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的维持缓解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累及结、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虽然UC严重患者在行全结肠切除术后,可得到彻底治愈,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UC的药物疗法.因此,初发活动性UC患者在第一阶段诱导缓解有效后,应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维持缓解治疗,即治疗应顺序进行,先治疗急性与活动性病变,后进行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方加减维持缓解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自拟愈溃方加减中药汤剂;对照组21例,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口服,1.5g/d。2组均随访治疗1年。观察2组患者维持缓解,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和10例处于维持缓解期,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在UC维持缓解方面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依从性方面,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愈溃方可有效且安全地维持缓解脾肾阳虚型UC。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137例住院患者治疗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因其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有一定的癌变率等特点而受关注.诱导并维持缓解、提高生活质量是UC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探讨影响其疗效和预后的因素,现将本院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137例UC住院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为今后UC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炎,其主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弥漫性黏膜炎症[1]。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作为直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着UC患者的生活质量。5-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是控制UC患者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NGAL通路关键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UC组与重度UC组,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NGAL通路关键因子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与轻、中度UC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缓解患者重度UC组停药后3个月、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高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AL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其NGAL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随之升高,控制患者NGAL水平,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2]。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3]。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目前以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标。西医主要的内科治疗药物包括:  相似文献   

7.
苗艳杰  贾春颖 《内科》2008,3(3):471-47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端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确诊为UC48例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结果确诊,符合成都会议标准^[1]。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指导其合理饮食,使之能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可达到早日康复、减少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WANFANG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粪菌移植治疗UC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9月10日前发表的,文献检索及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偏倚评估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共计2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示,结合临床缓解和内镜缓解,粪菌移植治疗UC的缓解率为28%(39/140),与安慰剂的缓解率9.5%(13/1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7,95%CI(1.82,7.39),P0.01]。与安慰剂比较,在临床缓解方面[OR=2.41,95%CI(1.27,4.56),P0.01]和内镜缓解方面[OR=3.27,95%CI(1.62,6.59),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菌移植能明显提高UC的治愈率,是一种治疗U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西医维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率的影响并对101例患者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2000年1月~2013年12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UC的14~87岁的487例住院患者中,在自愿原则下,招募到慢性复发型及慢性持续型患者101例参与随访研究,在排除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性的前提下,将其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维持治疗(中医组依据辨证论治原则辩证选方用药,西医组则行规范化治疗),比较2种维持治疗期间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导致UC复发的因素。[结果]UC患者中、西医维持治疗的5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医维持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维持治疗。通过对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随访,发现慢性复发型与慢性持续型UC在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时更易发作。[结论]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中医维持治疗在预防UC复发方面较西医维持治疗优势明显。饮食失宜、情志不遂、气候变化是复发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疾。其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控制临床症状,促进黏膜愈合,达到良好预后[1]。目前UC主要依赖于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然而对这些药物的依赖、耐药、不耐受、反应丧失、机会性感染正日益成为新的临床问题,同时缓解率在临床试验中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许多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更多地关注补充和替代医学(CAM)[2-3],在北美和欧洲的研究中,目前或过去使用CAM治疗IBD的比例为21%~60%[4-5]。  相似文献   

11.
201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U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UC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1年发表的“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1]规范诊断标准制订统一调查表,由专业医师认真填写。调查内容包括:UC的诊断情况包括临床类型、疾病分期、严重程度、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肠外表现、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质量。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及免疫有关的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疑难杂症之一,临床上易反复发作^[1]。近年来,我们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配合锡类散、庆大霉素、氟美松药液保留灌肠,同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治疗11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主要发病形式,临床最常见的是复发和缓解交替.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无明确根治措施,临床治疗以诱导和维持缓解为主[1],然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即使标准的维持治疗方案,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仅能将1年内复发率降为50%[2,3],且有部分患者不能接受长期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肠疾病[1],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肠黏膜免疫失调、饮食过敏、精神抑郁及焦虑等有关.本病是终身性疾病,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长期的慢性肠道黏膜炎症,可能导致肠道肿瘤[2].既往临床上以诱导和维持症状缓解为治疗目的,近期有许多新证据表明,临床症状消失并不表明长期治疗的成功,因而一些医生寻求镜下黏膜好转或者愈合[3].在UC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引入黏膜愈合评价,目前成为重要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治愈率低,易复发。研究证实,UC患者患结直肠癌、强迫症、恐慌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较高,给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1-2]。以往该病在北美和欧洲多见,近年来,我国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但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只能控制急性发作,减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长期维持在缓解期,以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再次住院[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肠镜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中度活动期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在接受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肠镜及主要症状两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亿活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服药期间每隔半月详细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疗程结束一周内再次对2组患者行肠镜及黏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中hs-CRP、IL-4含量及肠黏膜愈合度、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有治疗效果,均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加速溃疡的愈合,但治疗组在缓解U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实验相关指标及肠粘膜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亿活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基于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愈。该病表现复杂、转归复杂、治疗方案复杂,对医师的临床技能要求很高。本文针对UC不同阶段表现以及处理原则及手段进行剖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UC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柳氮磺吡啶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柳氮磺毗啶(SASP)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SASP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SASP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治疗9周后,2组均行结肠镜检查,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66.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讳学意义(P<0.05).[结论]SASP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UC比单用SASP更能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巩固和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对成人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所有成人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沙利度胺的使用剂量、疗程、合并用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11例难治性UC患者中,2例为重度活动,3例为中度活动,5例为轻度活动,1例为缓解期。10例活动期患者经沙利度胺治疗后,5例临床缓解,1例临床有效,3例无效,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7例缓解期的患者中,6例为沙利度胺诱导缓解,1例为前期其他方案诱导缓解,除1例失访、1例维持缓解失败,其余5例均能维持缓解,且内镜评估均达到黏膜愈合。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手足麻木、便秘、嗜睡、头晕、皮疹、肝功能异常及多汗。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嗜睡和头晕症状而停药。结论沙利度胺对难治性UC具有一定疗效,可用于诱导和维持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但治疗时应密切监测和随访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柳氮磺胺吡啶(SASP)是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维持缓解的有效药物,但因其副作用发生率高达21%以上而限制其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是该药的活性成分,对局部肠粘膜炎症有治疗作用。本文研究在于确定对 SASP 有副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用5-ASA 的缓解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对用5-ASA 有效的患者并进一步评价其在维持缓解方面的作用。方法 85例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中51例对小量(2g/d)SASP 有副作用而需停药。本研究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