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卵管阻塞是妇科不孕症的常见病因 ,其中以继发性不孕更为多见。笔者据我院张承周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经验 ,使用中药外敷治疗 6 0例病人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0例门诊病人中 ,年龄最小者 2 4岁 ,最大者 38岁 ;第 1胎不孕者 2 1人 ,第 2胎不孕者 39人 ;不孕时间 2浕~ 13浕。临床表现 :单侧或双侧少腹无规律性疼痛 ,或经行腹痛 ,得热则舒 ,黄带多等。妇科通液试验 :通而不畅者 2 3人 ,不通者 37人。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乌头 10 g ,透骨草 15 g ,乳香 15g ,没药 15 g ,威灵仙 15 g ,川椒 15 g ,红花 10g ,艾叶 …  相似文献   

2.
王正  乐才文 《光明中医》2003,18(1):19-20
五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中 ,“泻心”主要是指泻涤心下痞满不舒而言 ,“心下”基本是指胃脘部的胃和横结肠。“痞”是满闷不舒的形容 ,与我们在临床上所见的急慢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满闷不舒相似。五泻心汤的药味组成中都有黄芩、黄连 ,以方测证 ,五种满闷不舒都由邪热郁闭胃肠所至 ,而又各有不同兼证 ,治疗侧重不同。1 半夏泻心汤主治 :满而不痛 ,干呕甚而肠鸣 ,伴有下利。多用于急慢性胃炎 ,胃肠炎以呕为主 ,寒热错杂 ,脾虚邪实证者。临床常用剂量 :半夏1 5g,黄芩 1 0g,黄连 4g,干姜 1 0g ,党参 1 0g ,大枣 8枚 ,甘草 8g。“痞”由…  相似文献   

3.
中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 ,临床多表现为肩和手腕、手指的肿胀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从 1 993年 5月至1 997年 1 2月 ,笔者运用自拟活血止痛方治疗该病 42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 ,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活血止痛方由以下药物组成 :当归 1 5 g ,川芎1 2 g ,桃仁 1 0 g ,红花 1 0g ,赤芍 1 2 g ,羌活 1 5 g ,桂枝 1 0 g ,威灵仙 1 0 g ,桑枝 30 g ,丝瓜络 1 0g。加减方法 :关节疼痛甚者加乳香 1 0 g ,木香 1 0g ,以增强活血止痛之功效 ;肿胀甚者加金银花 30g ,知母 1 2 g ,以清热利湿退肿。 1日 1…  相似文献   

4.
活血舒筋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由僵硬逐渐变强直为特征 ,目前病因不明。笔者拟用中药活血舒筋汤治疗本病早、中期 ,有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活血舒筋汤方剂组成处方 :鸡血藤、当归尾、鹿膏各 2 0g ,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 15g ,川木瓜、片姜黄、土鳖虫、川牛膝各 10g ,甘草 6g。方中以鸡血藤、归尾、三七配桂枝、乳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可缓解筋膜粘连 ;佐以木瓜、姜黄、伸筋草、土鳖虫宣通气血 ,以加强活血舒筋通络关节之功 ;再用鹿膏通补壮阳、生精补髓 ;以甘草调和诸药。隔日 1剂 ,1剂服 3次。病情缓解后 ,可改为丸剂 ,以巩固…  相似文献   

5.
欧兰芳  刘敏 《新中医》2000,32(1):52-52
男子节育术后 ,出现诸如腰膝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胁肋胀痛、阴囊隐隐作痛、甚或阳事不举等症状 ,经检查外生殖器及内脏各器官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称为节育术后综合征。我们将本症归纳为 3型辨治 ,分述如下。1 肝郁气滞型此型较为多见。一般术前已有思想顾虑 ,术后不久即见胸闷不舒 ,精神忧郁 ,沉默寡言或常太息 ,夜寐不安 ,胁肋胀痛 ,时感睾丸隐隐作痛 ,阳事举而不坚。舌淡红略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脉弦。治宜疏肝解郁 ,佐以活血壮阳。拟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白术各 1 0g ,白芍 2 0g ,当归、甘草、延胡索 (研末 ,冲 )各 6g …  相似文献   

6.
局部出汗是指汗液布局不均 ,某一局部有汗 ,某一局部无汗的病证 ,历代医家多责之阴虚、阳虚 ,然临证所察 ,局部出汗证亦有属血瘀者。笔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证 ,取得满意疗效 ,择临床中诊治病例 ,探讨如下。例 1 .某女 ,48岁 ,患头汗证 1 6年 ,间歇性发作 ,心烦 ,口干 ,口渴但渴不欲饮 ,头面出汗时伴有汗出部位皮肤针刺样痛感 ,舌质紫暗 ,脉弦涩。行颅脑CT检查 ,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佐以生津止渴 ,予血府逐瘀汤化裁 :当归 1 5 g ,红花 1 0 g,赤、白芍各 1 0g,川芎 1 0 g ,桃仁 1 0 g,枳壳 1 0g,柴胡 5 g …  相似文献   

