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明生 《九江医学》2003,18(1):44-44
例 1,男 ,2 6岁。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2年前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BillrothⅡ式结肠后逆蠕动胃空肠半口吻合术 ) ,输入袢长 10cm ,吻合口能容纳约 2指 ,术后第 4d觉上腹部不适烧灼感及呕吐少量胆汁样胃液 ,经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未见减轻 ,术后 3周钡餐检查 ,吻合口通畅 ,吻合口无溃疡 ,经内科保守治疗稍见缓解 ,仍有上腹部饱闷烧灼感 ,呕吐胆汁 ,进食后加剧 ,症状日趋严重 ,食欲差 ,消瘦 ,贫血 ,精神萎靡 ,营养不良 ,故来院胃镜检查。吻合口约 2 5cm ,胃内有大量胆汁返流 ,残胃及吻合口粘膜水肿充血糜烂 ,诊断为重度返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3.
对207例胃切除术后残胃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良性溃疡35例,其中吻合口溃疡33例。结果表明残胃溃疡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毕氏Ⅱ式胃切除术后和有胆汁返流者更易发生残胃吻合口溃疡。  相似文献   

4.
报告插入式 y 型空肠吻合术,将近段空肠插入远段空肠吻合,再并拢缝合,使纵轴平行蠕动方向一致,致使近段空肠内容物能以180度角排入远段空肠;同时,插入的空肠以其“肠套叠”状态起瓣膜作用,阻止肠内容返流,但胆汁可在肠内压增高时通过其间隙。本术式共作35例,术后2~3周均作胆道造影,胆肠吻合口通畅;观察6例盲袢空肠排空在4小时内。28例作上消化道钡餐,经多种体位检查证实仅一例返流至吻合口以上远段空肠约10cm。少数病例术后有短时腹胀。随访半年以上者25例,其中2例发生胆道蛔虫,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对本术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54例渍疡病胃大部切除胃空肠Y型重建,随访47例疗效满意。本术式认为:胃空肠Y型重建不但能克服BⅡ式重建的胆汁返流性胃炎、输入袢综合征、横结肠大网膜压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尚对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有一定作用。本术比Henley氏空肠袢置入重建简单、安全,预防胆汁返流较其确切,Y型空肠长臂尚能扩大残胃容量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6.
胆道内引流为治疗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常用手术,如胆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Y型吻合术等,此等手术虽可达到畅通引流,但可引起严重返流性胆管炎。为此我们取一段游离空肠,远端作成人工乳头,近段空肠与胆管吻合,远端空肠的人工乳头置入十二指肠后吻合。本文介绍了手术方法及11例临床经验。观察间位空肠无食糜返流,其引流液淀粉酶正常;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除1例外均未见钡剂经人工乳头返流,证明此手术可防止食物返流入胆道,并经术后4~18月随访疗效优良。人工乳头式间位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较胆管空肠Y型吻合符合生理,胆汁经间位空肠入十二指肠后与食糜胰液混合而利于消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2 5 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胃镜、病理及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 2 5 8例非残胃病变为对照组的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残胃组Hp阳性检出率 (37.6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9.8% ) (P <0 .0 1)。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和BillrothⅡ氏术后残胃Hp的感染率分别为 5 2 .8%和 2 1.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BillrothⅡ氏术后伴胆汁返流者明显高于BillrothⅠ氏术后 (P <0 .0 1)。胆汁返流组中Hp的感染率 2 2 %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组的 6 4 .5 % (P <0 .0 1)。残胃并发症中 ,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 (P <0 .0 1) ,但残胃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为 4 6 .1% ,高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 2 1.6 %。另外 ,残胃及残胃复发癌的Hp感染率和残胃及吻合口炎中异型增生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残胃病变发生的病因之一。胆汁返流在残胃病变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复发癌中 ,Hp感染也可能占了较重要的地位 ,Hp感染是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病因。根治Hp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胃肠吻合术后胆汁返流所致的残胃损害,减少残胃再发癌的发病率及癌复发后所致的并发症,我科从1986年1月至1990年9月对30例胃远端癌根治性切除后行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6例,女4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1.9岁。30例均系胃远端癌。二、手术方法胃癌根治术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和小弯侧,大弯侧留3cm口待吻合。距屈氏韧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及其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行胃镜检查,在吻合口、残胃黏膜取活检,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观察胆汁反流。结果残胃病变中吻合口炎71.0%、吻合口溃疡9.2%、残胃癌3.1%、残胃再发癌12.4%、胆汁反流33.0%。BⅡ术式组残胃胆汁反流率大于BⅠ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胆汁反流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及其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行胃镜检查,在吻合口、残胃黏膜取活检、W-S银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观察胆汁反流.