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艳军  杨喆 《河北医学》2016,(11):1782-1784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以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CRRT治疗中选择常规液体管理方式与PICOO指导液体管理.结果:患者复苏后6h乳酸<2mmoL/L以及ScvO2≥7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h复苏液体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肿发生率与28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量化监测指标,有利于患者CRRT治疗的预后,减少药物及液体用量.  相似文献   

2.
罗建  张伟文 《浙江医学》2014,(4):311-313
目的:了解尿源性脓毒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尿源性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同期其他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6h和12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24h复苏所需液体正平衡量,病程需去甲肾上腺素总量,心脏和肾脏损伤情况及28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6、12h的CVP、MAP、ScvO2明显升高、SVV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第1个24h复苏液体正平衡总量较对照组少,心肌损伤发生率和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的总量较对照组多,28d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具有心肌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高,对容量复苏接受能力差,易发生心功能衰竭的特点。液体复苏需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PiCCO)监测技术在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脱机相关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并发脱机相关性肺水肿患者的PiCCO 血流动力学数据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PiCCO监测结果显示4例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均高于正常高值(3~7 mL/kg),提示肺水肿。每24 h监测指标显示,除1例患者首日24 h液体平衡为正平衡外,其余容量平衡均为负平衡,患者监测期间均据决策树及医师分析,给予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等对症处理。最终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呼吸衰竭合并心功能受损的患者,通过PiCCO 获得的数据可以量化指导液体的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从而稳定循环,平衡循环和氧合之间的矛盾,预防、诊断及治疗脱机相关性肺水肿,从而有助于早日撤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 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组(A组,30例)与传统补液方案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经中心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B组采用传统的补液方法即在充分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若不能维持有效的灌注压则再加用去甲肾上腺素。结果 A组6h复苏成功率高于B组,住ICU时间短于B组。A组患者的血乳酸、肾功能及APACHEII评分的改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天内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 提高6h复苏成功率,缩短住ICU时间。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陈盛奎 《中外医疗》2014,(12):66-6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的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得出的ITBVI与EVLWI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心静脉压(CVP)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比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疗效与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治疗72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APACHEI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28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可使ITBVI、EVLW逐渐趋于正常,有效提高液体复苏成功率,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鄢忠平  胡建斌 《广西医学》2021,43(11):1313-1316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生理指标、病情改善情况、复苏液体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复苏液体量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而中心静脉压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指导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理指标,缓解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CU需要液体复苏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USCOM组26例。常规组按EGDT方案复苏。USCOM组监测被动抬腿试验后每搏量(SV)变化,以△SV≥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积极液体复苏。若△SV<10%,需限制补液或减慢补液速度。同时根据体循环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指数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前脑钠肽(pro-BNP)、氧合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和48h液体平衡情况、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hH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乳酸、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pro-BNP、MAP、CVP等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h乳酸、HR、MAP、CV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较USCOM组pro-BNP更高(P<0.05),氧合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USCOM组较常规组48h液体平衡明显减少(P<0.01),48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USCOM组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OM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避免盲目液体复苏,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USCOM作为一项无创、便携的心输出量监测工具,可用于临床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对9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分别采用标准剂量及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两组应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有效循环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存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肺复苏时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显著缩短有效循环恢复时间,明显促进自主血液循环的恢复,但并不改变患者的最终结局,对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 d、(5.43±0.69)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 d、(6.04±0.7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求一种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1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期补液量分成三组:小剂量组〈1 500 ml,中剂量组1 500~2 000 ml,大剂量组〉2 000 ml。比较三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和总存活率。