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DNA与衰老和长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DNA(mtDNA)是细胞中独立存在于核DNA(nDNA)之外的呈闭合环状的DNA分子.研究表明mtDNA有半自主复制.高突变性、母系遗传、异质性等特点。它包含37个基因.其中的2个编码rRNA、22个编码tRNA.另外13个基因编码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其他nDNA编码的蛋白质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电子传递链,完成细胞呼吸功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当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细胞往往因能量供应不足而丧失活力,进而出现衰老。另外因为mtDNA特殊的结构积累了大量的突变,最终加速衰老的发生发展。众多研究表明线粒体与衰老和长寿有着密切联系.使得线粒体成为衰老和长寿机制研究的重要热点.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突变的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mtDNA)转导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mtDNA D-环突变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的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结果突变mtDNA导致转染细胞mtDNA的突变和多态性变化。结论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致NIH3T3细胞mtDNA位点变化,但具体的机制和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是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能量代谢改变等方面,在人类mtDNA全序列测定以后,mtDNA突变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1mtDNA的结构及功能线粒体有自己的遗传系统和自己的蛋白质翻译系统,与细  相似文献   

4.
氧化胁迫及线粒体DNA突变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氧化胁迫对线粒体的影响 ,人体线粒体DNA的结构 ,线粒体DNA点突变及缺失与衰老的关系。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与结论线粒体是生物的能量工厂 ,是氧消耗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内呼吸链产生的活性氧和自由基不断积累 ,造成对细胞及其结构功能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胁迫 ,进而产生氧化损伤 ,促进衰老。线粒体DNA是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具有自主复制的DNA ,大量实验表明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衰老及衰老有关的衰退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线粒体DNA(mt DNA)为16569bp的闭环双链DNA分子。它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其完整的限制酶谱及mt DNA的RFLP资料也已建立,但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人们对核DNA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的认识。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mtDNA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988年Wallace等人首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母系遗传家系一聋病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突变位点,指导该家系其他成员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个体化应用。方法:应用PCR、酶切、电泳和DNA序列测序技术,对一个有明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用史的母系遗传耳聋患者的mtDNA进行研究。结果:该患者存在mtDNA1555位点A→G的突变。结论:提示线粒体DNA点突变是导致该患者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患者的正常听力的兄弟姐妹需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该患者后代应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王琨  汤新之 《天津医药》2002,30(5):316-318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它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1981年Anderson[1]等发表了人类线粒体DNA(mtDNA)的全序列。1988年,Holt和Wal-lace分别在线粒体脑病和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患者的细胞中发现了mtDNA突变,从而开辟了研究mTDNA突变与人类疾病的新领域。目前已发现mtDNA的50多种点突变和100多种基因重排与人类疾病相关[2]。将mtDNA分子遗传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使人类对线粒体疾病的认识日益深入。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DM)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受到广泛重视。由于氧化磷酸化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DM的又一重要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俞永珍  邹秀兰  邹玉平 《天津医药》2015,43(9):1079-1081
线粒体 DNA (mtDNA) 是线粒体内具有遗传效应的双股闭环 DNA 分子, 对细胞及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细胞活动亦由大量线粒体参与。因 RPE 细胞代谢活跃, 当发生氧化应激时可引起线粒体及 mtDNA 损伤; 当线粒体及 mtDNA 损伤无法及时修复而使损伤积累, 可引起 RPE 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并诱发启动细胞凋亡, 进而引发某些眼病, 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现就 mtDNA 与 RPE 细胞的功能关系、 mtDNA 损伤修复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寿丸对D-半乳糖( D-gal)所致衰老小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PCR法,考察益寿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影响;并在透射电镜下对衰老动物脑组织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益寿丸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小鼠海马mtDNA中存在着约3.87kb片断缺失。益寿丸高、中剂量组未见缺失片断。结论提示益寿丸有防御模型小鼠脑mtDNA缺失突变的作用,益寿丸在调节能量代谢方面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mtDNA突变、挽救mtDNA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不相同。