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4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间断撤机治疗脑干出血呼吸衰竭4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如何成功撤离呼吸机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45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首次撤机成功或者失败时的各种指标.结果 15例(33.3%)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首次撤机成功;30例(66.7%)撤机失败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加强营养、间断撤机等治疗3~7 d后成功撤机.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6~35 d.结论 急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首次撤机的成功率低,间断脱机治疗可以用来帮助患者成功撤机.此外,加强营养的摄入、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综合ICU收治的颅脑疾病伴机械通气的患者41例,分为撤机容易组(33例)和撤机困难组(8例),分析影响撤机的因素。 结果:容易组撤机前的乳酸水平、MV time(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困难组,而撤机前的GCS 评分、合并咳嗽反射的病人数明显高于困难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0.94±0.44 mmol/l比1.35±0.40mmol/l,P=0.022;MV time:5.64±5.55天比13.50±9.21天,P=0.003;GCS 评分:9.27±1.908分比7.5±1.927分,P=0.024;咳嗽反射:90.9%比50%,P=0.025]。良好的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负危险因素[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的OR值=0.032,P=0.041]。 结论: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的GCS评分、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而良好的咳嗽反射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撤机目前仍然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其中膈肌功能障碍是导致困难撤机或延长撤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评估并调整膈肌功能状态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减少困难撤机及延迟撤机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桂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86-1887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撤机困难诊断标准判断180例机械通气治疗中撤机困难发生例数,比较撤机成及撤机困难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病程、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撤机困难40例(2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白蛋白水平低、心理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4、3.05、2.98、2.65。结论撤机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合理调节机械通气方式及各种参数,同时进行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实施心理支持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救治了大量的危重症患者,但也有较多使用有创通气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撤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该文将从机械通气困难撤机/延迟撤机的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临床上困难撤机/延迟撤机的相关要点,总结并提出对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策略在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M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程序化撤机(程序组,34例)和经验性撤机(经验组,35例)2种方法对MV的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对比2组撤机成功率、MV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程序组撤机成功率高于经验组(67.6%vs 42.9%,P<0.05);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撤机前MV时间、总MV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序组VAP发生率、气管切开、住院死亡和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经验组(P<0.05);2组48h内再插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撤机策略能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MV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撤机方式。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王慧 《临床肺科杂志》2004,9(6):705-706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技术。有很多患者,因反复进行机械通气而发生呼吸机依赖.担心撤机后会发生呼吸困难或窒息,因而增加了撤机的难度。由于不能及时撤机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3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对多例呼吸机依赖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在合理撤机的基础上加强监测、排痰、并发症预防、营养支持及心理指导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拔管失败的原因,提高撤机拔管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并通过SBT后拔管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拔管失败原因。结果:拔管失败28例(22.22%),因呼吸系统原因导致拔管失败15例,其中气道分泌物过多且喘憋加重14例,呼吸骤停1例;低氧血症7例;呼吸性酸中毒3例,其中喉水肿1例,支气管狭窄1例;意识障碍加重3例,其中脑出血1例。拔管失败患者中,血白蛋白水平是拔管失败后患者病死率的保护因素。结论:仅通过SBT来指导撤机拔管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呼吸系统原因外,氧合状态、中枢神经系统、营养状态等都可能对拔管结局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通过SBT进行脱机拔管的患者,仍应该充分评估呼吸道、中枢神经、心功能以及营养状态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撤机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38例共45次COPD患者撤机失败、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撤机失败的原因。结果38例45次撤机失败的原因:感染未控制18例次(40.0%);呼吸肌疲劳10例次(22.2%);呼吸机依赖7例次(15.6%);并发症致再次接机6例次(13.3%);误吸致再次接机3例次(6.7%),其他1例次(2.2%)。结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和注意心理疏导是防止撤机失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成功撤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撤机过程占全部机械通气时间的40%以上,且20%~25%的患者即使符合撤机筛查标准,仍会出现撤机失败[1]。撤机失败会增加患者心肺负荷、呼吸机相关性感染、膈肌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2],尽早预防撤机失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撤机失败,研究显示[3],因心源性因素导致的撤机失败占所有撤机失败的21%~33%,因此尽早预测和处理各种撤机失败相关的心源性因素,有可能帮助机械通气患者实现成功撤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肺指数(IPI)对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ICU住院,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9例,根据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0)和撤机失败组(n=29)。