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万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控制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万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前7 d暴露史、主要症状、病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疫情发生在万源市第三中学,共发生145例流感样病例,罹患率2.6%;144例为在校学生,1例教师,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38岁,男75例,女70例,男女之比为1.07∶1。其中,确诊病例19例,年龄14~20岁,男14例,女5例;疑似病例126例,男61例,女65例。初中发病14例,占发病人数的9.66%;高中发病131例,占发病人数的90.34%;住校生107人,占发病人数的73.79%;走读生发病38人,占发病人数的26.21%。从9月6日开始发病至12日达到高峰,17日结束。首批病例无明显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接触史,均无流感疫苗接种史。结论此次万源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中学暴发,高中生发病数高于初中生,住校生发病高于走读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0月发生在青岛某大学费县校区学生中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此次甲型H1N1流感暴发共发病16例,罹患率为0.28%。病例分布在2个年级、9个班,发病年龄为18-21岁,男生11例,女生5例,男女之比为2.20∶1。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咳嗽、腰腿酸痛等症状。无明确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流感样病例接触史。[结论]这是1起发生在学校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控制措施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利辛县实验中学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特征,探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标本,利用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结果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咽拭子标本采集、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17人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17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16岁;分布于12个班。经积极治疗全部痊愈。在采取病人积极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校舍消毒及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后,疫情迅速控制。结论甲型H1N1流感传播速度快,尤其在人口密集场所。病情一般为良性经过。积极救治病人、及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综合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控制与分析,探讨疫情的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估调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控制学校和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9月7日报告的河源市城区某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控制和处理,采集部分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涉及河源市城区某学校9个年级中的8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0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9.25%(90/973);临床症状以发热(100%)、咽痛(84.4%)、咳嗽(91.1%)为主,绝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肺炎等并发症;采集13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10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1日,发病高峰在9月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9月17日;病例分布在8个年级23个班,以一年级(2)班发病34例(占37.8%)为最多;病例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发病较少,教职员工无发病,其中一年级41例(占45.6%)、二年级14例(占15.6%)、三年级14例(占15.6%)、四年级9例(占10.0%),六年级0例、七年级2例、八年级1例、九年级2例;病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6岁;病例性别分布为男性60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2:1。结论该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是河源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居家隔离治疗、通风消毒、个人防护等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调查与控制,分析疫情特点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主动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09年6月26日广东省台山市报告的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疫情涉及台山市某小学10个班级中的9个;经病例搜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61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11.9%(61/514),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咽痛和头痛为主;指示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9日,发病高峰为6月24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30日,疫情持续12 d。同期实行居家观察密切接触者314人,家庭内二代病例仅出现2例。对其中12例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经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可能与海外返乡华侨中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或隐性感染者引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甲型H1N1流感发病情况。[方法]对平顶山实验高级中学的17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学生进行调查,并采集咽拭子和鼻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2009年9月18-27日,平顶山实验高级中学确诊15例甲型H1N1流感,罹患率为0.64%(15/2 346)。男生罹患率为16.92%(11/65),女生罹患率为4.5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是1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四川省首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处理类似疫情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结果]该校1201名学生及教职工中,出现发热及流感症状83人,确诊46例甲型H1N1流感。疾控中心介入后经1个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7d)内流行即终止,所有患病学生在14d内康复。[结论]积极主动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和与社区协同的多部门联合卫生应急联动,为本次疫情的发现和快速成功处置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四川省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效果,总结防控经验,为政府和卫生部门科学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汇总疫情处置相关信息和各类数据,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校师生共1201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46例,无重症病例,在1个甲型H1N1流感最长潜伏期(7d)内未再有确诊病例;1155名隔离师生自最后1例确诊病例出现后7d内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该校疫情处置得当,甲型H1N1流感流行及时中止。  相似文献   

9.
