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各14例。分别监测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测定。结果 于气腹后1、2、3h时,E和NE值两组均较气腹前升高,但G组升高尤为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GE组明显低于G组(P〈0.05);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与气腹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抑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因较长时间气腹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min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索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倾4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45例。结果:Pa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硬膜外麻醉组术后30min仍高于放气腹时(P〈0.05),全麻组低于放气腹时的水平(P〉0.05),但放气腹时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低,P〈0.05;PaC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放气腹时、术后30min比较,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03硬膜外麻醉组放气腹时明显高于术后30min(P〈0.05),而全麻组术后30min低于放气腹时,P〈0.05;但各值均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呼吸厦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都在5分钟内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麻醉组术后镇旆明显优于全麻组。绪论: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木具有简单方便,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恢复快,药物蓄积少,经济有效,便于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高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M组)和单纯全麻组(N组),每组30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糖(Clu)和血浆皮质醇(Cor)。结果单纯全麻组在T3时MIP、HR、Clu和Cor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P〈0.05),两组T3时PETCO2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剖胸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肋间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例单侧择期剖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Ⅰ组术前行术侧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术前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以患者入手术室全麻诱导插管前平卧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为基础值,依次记录麻醉前及全麻诱导插管后5、10、15、20、25、30min的MAP和HR,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MA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MA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剖胸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小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麻醉深度易于控制平稳;且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更适用于单侧剖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0.75%罗哌卡因1.5ml腰-硬联合麻醉,并辅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麻(观察组);Ⅱ组采用以丙泊酚为主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于麻醉前(T0),CO2气腹后10min(T1)、30min(T2),术毕10min(T3),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间点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Ⅰ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T1、T2时PETCO2显著高于T0时(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麻(GA)组37例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A组患者气腹后HR、SBP、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苏醒时间短,但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更大,全麻则更为安全,应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和采用Newman的方法,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硬膜外组和全麻组,硬膜外组又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腰-硬膜外麻醉两亚组;全麻组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全身-腰硬膜外复合麻醉三亚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6h、6d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组MMSE评分在术后6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纽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h全麻组和硬膜外组POCD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无差异(P〉0.05).全麻组中各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和硬膜外组及其各亚组术后6d的MMSE评分和术前无差别.POCD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老年患者硬外麻和全麻术后早期都可发生POCD,全麻患者较硬外麻患者术后6h的POCD发生率高和MMSE评分低,木后6d不同的麻醉方法对POCD发生的影响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气腹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与全麻对比。方法选择ASAⅡ级、年龄61~80岁接受腹腔镜下施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和全麻组(G组),n=36。其中C组患者静注哌氟合剂和氯胺酮作为辅助用药。记录气腹前(T1)及气腹后1min(T2)、5min(T3)、15min(T4)及30min(T5)时点的SBP、HR、SpO2,另C组记录上述时点的呼吸频率(RR)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C组患者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6~T8范围内,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及静注辅助用药下完成手术,气腹后5minSBP下降及HR减慢明显,与同组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气腹后15min、30min时点及G组气腹后各时点的SBP、HR分别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气腹后5min、15min、30min时点的RR较气腹前均增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中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腔镜手术,虽然CO2气腹对循环呼吸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监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对全麻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ASA分级为I、Ⅱ级的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及插管后1、3、5ra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HR、MA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后1、3、5min患者的HR、MAP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美托洛尔组气管插管后1、3、5min患者的HR、MAP虽然较插管前略有升高,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全麻插管过程中CV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口服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喉镜及气管插管对HR、MAP等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相关禁忌征,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每组30例),全部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各组腰麻用罗哌卡因剂量依次为7.5、10.0、12.5、15mg。