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饲养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将VEGF作用于正常健康兔和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采用亚硝酸还原法测一氧化氮(NO),放免法测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1α( 6-keto-PGF1α),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并用WST-1比色法观察VEGF对上述VEC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VEGF 0 μg/L)比较, 10 μg/L、20 μg/L VEGF处理组NO、6-keto-PGF1α、PAI均明显增加,而ET、t-PA、t-PA/PAI均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健康兔VEC(正常VEC)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家兔VEC(异常VEC)分泌ET、PAI、t-PA均明显增加,而NO、6-keto-PGF1α、t-PA/PAI均明显降低.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伴有内皮功能异常,而VEGF能促进正常和异常VEC的增殖并分泌NO、PGI2、PAI,而抑制ET、t-PA的分泌,使t-PA/PAI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蛋白涂层支架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预防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金属支架涂层为胶联明胶制成。应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 ,将包被有VEGF的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 (n =10 )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以相同方法置入单纯蛋白涂层支架作为对照组 (n =10 ) ,支架与血管直径之比为 1.1~ 1.3∶1。结果 :在支架置入后 3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VEGF组无再狭窄发生 ,而对照组均发生显著的再狭窄。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 :VEGF组新生内膜面积 (1.8± 0 .6 )mm2 ,平均百分狭窄面积 (2 5 .9± 6 .5 ) % ,平均管腔狭窄百分数 (40 .4± 13.7) % ,均较对照组〔分别为 (2 .6± 0 .7)mm2 ,P <0 .0 5 ;(93.1± 11.5 ) % ,P <0 .0 1;(88.2± 14 .4 ) % ,P <0 .0 1〕小 ;内膜面积 /中膜面积比值 ,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了 5 5 .3%。结论 :在小型猪模型使用蛋白涂层包被VEGF支架 ,能预防内膜过度增殖 ,从而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构建含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感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分成对照组、H2 O2 处理组和H2 O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处理组 ,采用WST 1比色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光密度值和凋亡发生情况。结果发现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 ,与对照组和H2 O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处理组比较 ,H2 O2 处理组光密度值降低 ,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上述改变相反。提示H2 O2 能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平滑肌细胞凋亡 ,促进再狭窄的发生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拮抗H2 O2 的作用 ,有利于再狭窄的防治 ,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防再狭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行为调整、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硝酸酯类药物、CABG和PTCA对大多数患者可最有效和最快地解除冠脉狭窄症状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冠脉病变弥漫、多支病变或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及慢性完全闭塞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肾动脉内膜后的表达,以及对肾动脉内膜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pcD2/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大量提取质粒。试验犬1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右肾动脉随机分为治疗侧和对照侧。行双侧肾动脉造影,将PTCA球囊送入肾动脉中段加压并拉伤动脉内膜,再将涂布pcD2/VEGF121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的球囊分别导入治疗侧及对照侧损伤段动脉加压维持5min,以使基因转染动脉内膜。分别于术后1、6及10周行肾动脉造影后将犬处死,取损伤段肾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动脉内膜的变化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动脉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以判断VEGF基因对犬肾动脉损伤后的作用。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较术前均轻度狭窄,术后10周狭窄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之间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内膜较术前均轻度增生,10周时增生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肾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周时,治疗侧肾动脉内膜及平滑肌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侧,6周时仍有差异,但其差异减小;电镜显示:与对照侧比较,术后10周治疗侧动脉内膜覆盖较完全。结论:VEGF基因转染动脉壁后可以促进损伤动脉的内膜化,但不能阻止动脉内膜的过度增生及动脉损伤后形成的狭窄。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有丝分裂原,属分泌性的糖蛋白。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VE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EGF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及其受体在缺血和/或缺 氧的 心肌细胞中表达升高。VEGF蛋白应用于心肌缺血可以通过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提高侧枝血流量而改善心功能。VEGF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体内外均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VEGF蛋白于1989年分别由美国两个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学家成功纯化与鉴定,并且其基因序列被成功克隆及测定,证实了VEGF与血管通透因子(VPF)为同一基因编码的同一种蛋白.VEGF为同源二聚体糖蛋白,高度保守,二聚体由分子量各为24 kD的单链以二硫键组成.其单体无活性,N2糖基对其生物效应无影响,但可能在细胞分泌中起作用.近年来关于VEGF的研究较多,研究显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的形成,而VEGF为肿瘤血管生成最有效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再生是血管内膜损伤或剥脱后的主要修复方式。本研究在自行成功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 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VEGF1 65基础上 ,将hVEGF1 65裸质粒DNA直接转染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壁 ,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再生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为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麻醉下 ,制备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即刻 ,治疗组经扩张导管在损伤的局部动脉腔内给予pcDNA3 hVEGF1 65质粒DNA 5 0 0 μ…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预防PTCA后再狭窄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约有30%~50%的手术成功者于术后3~6个月内出现冠脉再狭窄[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众多的再狭窄药物预防研究,发现了众多的预防实验性动脉再狭窄的药物,但用于临床均未能降低再狭窄率。冠脉内支架虽然可预防弹性回缩而降低再狭窄率,但因不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等重要病理进程,再狭窄仍可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陈静汪鸿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或促血管素,最初是由多种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生长因子,它能增加微血管与小静脉血管的通透性。后来发现,该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血...  相似文献   

11.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成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血运重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以及死亡率.然而,PCI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也会造成血管再狭窄,虽然术后强效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药物洗脱支架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但其所致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然不能忽视.因此,深入了解PCI术后再狭窄及相关影响因素将为PC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62例接受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均为左冠状动脉单支、单处病变。检测入选者PTCA术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的变化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61例随访结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有无术后再狭窄分成两组 :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 (再狭窄组 ,n =2 2 ) ,支架置入术后无再狭窄 (无再狭窄组 ,n =3 9)。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 4h(P <0 0 1)、2 4h(P <0 0 0 1)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较术前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与术后 6个月靶血管直径丧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49,P <0 0 1)。随访结束时 ,再狭窄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患者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导致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增高可能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在动物和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血管结构需要获得稳定,以避免水肿和形成血管瘤等不良反应。而且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的同时,也可能促进粥样斑块的生长。通过调节VEGF表达时间和表达量,或联合使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B,PDGFBB)等“成熟”因子,有可能产生成熟的血管。导入不同基因到同一细胞以获得能同时表达“生长”和“成熟”因子的细胞,使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具有独特价值。另一个可选择的策略是使用可调控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突变型多态对VEGFR-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VEGFR-2基因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者:TC36.7%,CC8.4%;对照组:TC41.8%,CC10.3%;P<0.01),脑梗塞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比31.2%,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604C等位基因与脑梗塞的低发病风险相关(OR:0.78;95%CI:0.65~0.95;P<0.05)。多态-604C与野生型-604T相比,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2.93倍。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变异-604C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降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从而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18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随访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 ;提取患者外周血DNA ,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卫星序列后采用Spreadex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 5 8% (6 8/ 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其中携带双核苷酸重复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4 7.5 % ,携带两条双核苷酸重复均≥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6 8.4 % (P <0 .0 5 )。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后 ,两组的再狭窄率仍有统计学差异 (OR为 0 .4 0 6 ,95 %CI为 0 .185~ 0 .891,P<0 .0 5 )。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与再狭窄相关 ,对调控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来防治再狭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潜在的治疗前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VEGF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就VEGF的分子特征、受体、表达调控、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