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某院校指征病例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选择与本起传播链相关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为调查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年8月26日至9月7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2例,疫情持续13 d;采集34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应对大规模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要点及其效果评估。方法以某大学校医院及临时医疗点和观察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现场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及军队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监测,结合实际对校医院进行"三区两通道"划分,并对临时医疗点和观察区进行功能划分,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规范个人隔离及防护技术,加强医疗垃圾处理,严密督导及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结果快速显著解决了大规模疫情暴发初期的收治患者混乱、医务人员发生感染和患者隔离措施不严格,以及医疗废物大量堆积等问题,未再发生医务人员感染情况,无重症及危重病例出现。结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应对大规模疫情暴发的重要环节,正确、及时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并配合其他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对应对大规模疫情暴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贺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0-2211
目的调查分析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防控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发热或上呼吸道病例的鼻、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和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对收集的资料和流行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13—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6例,罹患率为0.24%,学校教师没有发病;经实验室检测,1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感传染性强,播散快,容易在免疫力较低、在聚集生活的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来源,分析、总结疫情发现与报告、标本采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患者是由于暴露于病死禽及其所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意识较低、居民对禽流感防治知识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本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禽—人”传播,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人禽流感的敏感性和标本采集意识,提高普通居民参与禽流感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疫情性质及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发生在宁强县一初级中学的发热疾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处理。[结果]全校师生中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人82例,均为学生,发病率为8.26%。其中2009年10月27日发病1例、28日1例、29日17例,11月2日1例、4日2例、5日27例、6日21例,7日12例。首例所在的初一(1)班发病率为44.44%,为发病率最高的班。检测20例发热学生的咽拭子,1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特征,评价综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某高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个案数据,进行描述。结果在该高校发生4例甲型H1N1流感。结论在高校人群集中地方,流感疫情暴发后,迅速建立医学隔离观察治疗点是控制疫情的关键,也是防止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以期了解该病毒的来源及变异情况。方法利用国家流感中心(CNI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NA基因测序引物和CEQTM8000 Genetic Analysis System对2009年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阳性鼻咽拭子标本(A/changsha/78/2009)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提交至GenBank并利用Lasergene和Mega5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氨基酸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A/changsha/78/2009 NA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GQ463958.1,与瑞典斯德哥尔摩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A/Stockholm/37/2009(H1N1)核苷酸同源性为100%;进化树分析显示A/changsha/78/2009 NA基因属于欧亚猪流感分支,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swine/Spain/WVL6/1991(H1N1)亲缘关系近;A/chang-sha/78/2009与A/swine/Spain/WVL6/1991 NA基因均有7个潜在糖基化位点,A/changsha/78/2009 NA基因未发生H274Y位点突变。结论包含A/changsha/78/2009在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A/changsha/78/2009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及手术期间采用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方法制定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流程;加大宣教力度;加强消毒隔离;强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制度实施。结果麻醉手术中心在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过程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实行综合性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医院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口罩佩戴情况.方法 现场观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有无佩戴口罩、佩戴是否正确,并现场访谈了解原因.结果 有76.4%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时佩戴了口罩,而戴口罩人员中佩戴合格率为71.1%;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鼻夹未捏紧、鼻夹捏成死角、佩戴双层口罩等,不佩戴口罩和佩戴不合格的原因中,68.9%的医师、25.9%的护士认为戴不戴口罩无所谓,卫生员感觉憋气占38.4%,39.2%的护工不了解.结论 根据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为今后开展人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及RT-PCR、Read-PCR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此例患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室确诊病例,经抢救治疗无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患者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病原学依据。经采用隔离治疗、个人防护、医学观察、家禽捕杀和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加强禽流感疫情监测,禁止宰杀、食用病死家禽,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预防疫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009年6月2-8日四川省某旅行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传染来源、传播模式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患者咽拭子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实验室确诊,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旅行团所有成员与首发病例的接触情况.结果 首发病例为一名美籍华人,6月2日在香港至成都的航班上发病,3-5日参加九寨沟景区旅游某旅行团,5-6日30名与首发病例同团的旅友先后9人发病(罹患率为30%).陔9例患者均发生在与首发病例近距离交谈(距离<2m,时间≥2min)的16名旅友中(罹患率为56%),另14名与首发病例无近距离交谈的旅友均未发病(RR=∞,95%CI:2.0~∞).交谈时间≥10min者的发病风险高于交谈时间2~9min者(RR=4.8,95%Cl:1.3~180).与首发病例同桌吃饭,接受其口香糖和共同乘车、乘飞机等因素均不是本次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是由一例输入性病例引起,因二代病例与首发病例近距离谈话,病毒通过飞沫实现传播.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防止飞沫传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