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输液量中剂量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三组中ARF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RDS的发生率在大剂量组中(33.33%)明显高于小剂量组(18.75%)和中剂量组(17.54%)(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01-103+109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液体复苏治疗期间相关指标监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指数,观察组在液体复苏期间应用床旁超声对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径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指标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率、液体复苏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肺水肿发生情况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VP、MAP、ScvO2指标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 h、12 h后两组患者的CVP、MAP、ScvO2指标水平对比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复苏达标率在液体复苏6 h、24 h、36 h的时间节点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用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期间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在行早期液体复苏期间采用床旁超声作为参考,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液体复苏的效果,减少复苏时间和液体、药物用量,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脉博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下进行液体复苏,分为PiCCO监测组及非PiCCO监测组,分别对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治疗前后PiCCO监测相关指标,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6 h、24 h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iCCO监测组患者治疗后6 h,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lung water index,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治疗前增加(Z值分别为-3.393、-4.059、-4.189、-3.241、-3.736;P值分别为0.005、0.000、0.000、0.001、0.000),治疗后24 h的GEDI、CI、SVRI较治疗后6 h进一步增加(Z值分别为-3.751、-2.738、-4.749;P值分别为0.000、0.006、0.000)。治疗6 h后PiCCO监测组较非PiCCO监测组血乳酸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Z值分别为-2.070、-3.895;P值分别为0.038、0.000);治疗6 h和治疗24 h后PiCCO监测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每小时尿量均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治疗6 h的Z值分别为-2.499、-3.314,P值分别为0.012、0.001;治疗24 h的Z值分别为-3.833、-3.466;P值分别为0.000、0.001);PiCCO监测组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治疗6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Z值分别为-4.845、-4.401;P值分别为0.000、0.000),而治疗24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减少(Z值分别为-2.338、-2.948;P值分别为0.019、0.003)。治疗后,PiCCO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非PiCCO监测组降低、ICU停留时间缩短(Z值分别为-2.195、-2.173;P值分别为0.028、0.030)。以上结果表明PiCCO监测组在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调整及维持循环稳定、改善组织灌注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非PiCCO监测组。结论:早期PiCCO监测指导下,精确液体复苏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减少过度液体复苏所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新的治疗策略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PiCCO监测治疗组(P组)32例和PiCCO监测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PA组)32例。待液体复苏血压达标后,PA组静脉给予前列地尔10 μg+10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2次/d,连续应用5 d;P组患者以同样方式、剂量及速度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复苏6 h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2周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百分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P组和PA组液体复苏6 h的MAP和SVR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PA组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GEDVI明显低于P组(P<0.05);液体复苏72 h后PA组血液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72 h时PA组尿量较P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72 h时PA组Cys-C明显低于P组(P<0.05)。患者2周行CRRT治疗百分率和住院28 d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能更好地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但不能降低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心跳停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用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肺复苏时联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抢救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江西萍矿总医院中心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8例,入选68例。随机分组为A组(ScvO2组)30例,维持中心静脉压(CVP)8~12mm Hg(1mm Hg=0.133kPa),平均动脉压(MAP)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治疗6h。B组[ScvO2+P(cv-a)CO2组]38例。维持CVP 8~12mm Hg,MAP 65~90mm Hg,ScvO2≥70%,尿量大于或等于0.5mL.kg-1.h-1,P(cv-a)CO2<6mm Hg,治疗6h。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6h后B组乳酸清除率、CI、ScvO2和CVP及液体平衡高于A组(P<0.05)。A组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B组多(P<0.05)。结论 P(cv-a)CO2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可以更好地评价有效循环血流量及组织灌注状态,也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连群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09-4210
目的:探讨低压复苏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压复苏组(39例)、低压复苏组(40例),对2组患者复苏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压组液体输入量明显高于低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压与常压组在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6 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压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降低MODS发生率,治疗效果优于常压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均进行充分液体复苏,A组给予多巴胺3-15μg.kg-1.min-1,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0.03-1.5μg.kg-1.min-1。比较用药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在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加快乳酸清除、改善组织缺血缺氧方面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常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治疗的价值甚微。随着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广泛应用,床边获取患者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已成为可能,VTI近似于心脏每搏量,用这一参数反映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中心静脉压具有明显优势。目的 探讨VTI指导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VP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组和VTI组。CVP组根据CVP进行液体治疗,使CVP达到15 mm Hg为终点;GEDVI组根据GEDVI进行液体治疗,使GEDVI达到800 ml/m2;VTI组根据液体治疗后VTI增加幅度指导液体治疗,直至VTI增加<1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CVP、血乳酸水平、氧合指数以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及液体治疗前后相关数据(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液体复苏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6 h液体复苏量、6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水平、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 APACHE Ⅱ评分、72 h SOFA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DVI组、VTI组24 h液体复苏量多于CVP组(P<0.05)。VTI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CVP组及GEDVI组(P<0.05)。结论 以VTI指导的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治疗,能准确评估患者所需液体治疗量,明显降低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