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部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该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但少数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或位于重要器官,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迄今为止由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尚无一种方法治疗所有类型的血管瘤。作者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对当前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各类学说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激素间质注射为主,结合栓塞硬化或抗肿瘤药注射术,治疗颈部、眼睑等特殊部位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11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尹扬光  朱晋坤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262-12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逐年升高。有效防治冠心病,改善其预后,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能产生重大社会及经济效益。目前,用于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虽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但均有其局限性,不能有效改善心肌血供和减少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张量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341-343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婴幼儿肿瘤,是由于局灶性血管生长失调引起的病变组织^[1]。典型的婴幼儿血管瘤大约在2W左右即会出现,6~10个月会出现快速增长的病程,在接下来的7~10年逐渐消退^[1-3]。新的研究明确了一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点的良性肿瘤,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控制其快速生长,促进其尽早进入消退期并减少美容性损害是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策略。采用现代激光治疗技术后,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到长足提高。目前,激光治疗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倍频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Nd:YAG)、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和强脉冲光(Intense Pused Lisht,IPL)在血管瘤的应用和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真性肿瘤。发病率可达 1%~ 2 %。生后 2周~ 4周左右出现肿物。通常是 1岁以内 (增生期 )肿瘤迅速增长 ,1岁以后 (退化期 )肿瘤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或基本消退[1] 。血管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近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 (抑制 )因子、细胞外基质 (ECM)和雌激素及其受体在血管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阐述血管瘤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1 血管内皮细胞早在 1982年 ,Mulliken[2 ] 等就根据内皮细胞增生与否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56例婴幼儿血管瘤病例,给予普萘洛尔1.5~2 mg/(kg·d),分2次进食后服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血管瘤质地、颜色、大小的变化,采用Achauer 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儿服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电是人体固有的基本属性,血管是机体最为重要的组织结构,缺血性病变往往伴随着血管的损伤以及生物电的变化.已经证实,借助外加生物电场可以实现缺血性病灶的血管修复.本文围绕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就电刺激促进血管新生的特性作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皮祖细胞的介入可能为电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指肿瘤组织中一类被干细胞化、具有明显干细胞特征性的细胞。其能在自我更新复制、潜在分化能力及维持肿瘤细胞稳态等功能的作用下促进肿瘤生长,是导致肿瘤发生、诱导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CSCs参与肿瘤转移过程的分子机制包括肿瘤微环境、上皮-间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血管瘤为常见的儿童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0%~12%,男女发病比例为1∶3~1∶5,好发于面部。其特征明显,容易较早被发现。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影响患儿外貌、视力等,患儿家属往往就医心切,短期内见不到疗效即转至别处就医。  相似文献   

11.
激光联合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激光联合疗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各类型婴幼儿血管瘤363例,其中浅表毛细血管瘤303例,采用连续Nd:YAG激光或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深部血管瘤54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介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6例,采用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口服激素治疗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随访2~5年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363例患儿治疗效果:治愈率47.9%,显效率33.6%,有效率18.5%。并发症发生率:凹陷性瘢痕3.6%,表皮纤维化8.0%,色素沉着3.3%,色素减退1.4%。结论激光联合疗法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达到恢复外观和功能的最佳疗效,并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修复。内皮祖细胞又称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不但参与出生后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AG),亦参与机体、器官损伤后的血管再生与修复。1997年,Asahara等[1]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调节机制、功能和临床应用作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口服普萘洛尔联合静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结果其中11例随访6个月~2年,5例血管瘤明显缩小,6例血管瘤消失,有效率100%。结论利用普萘洛尔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治疗较彻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经手术、硬化等治疗可能残留明显疤痕,影响外观的颜面部血管瘤。  相似文献   

14.
自Mulliken和Glowaeki(1982)依据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将传统的血管瘤重新划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以来,推动了对血管瘤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1995~2003年)对婴幼儿颌面部真性血管瘤89例的诊治经验,认为真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尚有多种表现形式,应进一步分型,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方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ZAY-6B及BK-2000型电化学治疗仪对464例患儿实施电化学治疗。结果其中446例随访6个月~10年,共11例复发,有效率100%,首次治疗I级(完全缓解率)99.1%(442/446)。结论利用电化学疗法治疗婴幼儿表血管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全身干扰小、治疗较彻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面积较大,血供丰富,手术无法切除者,或特殊部位及经其他治疗后复发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病灶内相关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3个月、血管瘤病灶位于肢体或隐蔽部位、家属要求手术治疗但具备单独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条件、排除用药禁忌证、先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9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夹取血管瘤体组织活检,然后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mg/kg,每12h服药一次)8周,继而手术切除瘤体。通过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用药前后病灶组织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ax、Bcl-2、caspase-8、Fas、Fas L、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别用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用药前后病灶内新生血管密度(MVD)、细胞增殖情况(Ki-67阳性率)以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用药前比较,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病灶内ADRB1、ADRB2、ERK、Akt、NF-κB、VEGFA、Cyclin D1、Cyclin E1、Ki-67、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Fas、Fas L、caspase-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病灶内MVD、Ki-67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普萘洛尔可通过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抑制血管瘤增殖,促进内源性凋亡,但对外源性凋亡途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血管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80 0 %属先天性。临床上按其结构分为四类,即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该病可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好发于头面颈部,约占全身总数的6 0 0 %。持续发展,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但经过国  相似文献   

18.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滑膜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血管疾病,好发于膝关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往往延误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关节软骨损伤,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就滑膜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限度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因影像学检查提示脾脏占位2个月余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0.64,红细胞3.81×1012/L,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176×109/L。血液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肝脏正常大小,各叶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外形轮廓规整,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改变。脾内可见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