7.
张敏建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胜 《福建中医药》2007,38(1):15-16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尿路症状、疼痛症状的同时,多有情绪紧张,十分在意躯体微小变化,症状容易受到暗示而被诱导,多愁善感,郁闷不舒,不适不可名状,或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临床治疗法则多样,但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多见。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男科主任张敏建教授多年倾心于男科临床,经验丰富。认为肝的生理、病理与前列腺密切联系,从肝着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斐然!张师完成的一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疏肝理气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优于活血化瘀法[1],近期张师完成的一项动物试验结果也体现了疏肝理气法治疗前列腺炎的优越性。本人随其临床,多有感触,现对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见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证,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临床观察发现,痛经以气滞血瘀多,而许多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治疗痛经有很好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1、云南白药类: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剂适量,取出后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敷料  相似文献   

9.
冯前进 《陕西中医》2001,22(3):189-190
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若能配合调气理气的方法治疗,效果更佳,现总结如下: 1 理气活血法:“气行则血行,”主要通过疏肝解郁、理气活血以行血中之滞,因肝主疏泄主藏血,是气机和气血调整的中心,故病变多为气血郁滞之证;此型常见于冠心病新发病且轻型患者。临床症见:胸中闷塞疼痛,或上腹胀痛,两胁不舒,脉弦等症状,每因情志不舒引发或加剧,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理气配合活血以治疗。 2 行气祛瘀法:《医宗金鉴》中指出:“血之凝结为瘀,必先由气,…  相似文献   

10.
肛门直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据国内外调查总结 ,其发病率高达 60 %~ 70 % ,以痔疮为多见 ,其次是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及肛门湿疹 ,其治疗常采用手术疗法为主。作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自拟方“洗痔汤” ,治疗多种肛肠疾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组成黄柏 15g、黄芩 15g、大黄 15g、银花滕 30g、苦参30g、五倍子 30g、明矾 2 0g、芒硝 2 0g ,艾叶 2 0g、薄荷15g ,枳壳 15g。2 用法每日一剂 ,煎水 2 0 0 0ml(亦可加工制成瓶装浓煎剂或制成袋装开水浸泡剂 ) ,早晚各一次 ,烫时坐在盆上熏 ,温时坐…  相似文献   

11.
邓裔超 《北京中医》2003,22(6):30-31
上消化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我院统计约占全门诊病人 1 0 %以上。我们从 2 0 0 2年 1月~2 0 0 3年 2月 ,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宏观手段与胃镜的微观检查相相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疗效。今报道如下。1 食管炎患者自感从咽部至胸骨后有灼热感 ,或有吞咽不舒 ,纳食后症状明显 ,有口干、口苦、口臭。多数舌质偏红 ,舌苔薄黄 ,脉弦。胃镜检查 ,多见食道粘膜充血、红赤 ,或表面有黄色渗出物 ,或可见糜烂等。例 1 ,胃火上犯型 :方某 ,男性 ,39岁 ,职工 ,2 0 0 2年 2月 1 8日初诊。自述 :从咽部至剑突处有烧灼感 ,吞咽不舒 ,偶有泛…  相似文献   

12.
跟骨骨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发病后患者步履困难 ,影响日常生活 ,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经过病因分析 ,临床实践总结出中药熏泡配合埋盐、自体滚压等综合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本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全部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1 5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47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 ,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选择活血化瘀、止痛、软坚药物。方组 :卷柏、透骨草、威灵仙、香附子各 30 g ,川断、川乌、草乌、土元、白芷、川牛膝、乌梢蛇、千年健各 2 0 g ,红花、丹参、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用“鲜垂莲饮”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症状、降酶转阴方面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基本方:用野生或人工栽培的新鲜垂盆草50g,新鲜半枝莲50g,采摘其头部,洗净后切碎,加水煎取药液200~250ml。加减法:肝郁气滞证,症见肋胁胀痛,嗳气得舒,加柴胡10g,枳壳10g,川楝子10g,制香附10g;肝郁脾虚证,症见胁肋隐痛,纳谷不馨,大便时溏,加党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郁金6g;湿热蕴结证,症见黄疸身困,口中粘腻,加茵陈20g,苍术10g,苡仁10g,车前子(包)6g;肝郁血瘀…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扭伤临床比较多见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 ,容易导致踝关节长期肿胀、疼痛、功能受限。 1999年~ 2 0 0 1年我校医务室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 2 3 5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 5例 ,男 198例 ,女 3 7例 ;年龄最大 19岁 ,最小 8岁 ,平均年龄 13 5岁。2 治疗方法2 1 中药组成 乳香 5 0 0 g ,没药 5 0 0g ,鹿角霜 5 0 0 g ,生桑白皮5 0 0g ,白芷 15 0 g ,大黄 5 0 0 g ,姜黄 15 0g ,川椒 80 g ,冰片、凡士林、酸醋适量。2 2 用 法 以上诸中药研成细粉 ,过 40目筛 ,均匀混合后加入白凡…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心脏病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之一 ,中西药物治疗难以速效 ,笔者治疗本病 ,收到了满意疗效 ,现将笔者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疏风通络 ,清热宁心法主要适应风湿热邪侵袭机体后 ,既走窜经络 ,流注关节 ,又袭于心脏 ,使关节与心脏俱病 ,症见 :心悸 ,烦闷不安 ,动则尤甚 ,一个或多个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 ,或伴有发热恶风 ,口渴 ,舌红苔黄 ,脉数或滑数或结代。基本方法 :忍冬花、藤各 30g ,连翘 15g ,牛蒡子 10g ,栀子6g ,丹参 2 0g ,莶草 30g ,秦艽 15g ,虎杖 15g ,赤芍 12g ,薏苡仁 30g ,乌梢蛇 15g。典型病例 :张某 ,男 ,19岁 ,…  相似文献   

