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爱琨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24-172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54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全血粘度(高切粘度、中切粘度和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但两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滞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血脂与高凝、高粘度血症均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来探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从而指导治疗。并预防脑出血和脑血栓的发生。本文对10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正常体检组50例,患病组50例。 临床资料 对照组50例,男20例,妇30例,平均年龄65岁,均经临床检查无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硬化。患病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3.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并经临床检查以及医技科室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硬  相似文献   

3.
舒瑞源  李昆  郭鑫  白小红 《四川医学》2013,(12):1910-19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相关指标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ET及SOD等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脑出血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脑梗塞死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和SOD均低于对照组,而ET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指标有明显改变,血液有流变性障碍.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70-307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机制,为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依达拉奉与托拉塞米的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血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CRP以及TNF-α)、FIB、血液流变学指标(WLV、WMV、WHV、PV以及PCV)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PT、APPT)显著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相关治疗后联合组老年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PT)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WLV、WMV、WHV、PV以及PCV)、炎症因子(IL-6、IL-8、CRP以及TNF-α)及FIB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显著改善了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水平,对急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应用于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患者编号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NHI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与2个月后,观察组的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有助于降低NHI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应用于急性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患者编号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NHI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与2个月后,观察组的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有助于降低NHI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冠心病患者随机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的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120例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加治疗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目前对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来寻求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对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 我们于1998年对36例经CT证实,临床诊断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学配对资料比较。1.2 方法与分组 将6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25例。①观察组:用精制蝮蛇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RCIA)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脑血栓病、56例高血压脑病、40例脑出血急性期(发病1-3d)患者及60例健康人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3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RBC-C3bRR明显下降,RBC-ICR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查呈高凝血症和(或)红细胞聚集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RBC-ICR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急性期存在着RCIA紊乱,与血液流变学特性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5例脑梗塞、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比较,仅全血比粘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仅能反映脑出血与脑梗塞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预测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及预防、治疗的客观指标,但不能做为鉴别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 为探索血液流变学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下简称位置性眩晕)的关系,研究其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作者对55例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人选择 (一)观察组经临床诊断为位置性眩晕的55例患者,男25例,女30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岁。均于正规治疗前清晨空腹抽血,作血液流变学七项指标的检测,其中35例患者同时做了血脂分析。上述全部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专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测定后诊断的。从发病到测定血粘度的时间均在1周内。  相似文献   

13.
裴家祥 《吉林医学》2011,(36):7678-7678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0例临床已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异常组与40例经体检为健康人群的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疗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降纤酶组(78例)及对照组(70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①降纤酶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显著(P<0.05);②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粘度,是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30天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结果 治疗组治疗30天后,中国率中量表(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佳,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6.
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急性脑出血 82例 ,分成两组。对照组予脱水、保护脑细胞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抵挡汤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 ( EEG)、脑电地形图 ( BEAM)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 45例与对照组 37例比较 ,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后EEG、BEAM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破瘀泻浊法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血液的粘、凝、滞状态 ,改善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变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85例急性脑血管病变(脑梗塞38例、脑出血47例)发病24h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2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说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血粘度增高是脑梗塞发病机理之一。而脑出血组的全血粘度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也提示脑梗塞与脑出血可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可作为进一步研讨急性脑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郑肇良  符月琴 《海南医学》2010,21(11):103-10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了解其在脑出血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在血瘀证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可做为血瘀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cy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Hc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为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并发症例数2例,并发症发生率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20.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疗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亦能有效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