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炳斌 《当代医学》2009,15(21):79-79
目的探讨外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0例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资料综合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将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无医院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住ICU时间、抗酸剂应用、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可能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8.1%,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抗酸剂应用、意识障碍及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不能降低医院感染。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应针对上述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监测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周元芳 《四川医学》2010,31(12):1825-182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9年12月脑梗死患者资料485例,根据是否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分为获得性肺炎组与非获得性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日、意识障碍程度和时间、吸烟、饮酒、慢性基础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脏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前进行的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鼻饲胃管)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75例(15.5%)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肺部基础病、糖尿病、意识障碍程度、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时间、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住院时间、气管切开等5个因素与脑梗死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关。结论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均是脑梗死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丽萍  吴伟  洪冬玲 《广西医学》2007,29(6):813-8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时间≥24 h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7.0%,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9.7%,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0.0% ;其次口腔感染,占40.9%.病原主要为真菌.意识障碍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长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我们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医源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菌群分布情况,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卒中后医源性肺炎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而检出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采用x2检验。不同年份率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一Armitagetest趋势检验。结果:1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156例(13.84%)。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糖尿病、吞咽困难、鼻饲、意识障碍、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预防使用抗生素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显著相关(P0.05)。通过痰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978株,其中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并发医源性感染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对脑卒中并发医源性感染肺炎的发生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选择2010-01 ~2012-12间在我院住院的8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并检测其病原菌及抗生素敏感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892例脑卒中患者中,共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65例,发生率为7.29%.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位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及真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敏感性多重耐药,泛耐药有增加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伴糖尿病、伴心力衰竭、H2受体阻滞剂和预用抗生素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这些因素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67例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无医院获得性肺炎脑卒中患者比较。结果: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大、基础病、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频繁插胃管及吸痰)、广谱抗生素、意识、卧床时间、吞咽障碍及吸烟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病、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支持治疗、注意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献亭  马立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X):49-49,10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38例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2.38%,38例患者检出病原菌29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大肠埃希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合并真菌感染者2例。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住院环境,意识障碍,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侵袭性治疗等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38例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2.38%,38例患者检出病原菌29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大肠埃希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合并真菌感染者2例。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住院环境,意识障碍,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侵袭性治疗等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细菌学分布。方法:采用病例登记研究方法,对住院急性脑卒中1217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136例(11.18%)。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GCS)、神经功能损伤(NIHSS)、吞咽障碍、吸痰、留置胃管、气管插管、住院时间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显著相关。通过痰培养分离出致病菌97株,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不动杆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克雷伯杆菌(11.34%)和铜绿假单胞菌(9.28%)。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高龄、伴随基础疾病、脑卒中严重、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危险因素,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原因、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分析病原菌的分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58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SAP患者116例,占45.0%,其中早发性肺炎72例(62.1%);SAP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克雷伯氏杆菌属;单因素分析年龄、心脏基础病、糖尿病、吸烟史、意识状态、卒中性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H2受体拮抗剂使用有关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加1岁,SAP发病率增加1.088倍;糖尿病患者SAP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76倍;意识障碍评分增加1分,SAP发生率下降0.897倍;鼻饲治疗的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可能性是没有鼻饲治疗患者的5.461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SAP的几率是未使用者的2.811倍;使用H2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发生SAP的风险是没用患者的3.095倍.结论 患者年龄、糖尿病、意识障碍程度、鼻饲治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以及H2受体拮抗剂是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