16.
结节性红斑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乃玲  段俊红 《河北中医》2003,25(3):234-236
结节性红斑是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女性 ,春秋季发病者为多 ,属中医学瓜藤缠范畴。近年来 ,临床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尤佳。现综述如下。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石红乔[1 ]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节性红斑。①寒凝气滞型。症见皮损黯红 ,伴关节痛 ,遇寒加重 ,肢冷 ,舌质淡 ,苔白 ,脉沉迟。治则 :温经散寒 ,行气活血止痛。处方 :黄芪 30g ,厚朴10g ,延胡索 15g ,泽兰 10g ,茜草 10g ,牛膝 12g ,鸡血藤 2 0g ,海风藤 15g ,乳香 12g ,没药 9g ,鹿角胶或阿胶 10g。②痰湿阻络型。症见小…  相似文献   

17.
赵坤珠 《河南中医》2002,22(6):79-80
活瘀止痛散是我院外科常用制剂 ,具有散瘀活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消肿散结的功能。自 1984年以来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后期治疗、肌肉痉挛、瘀斑、外伤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1 方药的制备及运用川芎、川牛膝、独活、乳香、没药各 10 g ,秦艽、生川乌、红花各 2 0 g ,艾叶、苏木各 30g ,紫参、桑枝各 4 0 g ,伸筋草 35 g等十几味中药。功效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应于外科跌打损伤之疼痛、关节炎疼痛、肌肉痉挛、瘀斑等病症。以上药物川芎酒炙 ,乳香、没药醋炙 ,其它切片 ,净选炮制合格 ,称量配齐后 ,粉碎过 80目…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拟消胀煎剂灌肠配合针灸疗法 ,治疗多种原因所致肠胀气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1 1 中药灌肠 桃仁 1 0 g ,当归 1 2 g ,黄芪 1 2g ,木香 1 5 g ,枳实 1 0 g ,大黄 1 3g ,白术 1 5 g ,陈皮 1 0 g ,厚朴 1 0g ,莱菔子1 5 g ,煎汁浓缩至 1 0 0ml,以 37℃为宜灌肠 ,隔 2h~ 3h ,可重复进行一次。1 2 针灸选穴 灌肠后 ,立即针天枢、太冲、足三里 ,双侧取穴 ,大幅度提插捻转后 ,留针 1 0min。2 典型病例 唐× ,男 ,30岁 ,因外伤后胃肠功能紊乱而腹胀不舒 2d ,难以进食 ,口臭口干 ,腹部膨隆 ,压痛 (…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与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密切相关。本病多存在不同程度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增生等一系列变化。笔者从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立法 ,自拟活血复肝汤治疗本病 14 0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 0例中 ,男性 10 9例 ,女性 31例 ;年龄 2 0~ 30岁2 2例 ,31~ 4 0岁 6 2例 ,4 1~ 5 0岁 4 4例 ,5 1岁以上 12例。2 治疗方法活血复肝汤组成 :丹参 15 g 赤芍 15g 当归 10 g 郁金15 g 柴胡 6g 茯苓 15 g 白术 10 g 黄芪 15 g 平地木 30g 石见穿 30 g 虎…  相似文献   

20.
不宁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河南中医》2001,21(4):41-42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腿不宁综合征 ,是指患者睡眠时自觉小腿酸沉困胀 ,不能安放的复杂症候群 ,甚则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对本病的中医治疗 ,文献中记载甚少 ,笔者临床体会此病可分肝肾阴虚、湿热下注、气血两虚、瘀血阻络四型施治 ,现分述如下。1 辨证施治肝肾阴虚型 :主症见两腿困重 ,腰膝酸软 ,虚烦不眠 ,五心烦热 ,咽干口渴 ,每因足心烦热而两腿躁动不安 ,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病机为阴虚筋脉失于濡润 ,治以滋补肝肾 ,舒筋缓急。方选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 :生地黄 2 0g ,北沙参 15g ,白芍 12g ,山茱萸 12g ,山药 15g ,牡丹皮 1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