术中腰麻效果不足时静脉注射杜氟合剂2ml或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10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麻醉效能、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达最高麻醉平面时间相似(P〉0.05),T10麻醉维持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Ⅰ组最短,Ⅳ组最长,Ⅰ、Ⅱ组与Ⅲ、Ⅳ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评分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Ⅲ、Ⅳ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麻醉效果:Ⅰ、Ⅱ组效果较差,达到优级与Ⅲ、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组纠正低血压所需麻黄碱较其它3组高(P〈0.05),新生儿Apgar 1 min和5min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其它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较适宜的剂量约为12.5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昂丹斯琼、氟哌利多不同时间静脉给药改善全麻LC术后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07年3月1日-2007年12月31日ASAⅠ—Ⅱ级择期全麻LC病例120名。按静脉给药时间随机分为3组,昂丹斯琼4mg+氟哌利多2mg全麻诱导前15min静脉推注(Ⅰ组,40人),昂丹斯琼4mg+氟哌利多2mg全麻诱导后15min静脉推注(Ⅱ组,40人),对照组(Ⅲ组,40人),记录各组术后4h,8h,12h,24h,PONV发生情况及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气腹闭BP、HR、SPO2变化。结果Ⅰ组Ⅱ组与Ⅲ组在术后PONV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气腹闭BP、HR、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斯琼、氟哌利多能安全有效改善全麻LC术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于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和Ⅱ组,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2.4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麻醉并发症。结果麻醉的起效时间Ⅰ组显著晚于Ⅱ组(P〈0.05);胸椎最高阻滞平面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运动阻滞级别、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运动和感觉消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起效比布比卡因慢,麻醉平面相对较低,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6年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9~57岁,体重40~75kg。随机分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Ⅰ组,60例)和芬太尼异氟醚组(Ⅱ组,60例)。术中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持续监测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中T1、T2和T3的SBp、DBp、HR值与基础值(T0)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气腹后10min(T2)Ⅱ组SBp、DBp、HR值均高于Ⅰ组,Ⅱ组气腹毕(T3)SBp、DBp高于Ⅰ组(P〈0.05),Ⅰ组术中各时段血压与诱导前相比低且平稳;Ⅰ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诱导更加平稳,苏醒迅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高竑野 《现代保健》2009,(35):50-50
目的观察在一点法腰硬联合阻滞中不同椎间隙选择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择L2~3间隙穿刺,B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记录麻醉显效时间、腰麻阻滞平面、硬膜外注药量、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MAP变化和肌松效果。结果A组腰麻成功率高达100%,显效快,阻滞平面满意,硬膜外几乎不用追加局麻药,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MAP变化和肌松效果组间比较无明最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中使用一点法腰硬联合阻滞时选择L2-3间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用于开胸手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胸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n=40)和Ⅱ组(阿托品组,n=40),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0.01mg/kg,记录SBP、DBP、HR、SpO2、口干程度及腺体分泌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前SBP、DBP、HR、Sp02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注药后第10min和15min SBP略下降,与注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于注药后1min、5min、10min、15min 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HR、SBP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注药后15min、30min时高于注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各时点、拔管及拔管后1h腺体分泌量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及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胸科术前用药效果满意,抑制腺体分泌作用效果确切,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是胸科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术的麻醉管理。方法80例行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术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40例(全麻插管组)和B组40例(非插管组),观察气腹效果、手术时间、呼吸,连续监测HR、SBP、DBP、SaO2,分时段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组、B组气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7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A组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比较,B组出现5例窒息,A组无;两组间血气分析,B组气腹10min后,PaCO2、PaO2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组气腹10min,PaO2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插管和未插管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术是可行的。未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1h的手术,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静脉麻醉维持的可行性和所需的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0ng/ml,同时Ⅰ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5μg/ml,Ⅱ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6μg/ml,Ⅲ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7μg/ml。记录各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结果Ⅰ组术中BIS值为60.2±1.8,Ⅱ组为46.5±1.2,Ⅲ组为40.5±1.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时MAP和HR均有下降,与入室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插管后1min时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手术开始时MAP、HR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躁动发生率高于Ⅱ组、Ⅲ组[10.0%(3/30)比3.3%(1/3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设定为0.6μg/ml能获得较满意的镇静状态,是临床麻醉所需的靶浓度。  相似文献   

20.
黄国荣 《现代保健》2009,(17):81-82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拔管期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肝胆外科及普外手术的50例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A组),单纯全麻(B组)。A组关闭腹腔时停止全麻药,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3~10ml后择机停机控呼吸,B组关闭腹腔后逐渐减慢全麻药滴速、择机停全麻药及机控呼吸,观察关闭腹腔时(T0)、吸痰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及拔管后10min(T4)的MAP、HR。观察关闭腹腔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B组MAP、HR在吸痰及拔管时较关闭腹腔时明显升高(P〈0.05),A组无明显升高,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苏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很好地抑制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