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能否有效地预防毛细气管炎(ABI)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方法: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配合储雾罐、面罩规范化吸入治疗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的患儿162例至少6个月,并以151例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作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发病率14.9%,对照组哮喘发病率为4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陈凤飞 《海南医学》2015,(4):580-58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6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就患儿性别、是否按时接种卡介苗(BCG)、喂养方式、湿疹史、是否为肥胖、特应性体质、哮喘家族史、是否饲养宠物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72例,发生率为27.17%。接种BCG、特应性体质、湿疹史、哮喘家族史、肥胖及母乳喂养与哮喘发生相关,而性别与是否饲养宠物与发生哮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应性体质、湿疹史、肥胖和哮喘家族史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而及时接种BCG及母乳喂养对哮喘发生有保护作用,需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红  莫坚  麦恒凤 《吉林医学》2010,31(27):4688-4689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方法,选择住院治疗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哮喘发生率,观察其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例转为哮喘47例(29.01%),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转为哮喘18例(40.91%),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转为哮喘29例(24.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型毛细支气管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患儿、家族病史等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发展为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原学及过敏原检测等),患儿出院后对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气管哮喘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诊断,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程度。结果: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出院后5年内,有32例发生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发病组进行多因素比较,患儿的哮喘家族史,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患毛细支气管炎时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而患儿的性别、居住环境等因素均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患者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程度严重、伴有哮喘家族史、患有湿疹和其他的下呼吸道感染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8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对照组208例进行比较。[结果]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59例发展成为哮喘,发生率为29.8%。而对照组哮喘的发生率为1.92%(4/208)。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父母吸烟及人工喂养等因素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没有以上因素的患儿高(P<0.05或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病毒感染和其他过敏原、遗传因素、个体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日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276例患儿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对症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后随机分为三组,给予吸入不同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停药后随访2年,观察哮喘的发生率。结果:27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28例发展为哮喘,哮喘发生率为10.14%,其中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哮喘发生率为3.16%(3/95),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哮喘发生率为6.47%(6/89),对照组哮喘发生率为20.61%(19/92)。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与6个月哮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360,P〈0.01);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几率,对于有哮喘高危因素的患儿给予适宜的剂量和时限吸入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哮喘发生率,减少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13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即停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停用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分别为5.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疗程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预防作用差异明显,适当延长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临床效果更佳,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介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效果。方法 3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予发病后再次接种卡介苗,予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PPD皮试,并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情况,25例未接受卡介苗的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2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卡介苗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可降低毛支患儿发展的哮喘的机率。  相似文献   

9.
RSV毛细支气管炎后早期干预对哮喘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早期干预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和不吸入布地奈德,随访2年比较两组哮喘的发病率。结果:吸入组患儿哮喘发病率20.7%,对照组为4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E水平正常的患儿中,吸入组哮喘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后早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干预可减低哮喘发病率,尤其在血清总IgE水平正常患儿中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毛细支气管炎后继发支气管哮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继发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名住院毛支患儿进行病史分析,随访5年,就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喂养方式、病情严重度、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和(或)哮喘史、环境暴露、被动吸烟以及毛支后吸入布地奈德等因素对日后继发儿童哮喘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39.17%).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特应性体质和环境暴露是毛支继发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吸入布地奈德和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提倡母乳喂养,缓解期吸入布地奈德为减少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肥胖程度、病情轻重、哮喘家族史和特异性体质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并不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哮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刘建英  吕良  冯军 《河北医学》2006,12(12):1266-1268
目的:探讨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对预测日后发生婴幼儿哮喘是否有意义。方法:检侧60例首次患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急性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绝对及相对计数,并在该组患者3周岁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后有无反复发作喘息将成功随访的43例患儿分成2组:无喘息发作组和哮喘组,同时记录哮喘家族史。结果:哮喘组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数增多人数明显多于无喘息发作组,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患儿发生婴儿哮喘的比率,与无嗜酸粒细胞增多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χ=8.23,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嗜酸粒细胞增多日后易发生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探讨GR亚型表达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程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42例,重度24例)和对照组(4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变化,同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显著升高(P<0.01);GRα/GRβ比值在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8,t=5.816,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GRα、GRβ水平的高表达,在重度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GRα/GRβ比值则在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中明显降低,而且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梅 《医学综述》2011,17(5):738-741
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以喘憋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疾病,患儿易于病后发生哮喘,长期随访观察22.1%~53.2%患哮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作为婴幼儿时期两个重要的喘息性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影响、特应质、喂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现仅从遗传、免疫、感染等方面阐述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辅舒酮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吸入辅舒酮能否减少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率.方法 将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辅舒酮吸入预防,疗程为2个月;对照组29例则不用药预防.临床随访半年、1年,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的发生率.结果 完成1年以上随访者,观察组仅3例(13.04%)发生哮喘,对照组中则有24例(82.76%)发生哮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吸入辅舒酮可明显降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NPS中IL-5、Eotaxin的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结论NPS中IL-5、Eotaxin含量可以作为衡量RSV毛支患儿呼吸道炎症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LTE4)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40例鼻咽分泌物RSV抗原阳性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 mg,分别于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尿LTE4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另选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尿LTE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LTE4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喘息缓解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LTE4水平,降低喘息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吴永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27-202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孟鲁司特口服及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不做治疗。两组均随访2年,统计随访期内哮喘发生的例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哮喘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能减少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率,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RSV毛支 )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对 12例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 (毛支组 )和 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 (对照组 )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 (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进行检测。结果 毛支组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0 0 1) ,CD3+T、CD4 +T、CD4 +T/CD8+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毛支组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IL - 4,IL - 4/IFN -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0 0 1) ,且IFN -γ与IL - 4呈负相关 (r =- 0 81,P <0 0 5 ) ;毛支组中特应征 +患儿与特应征 -比较 ,前者IFN -γ明显降低 (P <0 0 1) ,IL - 4和IL - 4/IFN -γ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结论 RSV毛支急性期存在Th1/Th2 平衡紊乱 ,表现Th2 优势应答 ,与遗传特应征与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一定关系 ,同时NK和CD8+T细胞在RSV毛支免疫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积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32-153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12个月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爽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纳4mg每晚一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CysLT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孟鲁司特纳可缩短病程,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ysLTs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