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光膜制造企业化学毒物的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对浙江省2家光膜制造企业的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2家光膜制造企业涂布岗位、配液岗位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环己酮,除企业B配液岗位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浓度超标外,其他各个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企业A涂布岗位接触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接触环己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配液岗位接触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的风险等级均为2级(低风险)。企业B涂布岗位接触乙酸丁酯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配液岗位接触苯、乙酸乙酯的风险等级为3级(中等风险),接触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丁酮的风险等级为2级(低风险)。结论该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以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固有的危害性确定危害等级(HR),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有害因素的暴露等级(ER),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Risk=HR×ER。结果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可以用来确定控制措施优先级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是完成评价与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并对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危险度的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4.
陈冰霞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3-1975
目的了解常熟市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家模特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混苯、苯乙烯。树脂粉尘空气浓度合格率为52.8%,滑石粉尘合格率为26.0%;混苯合格率为100.0%,苯乙烯合格率为75.8%。经统计学分析,壳体成形和修补岗位的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壳体成型岗位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偏低,危害较重。结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苯乙烯超标率较高。壳体成型、切边修磨等岗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石材加工行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加强对石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 2020年在重庆市万州区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此次调查的6家石材加工企业均为小微型企业,均设置了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有5家企业发放了防尘口罩和防噪耳塞。经实验室检测,6家石材加工企业粉尘性质均为矽尘,总尘浓度0.83~5.51 mg/m3,呼尘浓度0.56~2.24 mg/m3,最高接触等级为Ⅳ级;噪声强度83.6~102.7 dB(A),最高等级Ⅳ级(极重危害)。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微小型石材加工厂工作场所的矽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矽尘和噪声是微小型石材加工企业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识别、评估某汽车维修企业重点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最常见后果和最严重后果的风险等级,并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紫外辐射和噪声的风险等级最高(4级~5级),是需要首要预防的风险因子。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乙烯、臭氧、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化学物的风险等级为1级~3级,为次优先防护的风险因子。二氧化碳保护焊和钣金岗位是职业危害风险控制的关键岗位。以上结果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企业应加强噪声、紫外辐射的职业病危害预防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和钣金岗位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某油漆涂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设施控制效果,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对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检测以及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对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合理性、有效性予以评价。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粉尘、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分散投料工、研磨工、包装工接触的二甲苯浓度,分散投料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油漆涂料生产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企业应对生产车间各排风罩积极整改,提高通风量,并加强对现场人员的管理和防护设施的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某油墨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 方法 应用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某油墨制造企业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混料岗位矽尘和丙烯酸甲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分别为高风险(4级)和中等风险(3级),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为低风险;研磨和产品检验岗位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或可以忽略的风险。 结论 该油墨制造企业混料岗位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等。检测显示,人槽作业岗位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烧焊、装模作业岗位8h等效声级(LEX,8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噪声、化学物)为I级,组装区各作业岗位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机修车间、钣金车间、喷漆车间)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相关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 2021年11月,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的成分及用量,结合维修工艺,识别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防护措施。结果 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20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滑石粉尘、油漆粉尘、二甲苯、乙酸丁酯、苯乙烯、溶剂汽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丁醇、异丙醇、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等。该企业产生粉尘的车间主要为钣金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4个操作位,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产生化学毒物的车间为钣金车间、机修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8个操作位,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该企业工作场所钣金车间钣金岗位LEX,8 h为82.1 d B(A),洗车岗位L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危险废物综合处理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3家危险废物综合处理中心进行调查,确定其危害,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其中苯、氰化物、甲醛、CO、镉、铅烟、铅尘、硫化氢、金属汞和锰等属于高度危害的化学毒物,工作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对其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关键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对处理废物的准确分析,同时需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实施危险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该公司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讨论。结果该维修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溶剂汽油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喷漆单元的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在维持现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通风排毒设施应加以改进,争取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脲醛树脂黏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等级评估,为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实用指标。[方法]采用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定性分级(HR)及职业健康暴露水平定量分级(ER)为基础的风险矩阵等级直接评价法。[结果]经HR和ER职业病危害半定量风险矩阵等级评定,甲醛胶池放料的风险等级为4级(高风险水平);甲醛反应釜投料的风险等级为3级(一般风险水平);甲醛的运输卸载、氨水的反应釜投料及运输卸载、氢氧化钠的反应釜投料及运输卸载的风险矩阵等级为2级(低风险水平);尿素的反应釜投料及运输卸载的风险等级为1级(可忽略风险水平)。[结论]对脲醛树脂黏胶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风险分级,找出了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半定量风险矩阵等级评定方法可作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技术的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某电缆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该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滑石粉尘、乙二醇、丙酮、丁酮。仅电缆群绞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合格。 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较重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电缆群绞处噪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风险评估法结合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风险评估方程式:R=MLSN。式中R为评价单元中某种有害因素(尘、毒、噪声等)危害风险值;M为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权数;L为危害因素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量化值,等于有害因素超限倍数b与暴露时间t的乘积;S为有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权数;N为暴露人数权数。根据R值划分风险等级,应用和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进而计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结果发电升压、锅炉、水处理、中控室等工作场所R值为1~48,风险度分级为Ⅰ级,属低风险;燃料、燃料灰渣处理、维修作业R值为72,属中等风险。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综合风险值33.6,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属于低风险。结论风险评估法与类比法相结合,解决了单独用类比法没有解决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明确某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定性判定法(MES法)确定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要求。正常工况下,各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5级,稍有危害。特殊工况下,产生氰化物、金属粉尘、聚乙烯/聚丙烯粉尘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3级,为显著危害;其余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4级,一般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熟悉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某铁路局锻修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单项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某铁路局一锻修库内噪声、苯、焊尘、二氧化锰的单项指数达标率分别10.00%、66.67%、83.33%、57.14%,远低于90%。其中噪声、苯、二氧化锰的单项指数大于1。综合指数为0.9373,职业危害等级为Ⅰ级,为合格。单项指数法结果与综合指数法结果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结论某铁路局锻修库内的噪声单项指数达标率仅为10%,平均值为95.44 dB(A)远高于国家标准,并且锻修库内苯和二氧化锰也超过国家给定标准限制,但是综合指数法算的结果为0.9373,评价等级为Ⅰ级,结论为合格,此结果信服度不高,若把单项指数与综合指数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可以更好的说明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地区14家中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的分析,了解该地区中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特点,更好的为企业提出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工作场所可能存在毛发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检测结果超标率为,主要集中是三联机车间。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率为56.2%。结论该类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是噪声、苯、甲苯,需重视帘子胶和分散染料中的有毒成分通过皮肤粘膜吸收,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造船厂职业危害状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一氧化碳、硫化氢、臭氧、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糠醇、氨、氟化物、丙酮、酚、二氯甲烷、苯、甲苯、锰及其化合物、锆及其化合物、矽尘、电焊弧光、工频电场等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甲醛、二甲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等超过《限值》。结论该造船厂职业病危害严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