该文综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递送DNA和RNA(tRNA、rRNA、mRNA和反义RNA)的有效策略,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约16 kb,占细胞总DNA的0·1%~0·5%,负责编码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中4种复合酶的13个亚基。人的mtDNA长度约为16 569 bp[1],大鼠的mtDNA约为16 300 bp[2]。mtDNA4977缺失在mtDNA的突变中最为常见,又叫“常见缺失(common deletion,CD)”,是一段在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证实衰老与线粒体 DNA缺失突变有密切关系。在衰老过程中 ,线粒体 DNA的缺失突变随增龄而积累 ,使线粒体的生物学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促进衰老的进程 ,本文主要就以上内容作一综述。真核细胞基因组由核 DNA和线粒体 DNA(m t DNA)两部分组成。人和哺乳动物的 mt DNA是一种大小约为 16 .5 kb的双链环状分子 ,其中一条为轻链 ,另一条为重链 ,均具有编码功能 ,共含有 37个基因 :13个编码氧化磷酸化的 13条多肽链 ,2个编码 r RNA (12 sr RNA和 16 sr RNA) ,2 2个编码线粒体 t RNA,同时线粒体 DNA中还具有…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与大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发生涉及多因素多环节过程,研究认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内遗传物质.而且还与核外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关系密切。线粒体与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和能量代谢等方面,80年代后,由于mtDNA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线粒体DNA ATP酶6,8基因(mtDNA ATPase 6,8gene)突变与乙醇性肝损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乙醇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乙醇加橄榄油灌胃的方式建立大鼠乙醇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并设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成模后进行肝脏组织学观察,PCR扩增各组线粒体DNA ATPase 6,8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以生物发光法分别测定各组肝组织中ATP含量,判定ATPase 6,8基因突变对肝细胞内ATP能量合成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出现形态学的改变;线粒体DNA ATPase 6亚基基因发现两处点突变;对照组未检出突变.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持续过量的乙醇摄人可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和mtDNA ATPase基因突变,这可能是乙醇性肝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周宪春  金东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90-2291
线粒体是一个敏感而多变的细胞器,是细胞中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与核基因相比,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率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线粒体基因组改变与糖尿病、衰老、肿瘤、耳聋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方法以2对寡核苷酸为引物对3例患者血液和骨骼肌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在PCR反应最后一个循环加入-α32P-dCTP,产物经Apa和BglⅠ酶酶切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吸光度扫描仪扫描分析。结果病例1和2线粒体DNA存在A3243G点突变,病例1血液和骨骼肌突变型mtDNA分别为34.2%和66.8%,病例2为37.5%和73.3%;病例3存在A8344G点突变,血液和骨骼肌突变型mtDNA分别为46.2%和76.4%。结论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可作为线粒体脑肌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可为其确诊提供有力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鹿鞭及牛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片段特征,建立中药材鹿鞭敏感、特异的DNA分子标记学鉴定方法。方法碱变性法提取新鲜鹿鞭及牛鞭,采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0对鹿鞭及牛鞭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用于鉴定正品鹿鞭的特异性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鹿鞭进行DNA指纹鉴定。结果对鹿鞭进行mtDNA鉴定图谱显示,真品鹿鞭有306bp条带,伪品没有。结论用此方法对鹿鞭进行鉴定,可准确辨别正品与伪品。重现性、稳定性好,简便准确而可行。鹿鞭mtDNA具有特异性指纹特征,所得鹿鞭DNA指纹特征图谱可用于鹿鞭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是细胞中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也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含有遗传效应物质的细胞器。线粒体DNA自身的结构特点使其容易受到损伤,其独立的复制表达系统往往可成为外源物质攻击的靶点。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与mtDNA损伤有关。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为例,综述线粒体DNA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机制,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等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也是许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标。活性氧(ROS)是细胞代谢不可避免的产物,其能作用于线粒体,是引起线粒体损伤主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破坏、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线粒体DNA的突变等方面阐述了ROS引起线粒体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HIRI)损伤中mtDNA的损伤机制及雷帕霉素对其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A、B、C、D四组;A组:肝脏缺血30 min处理;B组:缺血50 min处理;C组:缺血50 min并雷帕霉素干预处理;D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24 h、3d、5d处死,取部分肝组织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参考序列对比查找变异位点.结果 在HIRI中存在DNA D-Loop区突变,其中C组大鼠mtDNA D-Loop区突变率低于B组(P<0.05).结论 HIRI中mtDNAD-Loop区产生突变,而雷帕霉素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率而减轻其氧化损伤,从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