结果 75例老年残胃病变中吻合口炎及残胃炎占80.00%、吻合口溃疡8.00%、残胃癌2.67%、残胃再发癌10.71%、胆汁反流26.70%.BⅡ术式组残胃胆汁反流率大于B I术式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4年 1月至2006年7月,对7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行常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的基础上,分别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以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随访9~39个月,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标准、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以及食管下段pH电脑测定等方法评价患者食管反流情况.结果 重建过程中3个吻合口均应用吻合器,能明显加快手术进程,一般都在3.5 h左右(其中消化道重建约为1 h),术后平均9 d康复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梗阻等并发症.随访除6例出现轻度反流症状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返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均未见钡剂或食物反流入食管显示,食管下段pH值为(6.9±0.1).患者多数能维持或超过术前体质量,生活质量尚满意.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对预防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食管反流、胃容量缩小、生理途径改变等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时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的“SS”吻合消化道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5年2月至2006年胃癌全胃切除保留幽门“SS”吻合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月行钡餐检查见钡剂在代胃空肠内存留1h为50%,2h为30%。均无吻合口瘘及胆汁反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切除保留幽门“SS”吻合消化道重建术可以有效降低胆汁反流、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肠ROUX—Y吻合的效果。方法:D2后在距Treitz韧带20cm处切断空肠,长臂与残胃侧端吻合,短臂与长臂端侧吻合,上下两个吻合口相距40cm。结果:经随访有明显的抗胆汁、胰液及十二指肠液返流作用;有效防止高压造成的吻合口漏和残端漏及倾倒综合征等。预防返流性胃炎,可降低或延缓残胃癌的发生。结论:能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对胃黏膜酸暴露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24 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检测49例慢性胃炎患者,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与pH>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可能会促进H.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对胃黏膜酸暴露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问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治疗贲门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31例贲门癌行保留幽门的胃次全切除术.在食管与残胃之间间置顺蠕动空肠,并在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3cm左右重叠缝合空肠浆肌层重建人工贲门.结果 31例贲门癌患者均随访1~8年,平均(2.4±0.5)年.随访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为(2.2±0.4)h,无贫血倾倒综合征发生;食管及吻合口炎症2例.保留幽门间置顺蠕动空肠的胃次全切术后残胃具有贮存食物、良好的排空及抗返流功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 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患者牛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 胃术后残胃排空延迟症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一种胃术后并发症。我院近年共收治胃术后残胃排空延迟症9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52岁。原发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癌2例,碱性返流性胃炎1例。术式:毕氏Ⅱ式吻合8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1例。术后3~4天肠鸣音仍弱伴大量胃液从胃管引出,夹管后出现腹胀,呕吐者1例;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者3例;术后7~8天改进半流质饮食时呕吐者5例。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胆汁。术后均行X线钡餐或碘剂检查,表现残胃扩张,蠕动弱或无,钡剂或碘剂长时间胃内存留,7~8h后仅见少量造影剂通过吻合口。胃镜检查2例,见吻合口和残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吻合的抗返流效果。方法:采用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Heinecke氏法)+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结果:对37例实验组患者实行该术式操作,均获得满意恢复,抗返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有效减少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行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抗返流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胆肠吻合术中应用舌形肠瓣的抗返流作用。方法:建立胆肠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在空肠吻合口处设计一"舌形"肠瓣,对实验动物行空肠残端引流液接袋观察24h,并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以记录吻合口以上钡剂返流高度,通过统计学分析,判定其抗返流效果。结果:空肠残端引流液接袋观察24h,对照组阳性6例,阴性4例,阳性率60%;实验组阳性1例,阴性9例,阳性率10%。对照组出现食物残渣的阳性率高于实验组(P<0.05)。钡剂返流高度对照组为48±5.0cm,实验组为25.2±6.3cm,对照组造影剂的返流高度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舌形肠瓣在胆肠吻合术中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探讨食管胃颈部“套入式”吻合对颈防吻合口瘘及狭窄的作用。方法;在管状胃壁的最高点剪除“Δ”形胃壁组织,使其口径大于食管残切端口径。将吻合口套入胃腔内。结果:用此方法完成食管胃颈部吻合2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也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胃颈部“套入式”吻合对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抗返流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