验8周时通心络治疗组糖化血清蛋白低于模型组8周组,但P〉0.05;实验12周后通心络治疗组糖化血清蛋白明显低于模型组12周组(P〈0.05);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8周、12周大鼠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抑制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但对降低血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溶液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血糖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低(0.4 g·kg^-1)、中(0.8 g·kg^-1)、高(1.6 g·kg^-1)剂量组和二甲双胍(0.2 g·kg^-1)组,取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和血脂四项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肝脏指数,将空腹血糖(FBG)绘制成曲线,计算AUC值。结果: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可降低FBG-AUC(P〈0.05)。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三个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HbAlc、Ins含量(P〈0.01);显著降低AST、ALT、TC、TG和LDL-C含量(P〈0.01),同时增加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IRI和肝脏指数(P〈0.01),增加ISI(P〈0.05)。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DO-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糖尿病肾病对照(DN)组、CDDO-内酯低剂量(CDDO-L)组、CDDO-内酯高剂量(CDDO-H)组和CDDO-甲酯(CDDO-Me)组,每组6只。DN组、CDDO-L、CDDO-H组及CDDO-Me组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Z)55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成模4周后,CDDO-L、CDDO-H组及CDDO-Me组分别灌胃给予CDDO-内酯3mg·kg^-1·d^-1、6mg·kg^-1·d^-1及CDDO-甲酯3mg·kg^-1·d^-1,C组及DN组给予等体积的芝麻油,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结果与C组相比,DN组大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N组相比,CDDO-L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DO-H及CDDO-Me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DOH的效果与CDDO-Me相当(P〉0.05)。结论 CDDO-内酯与CDDO-Me均有相应的肾功能保护作用,CDDO-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与CDDO-甲酯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对诊断和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0年于本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DM)的患者200例和对照组207例进行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观察糖尿病血糖水平和持续时间与HbA1c和GSP的关系。结果:DM患者的HbA1c和GSP与血糖持续时间和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和帮助判断治疗水平,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10只为对照组(A组),随机选3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B组)、低剂量(100 U/kg)达肝素钠组(C组)和高剂量(500 U/kg)达肝素钠组(D组),每组10只。分别于第8周及第12周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PG)、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Scr)及尿肌酐,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制备肾匀浆,并检测血清及肾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1 B、C、D组大鼠FPG均高于A组(P〈0.05)。B、C、D组的24 h尿白蛋白量及Scr均高于A组,Ccr均低于A组(P均〈0.05);2各组大鼠血清及肾匀浆MDA、SO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DA含量高于A组(P〈0.05),SOD低于A组(P〈0.05)。给予达肝素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DM)大鼠MDA,升高SOD的活性,且D组更显著(P〈0.05)。结论 1达肝素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MDA,升高SOD表达,降低尿蛋白等因素有关。2达肝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C)、糖尿病组(M)、治疗1组(T1)、治疗2组(T2)和治疗3组(T3)。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T1、T2和T3组分别于大鼠出现高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肾脏早期病理改变时给予巴曲酶治疗O实验共进行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精神及尿量变化。每2周检测血糖1次,于实验第2周、6周、7周和8周分别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尿液,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量。8周末时,在10%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抗凝血和血清,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BS)、血肌酐(ScrJ、l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计算血清肌酐清除率(Ccr)。留取单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肥大指数(肾重/45质量)。结果4周末发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基膜增生系膜区扩大,出现早期。肾脏病理改变。2、6、7、8周糖尿病组大鼠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给予巴曲酶治疗后,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8周末发现糖尿病大鼠Scr、BUN、HbAlc、肾脏指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或0.05),Cc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症状均有所缓解(P〈0.01或0.05)。结论巴曲酶可能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控制血糖,阻断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五角场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6名,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血糖、血脂、HbA1c等。依据HbA1c控制是否达到7.0%为标准,分为A组(〈7.0%)和B组(≥7.0%),回顾分析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因素,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到空腹血糖和OGT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到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和HDL-C的影响。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及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监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氧化酶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r=0.587,P〈0.05)。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8±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6±0.9)%。而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9.8±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6±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准确评价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可以避免仅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片面性。在监测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为临床上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所以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TSG低剂量组(TSG-L组)、中剂量组(TSG-M组)和高剂量组(TSG-H组)。实验期间TSG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30、60、120 mg/kg TSG混悬液,共6周,另有10只正常对照组(NC组)大鼠。测定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检测空腹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IGF-1的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IGF-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F-1浓度和心肌IGF-1表达均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SG-M组和TSG-H组血清IGF-1浓度及心肌组织中IGF-1表达增高 (P〈0.05,P〈0.01)。结论:TSG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IGF-1水平,上调糖尿病大鼠心肌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收集和统计出治疗糖尿病的前二十味高频中药和它们的平均处方量,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小鼠模型观察它们的降血糖效果,剂量相关性及有无相互协同作用。结果二十味高频中药中黄连、五味子、葛根、黄芪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较显著,葛根、黄芪的降血糖作用在临床常用剂量附近没有剂量相关性,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无相互协同作用,但对升高模型动物的血清胰岛素、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和肾脏系数则各有特色。结论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中黄连、五味子、葛根、黄芪的降血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杨宏莉  王燕  王宇  张宏馨  张伟伟 《中国药房》2010,(27):2506-2507
