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大肠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第3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处有单个分布或三、五成群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少,染色淡,有的神经元一端有小的突起。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粘膜下层也出现单个的NOS阳性神经元。第6-7个月龄时,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为多极神经元,稀疏地分布在靠内环肌一侧,肌间神经丛内形成神经纤维网,网中出现胞体较小淡染的NOS阳性神经元。在环肌层内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结论大肠壁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与各层组织细胞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胎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规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第3~4个月龄时,在舌肌和舌粘膜固有层可见到胞体较小,淡染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稀疏。第6~8个月龄时,舌肌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胞体略大,核大,胞质极少。第9~10个月龄时,舌粘膜固有层和舌肌组织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明显增大,细胞质也相应增多,舌肌组织中可见小的NOS阳性神经节分布。结论: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与舌粘膜和舌肌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学红  邵金贵 《医学综述》2006,12(17):1088-1088,F0003,F0002
目的探讨人胎小肠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生长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小肠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从第3个月开始,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神经元的细胞体逐渐增大,细胞质逐渐增多,阳性反应逐渐增强;NOS阳性神经纤维由短小突起逐渐伸长,并形成膨体纤维,在肌层分布由稀疏逐渐变为致密。结论小肠壁内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与各层组织细胞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顾倩  郑兰荣  邵金贵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4):255-257,F0003
目的:探讨人胎胃粘膜NOS阳性细胞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胃粘膜NOS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第3~6个月龄时,胃粘膜固有层内皆可见胞体较小的NOS阳性细胞分布,随着胎龄的增加,NOS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染色逐步加深。第7个月龄时,NOS阳性细胞增殖达到高峰,胞体增大,构成胃腺的一部分。第8~10个月龄时,胃腺中NOS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但细胞胞体大,胞质多,深染。结论: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发育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胃腺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第 3个月龄至足月 (10个月胎龄 )人胎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第 5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处的圆形细胞中部分细胞出现较弱的NOS阳性反应。第 6个月胎龄时 ,该处圆形细胞NOS阳性反应增强 ,并分化形成梭形NOS阳性神经细胞 ,部分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向内环肌层方向延伸 ,有的到达粘膜下层。第 7个月胎龄时 ,肌间神经节细胞胞体明显增大 ,细胞数增加 ,胞质增多 ,染色增强 ,突起伸长 ,在肌层、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出现NOS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第 8~ 10个月胎龄时 ,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及其神经纤维呈NOS强阳性反应。其胞体分布以肌层最多 ,粘膜下层较少。NOS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以肌层最高 ,粘膜层基部次之 ,粘膜下层较低。本研究揭示了幽门括约肌内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胎发育中后期大脑额叶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第7~8个月龄时,大脑额叶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呈散在分布,NOS阳性反应较强;在神经元之间脑组织内有膨体神经纤维分布。第9~10个月龄时,大脑皮质板深层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略大,胞质丰富,形态饱满,染色深;膨体神经纤维明显;在皮质板浅层出现散在分布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大,胞质少,神经突起明显。结论大脑额叶皮质深层NOS阳性神经元基本形成神经网络系统,产生较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微环境,有利于各种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增殖、迁移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表达的规律。方法 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人胎胃粘膜内NOS阳性细胞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第 4个月龄时 ,胃粘膜内可见到少量的上皮样NOS阳性细胞 ,细胞体较小 ,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呈NOS阳性反应。随着胎龄的增加 ,NOS阳性细胞体增大 ,数目增多 ,NOS染色反应逐渐增强 ,至第 8个月龄时达到阳性表达的高峰。第 9~ 10月龄时 ,NOS阳性细胞数目进一步增多 ,几乎占据固有层全层。结论 胚胎发育时期 ,胃粘膜的发育需要NO的调节和修饰 ;NOS阳性细胞与胃腺的发育可能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第3~10月人胎黑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学发育变化。结果如下:①在人胎第3~10月,黑质神经元位于中脑腹侧大脑脚底与红核之间,并可区分为腹侧细胞稀疏的网状部和背则细胞密集的致密部。致密部在第3~4月为连续的细胞带,第5月以后渐变间断而形成明显的细胞群。②随着胎龄增加,每张中脑横切片上黑质神经元的数目略有减少,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尤以第8~10月最明显。③从胎龄第3~10月,黑质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胞质逐渐增多,神经元的形态从胎龄早期无明显突起的小圆形细胞为主,逐渐发育为胎龄晚期的锥形和梭形细胞为主,并带有一个或多个胞质突起。结果提示:人胎黑质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学发育在胎龄3~4月时尚不成熟,而第9~10月时已接近成人。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较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酪氨酸羟化酶(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①蓝斑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胚胎第4个月时已出现在蓝斑的腹侧部。②TH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数量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以胎龄第5个月增加显著。TH样神经元的密度,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③蓝斑TH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少量散在于腹侧部。④蓝斑TH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呈圆形或卵圆形,5~6个月呈锥形和梭形,7~8个月则以梭形、多角形为主。胞体逐渐增大,核浆之比由大变小。胞突由少变多,从宽短粗糙变为细长平滑。结果提示:人胎蓝斑移植以4月份胎龄作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人胎小肠内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不同年龄段(1,7,14,21,28d)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方法:运用NADPH—d组织化学法。结果:在生后1d的中脑导水管灰质的背外侧核出现密集深染的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小,有短的突起。随着日龄的增加,NOS神经元经历了胞体由小到大、形态日趋成熟、突起日趋丰富、单位面积中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密度在生后14d前有显著性变化,而在14d后变化渐不明显。结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NOS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1~14d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胎蓝斑生长抑素 (SOM)免疫反应神经元的胚胎发育 ,为蓝斑脊髓移植挑选适宜胎龄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系统地观察人胎蓝斑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结果 :①蓝斑SOM神经元在胎龄 4mon已经出现。②蓝斑SOM神经元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 ,以 5mon时增加显著。③SOM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④SOM神经元开始出现时呈圆形或卵圆形 ,5mon~ 6mon时呈锥形和梭形 ,7mon~ 8mon时以梭形细胞为主。结论 :人胎蓝斑移植以 4mon胎龄作移植供体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人胎小肠肥大细胞与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胎小肠壁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IR)肽能神经的分布和发育规律,探讨小肠壁内肥大细胞(MC)与SP、CGRP-IR肽能神经的关系。方法取人胎小肠分别进行甲苯胺蓝(T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14周开始,胎儿小肠壁黏膜下层、肌层间结缔组织中偶见SP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元,免疫反应渐强,神经元从浅棕色到深棕色,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线状;从小肠壁TB特殊染色MC和SP、CGRP免疫组织化学相邻切片上看,部分MC内存在SP、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结论人胎小肠壁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存在SP-IR、CGRP—IR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某些MC共存有SP—IR、CGRP-IR肽能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