比较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IPI、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及两者联合对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根据IPI将患者分为IPI<4分组(n=35)和IPI≥4分组(n=74),比较IPI<4分组和IPI≥4分组治疗时间及气管切开率。结果撤机成功组入ICU时APACHE Ⅱ评分低于撤机失败组,呼吸频率(RR)、脉率(PR)慢于撤机失败组,血氧饱和度(Pet CO2)、IPI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ICU时APACHE Ⅱ评分、IPI为成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15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情况下,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2周后,E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氮平衡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均高于TPN组治疗后水平(均P<0.05).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2组无差异(P>0.05).E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TPN组(均P<0.05).2组1周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N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只要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颅脑疾病伴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为撤机容易组(33例)和撤机困难组(8例),分析影响撤机的因素。结果:容易组撤机前的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困难组[乳酸:(0.9±0.4)mmol/L vs(1.4±0.4)mmol/L,P=0.022;机械通气时间:(5.6±5.6)d vs(13.5±9.2)d,P=0.003],而撤机前的GCS评分、合并咳嗽反射的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困难组[GCS评分:(9.3±1.9)分vs(7.5±1.9)分,P=0.024;咳嗽反射:90.9%vs 50%,P=0.025]。良好的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OR值=0.032,P=0.041)。结论: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的GCS评分、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而良好的咳嗽反射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春亭  任宏生 《山东医药》2009,(45):101-102
机械通气支持业已成为危重症者抢救的重要手段,但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方面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机械通气的应用与脱机仍带有经验性。当导致呼衰的病因好转后,应尽快开始撤机。延迟撤机将增加医疗费用和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过早撤机又可导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机械通气是把双刃剑,它既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之一,同时其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因此,机械通气做到合理撤机及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分析与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48例开胸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因素与年龄大、镇痛不充分、营养支持不合理和术前存在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 5 86± 4 67d ,均建立人工气道和实施有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时间为 1 3 68± 1 4 80d ,2 7例撤机成功 ,2 1例死亡。结论 术后合理镇痛 ,及早实施鼻空肠肠内营养 ,鼓励咯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望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呼吸衰竭 ,宜行有创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是撤机的合理时机 ,应避免不必要的撤机延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人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EN)因其更符合生理状态,能维护胃肠道功能,维持内脏血流稳定及胃肠黏膜完整,减少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机械通气病人营养不良会损害机体本身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通气驱动能力,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并发肺部感染或使原有肺部感染难以控制,加重呼吸衰竭,造成撤机困难。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提高病人疗效有显著作用。现报告我科在2006年3月~2008年3月对117例机械通气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道闭合压(P0.1)、用力呼吸指数(CORE)、综合脱机指数(IW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脱机能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撤机筛查实验,对符合条件者采取30 min自主呼吸实验(SBT),观察患者撤机成功率,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情况与SBT前的P0.1、CORE、IWI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P0.1、CORE、IWI与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0.1、CORE、IWI对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96例ICU患者中撤机成功73例,撤机成功率为76.04%(73/96);撤机失败23例,撤机失败率为23.96%(23/96);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SBT前的CORE、IWI高于撤机失败组,P0.1低于撤机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0.1、CORE、IWI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1=0.789、P1=0.003,r2=0.837、P2=0.001),P0.1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P0.1、CORE、IW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预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 P0.1、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将其用于患者撤机评估中,且联合应用三种参数可提高对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准确性,减少误判情况,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机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20例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呼吸机撤机成及撤离困难患者年龄、性别、APACHE评分、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状态、疾病及机械通气知识、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0例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撤离困难30例(13.64%);撤离困难组营养不良43.33%、合并VAP36.67%、APACHE评分(28.87±6.34)、相关知识缺少40.00%高于撤机成功组的14.74%、10.53%、(23.76±5.41)、18.42%(P〈0.05),是引起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呼吸机撤离困难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