目的:研究本草消渴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素(STZ,25mg·kg-1腹腔注射)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以本草消渴丹和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检测空腹血糖。治疗4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以及大鼠体质量变化。结果:本草消渴丹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且具有显著缓解体质量增长缓慢的作用。结论:本草消渴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是缓解血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胶囊(CRC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模型、消渴丸(0.8g·kg-1)及CRCC低、高剂量(生药含量分别为2.18、4.36g·kg-1)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8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肌酐、尿素氮;放免分析检测血清胰岛素(Ins)、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免疫组化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RCC给药组大鼠FBG、α1-MG、β2-MG显著降低(P<0.01),Ins显著升高(P<0.01),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CRCC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的过度表达,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养以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大黄酸(1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大鼠尿量(UV)、体质量(BW)、肾质量(KW)、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含量,尿蛋白(UPRO)、尿白蛋白(UALB)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W/BW)、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蛋白/肌酐比值(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V、BW、KW、TG、TC、FPG、FINS、Cr、UPRO、UALB量增加,KW/BW、HOMA-IR、PCR、ACR、C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组大鼠KW、TG、TC、FPG、Fins、UPRO、UALB、Cr量减少,KW/BW、Ccr升高,HOMA-IR、PCR、A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大黄酸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提取物(modi—fledwuweixiaoduyinextracts,MWE)对糖尿病(diabeticmellitus,DM)大鼠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以栓线法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mg/kg)法制备糖尿病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阳性组(100mg/kg)、MWE治疗小剂量组(20g生药/kg)和大剂量组(40g生药/kg),每组动物数10只。灌胃给药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浓度,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X光牙片机检查大鼠左上颌牙槽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龈组织AGEs受体(receptorforAGEs,RAGE)蛋白表达。结果:治疗6周后,MWE几乎没有降血糖作用,但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牙周袋深度下降,GHb和AGEs水平降低(P〈0.01),骨小粱排列紊乱状况和牙槽骨水平吸收有所改善,RAGE蛋白表达水平也有下降。结论:MwE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AGEs—RAG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刘义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14-415,417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功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造成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9 mg/kg阿司匹林治疗组(ASA治疗组),每组8只,另选8只健康雄性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灌服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腺组织Caspase-3、Bax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降低;ASA治疗组大鼠,血糖减低,胰岛素提高,减低Caspase-3、Bax表达,提升Bcl-2的表达,并明显提高Bcl-2/Bax比值。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胰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两种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链脲佐菌素(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的糖尿病模型鼠的特点以及对三类降糖药反应性的比较,客观评价两种糖尿病模型鼠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离乳、雄性BALB/c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空腹12hSTZ(45mg/kg)腹腔注射,连续3次,一周后检测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大于8.0mmol/L的为STZ模型鼠。将STZ模型鼠和8周龄空腹血糖大于8.0mmol/L的db/db模型鼠各随机分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罗格列酮(12mg/kg)、格列苯脲(45mg/kg)、胰岛素(1U/kg)和生理盐水(0.1mL/10g),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两模型鼠及其对照组糖脂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结果: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分别与正常BALB/c鼠、C57BL鼠对比,STZ模型鼠和db/db模型鼠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异常,空腹血糖、血TG和TC显著升高。但STZ模型鼠的胰岛素与C肽水平低于正常;而db/db鼠血C肽、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3种降糖药给药4周后STZ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OGTT显著改善;罗格列酮对db/db模型鼠也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并改善糖耐量,但相同剂量的格列苯脲和胰岛素对db/db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无影响。给予3倍剂量的胰岛素,db/db模型鼠才表现出空腹血糖的显著降低。结论:STZ模型鼠胰岛功能受损并有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对3种降糖药均敏感。db/db模型鼠表现出高度的胰岛素耐受,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胰岛素都不敏感,对罗格列酮的敏感性与STZ模型鼠相当。  相似文献   

18.
黄连中生物碱有效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有效部位进行纯化工艺研究。方法:以总生物碱吸附量、含量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HPD722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连总生物碱有良好吸附分离性能,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黄连药材上样液质量浓度为100mg·ml^-1(相当于原生药),上样体积为3BV湿树脂体积,洗脱方法为先以5BV湿树脂体积蒸馏水除去杂质,再以7BV湿树脂体积5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部分。结论:该法简单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复方黄连胶囊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丽琴  魏伟  陈礼明  刘圣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8):1555-1557
目的:研究复方黄连胶囊(CRCC)降血糖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观察CRCC对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心肌组织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CRCC(1.09, 2.18,4.36 g·kg~(-1),ig给药)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增强其糖耐量,并能抑制心肌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CRCC具有降血糖作用,并可通过改善心肌组织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杨桃根醇提物(ACLRE)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将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模型、格列本脲及ACLRE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4d,在第0、7、14天时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并于第14天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CLRE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P<0.01),且杨桃根醇提物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结论:ACLRE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提高机体SOD活性,降低体内MDA含量,从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