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从基因水平上寻找抗肿瘤治疗新途径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抗肿瘤基因治疗中几种常用的目的基因选择,如抗癌基因表达的反义基因、抑制基因、病毒基因、核酶的基因以及淋巴因子的基因等。通过基因治疗技术将这些目的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中,直接或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遗传表型发生变化,对抗肿瘤化疗更为敏感,或激发抗肿瘤免疫等,以达到抗肿瘤基因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臧健 《四川肿瘤防治》2006,19(4):284-286
目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仅限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又能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免疫基因治疗策略治疗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免疫系统的功能。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可获得细胞因子肿瘤局部的高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呈递和识别能力,克服了以往细胞因子疗法需要反复、多次、大剂量注射所带来的副作用及肿瘤细胞因子多次注射所致的耐药性的缺点,且肿瘤疫苗的致瘤性降低,危险性大大降低。当前,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SC)不但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而且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或作为新兴的基因治疗载体在肿瘤局部持续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MSC也可通过促进肿瘤间质重构和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局部机体免疫以及改变肿瘤表型而促进肿瘤生长.相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SC的来源、异质性、肿瘤细胞微环境或...  相似文献   

4.
目前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仍然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仅限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又能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免疫基因治疗策略治疗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免疫基因治疗肿瘤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或其他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机体表达分泌细胞因子或利用其基因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基因治疗是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基因缺陷纠正、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病毒基因转导溶解肿瘤细胞等方法。现综述以上几种大肠癌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基因治疗是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基因缺陷纠正、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病毒基因转导溶解肿瘤细胞等方法。现综述以上几种大肠癌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和B7分子联合应用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恶性肿瘤的发生常常是多个基因改变的结果,单一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效应往往十分有限,联合应用不同特性的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抗肿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综述趋化因子和B7分子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联合应用。B7分子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可为T细胞激活提供第二信号;趋化因子可通过趋化免疫活性细胞,部分趋化因子还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产生抗肿瘤效应。共转染趋化因子和B7分子除通过“招引-活化”的机制外,还可抑制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亚型向肿瘤局部浸润,进而改善肿瘤局部免疫抑制状态;同时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通过多个不同的途径,产生更强的抗肿瘤效应。但趋化因子具有抗肿瘤和促肿瘤双向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趋化因子与B7分子联合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胃癌发病的分子基础是设计基因治疗靶点的依据。胃癌基因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抑癌基因的替代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细胞毒基因治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因子治疗、耐药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胃癌发病的分子基础是设计基因治疗靶点的依据。胃癌基因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抑癌基因的替代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细胞毒基因治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因子治疗、耐药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肿瘤的策略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 ,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之后的第 5种模式 ,是肿瘤治疗的有益补充[1] 。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基因治疗的策略及进展。1 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基因体内联合转染,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并分析了免疫机理.小鼠皮下接种结肠腺癌CT26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Ltn的重组腺病毒AdLtn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一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单用AdLtn治疗组或单用AdCD/5-FC治疗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对(37结肠腺癌细胞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瘤体细胞FACS分析结果表明,经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组织CD4~ 、CD8~ 细胞浸润增加,结肠腺癌细胞表达H-2Kd和B7-1分子明显增加.提示经CD自杀基因和Ltn基因联合治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Ltn基因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的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是将重组的治疗基因导入肿瘤或靶细胞周围组织,通过改变肿瘤血管诱导因子或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或靶向攻击内皮细胞及其基质从而破坏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因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基因治疗的成功与否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如基因输送效率低可能影响正常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两种具有协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联合基因治疗是提高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对IL-2/TNF-α联合基因方案,特别是瘤体内注射途径的抗肿瘤研究尚未见报道.IL-2与TNF-α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我们分别将携带TNF-α基因和IL-2基因的腺病毒(Ad-TNF,Ad-IL-2)联合或直接注射于BALB/c小鼠肝癌内,观察其抗瘤效果,并探讨其抗肿瘤免疫机制.结果表明:1.TNF治疗组脾细胞NK、LAK、CTL活性及Mφ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诱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L-2、GM-CSF、IFN-γ、TNF和IL-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IL—7联合治疗的肿瘤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裸质粒DNA肿瘤内直接注射入方法,以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和IL-7联合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血管生成抑制素、IL-7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每次100μg/只),分别或联合注射到接种U14肿瘤细胞5天后的荷瘤鼠体内,以后每隔7天注射一次、共三次。观察荷瘤鼠的存活率、肿块生长情况、以及小鼠整体免疫功能,并对肿瘤对照组与联合基因治疗组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血管生成抑制素、IL-7、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荷瘤鼠的存活率、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调节免疫功能,以联合基因治疗组更显著。病理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肿瘤血管形成显著减少,基底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直接裸质粒DNA注射血管生成抑制素和IL-7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用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抗肿瘤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胺酶(CD)基因与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联合转移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抗肿瘤免疫的诱导作用。复制荷瘤小鼠模型后在荷瘤部位注射表达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及表达小鼠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IL2),并连续10天、每天1次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AdCD/5FC/AdIL2联合基因治疗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并明显延长其生存期(P<0.01)。联合基因治疗组小鼠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坏死,瘤内及瘤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瘤内CD4~ 和CD8~ T细胞明显增加,脾细胞NK和CI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用AdCD/5FC、对照病毒AdLacZ/5FC或PBS组。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自杀基因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可更有效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更显著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靶向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γ干扰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利用γ-干扰素(IFN-γ)基因治疗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ALB/C小鼠成瘤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制备小鼠结肠癌腹腔转移瘤模型,用携带鼠IFN-γ基因的重组缺陷型腺病毒AdIFN-γ进行治疗,同时利用携带LacZ(β—galactosidase)基因的腺病毒AdLacZ和PBS(phosphate—buffered saline)作空白对照,检测经基因治疗后小鼠体内IFN-γ基因的表达情况、脾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变化、肝转移的发生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经IFN-γ基因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脾脏的CTL活性明显增强(P〈0.05),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利用IFN-γ基因治疗大肠癌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对其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自杀基因治疗法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新的肿瘤治疗策略。综述了近年来自杀基因疗法1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自杀基因作用机制、自杀基因体系、载体的构建、旁观者效应、自杀基因与免疫1反应、联合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目前,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集中在抑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以及免疫激活等几个方面.某些研究已用于临床,并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物治疗是肺癌常规治疗模式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比较安全、有前途的治疗手段.肺癌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机体对肿瘤主动或被动的免疫杀伤能力;基因治疗是通过对基因水平缺陷的修复或导入、强化某些抗肿瘤基因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