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8年以来,用自制的复方红霉素软膏治疗鼻前庭炎及外耳道湿疹40例,收到满意疗效。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40例中,鼻前庭炎23例,外耳道湿疹17例。年龄1~  相似文献   

2.
鼻前庭湿疹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主要病因是由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的经常浸渍导致.以往常用含激素的药物治疗,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自2008年4月-2009年4月对52例鼻前庭湿疹的患者应用红霉素眼膏外涂鼻前庭皮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海江  顾莉  封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444-1444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微波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98年1月~2003年8月的鼻前庭囊肿病人行微波治疗48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0.5~3年,全部病中46例一次性治愈,2例分别于手术后3、4月复发,再次行微波治疗后痊愈。结论:微波治疗鼻前庭囊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资料和方法:本文5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鼻前庭炎Zi例,外耳道炎18例,外耳道湿疹11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55岁。病程7~60天.全部病例就诊前均有口服药物及局部外用抗菌素药膏等治疗史,但效果不著。就诊查体局部均有红肿、表皮糜烂及渗出;病变范围0·5X0·scm~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前庭肿块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1996年5月~2005年4月收治的30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径路。结果:30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21例,炎性疾病7例,恶性肿瘤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21例良性肿瘤和7例炎性肿块患者中,22例随访5个月~9年(平均62个月)无复发和恶性变;1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于其他疾病;3例失访。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分别于术后1年、4年10个月复发,再次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分别于第2次术后1年3个月和6年10个月死于复发和肝转移。结论: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途径根据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外耳道炎治疗较为棘手。文中观察外耳道湿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52例外耳道湿疹患者,并根据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情况分为单纯外耳道湿疹组、外耳道湿疹合并细菌感染组、外耳道湿疹合并真菌感染组。所有患者均按照至少每周1次的频率复诊,予以耳内镜清理外耳道及局部涂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外耳道湿疹组64例(105耳)中看,35例治愈、13例好转、7例复发,9例失访;外耳道湿疹合并细菌感染组47例(51耳)中,30例治愈、12例好转、1例复发、4例失访;外耳道湿疹合并真菌感染组41例(56耳)中,15例治愈、17例好转、6例复发,3例失访。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耳内镜随访频次及总就诊时间比较,合并真菌感染组随访频次较多,治疗时间亦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耳道湿疹患者治疗周期较长,易复发,合并真菌感染者治疗更为困难,坚持定期耳内镜下彻底清理外耳道,方便实用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庆红霜疗效验证《中级医刊》编辑部:参照贵刊1993年第1期刊登的董学武、嵇康应用庆红霜治疗外耳道鼻前庭湿疹的文章。治疗1例全身30余处、多发性慢性湿疹获痊愈。患者石某去年夏天蚊虫叮咬后引起多处奇痒,搔抓后,局部皮肤破溃流黄水,表面糜烂,周围有小水泡,...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剑桥 《西部医学》2012,24(3):569-570
目的探讨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以平阳霉素注射入鼻前庭囊肿囊腔内治疗鼻前庭囊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囊肿消失,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21-25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切除囊肿顶盖,吸切器充分扩大囊腔,保留囊肿底壁。结果30例患者全部痊愈,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感染。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高濒电疗法是以巴甫洛夫神经论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物理疗法。目前临床各科都得到广泛的使用,我院耳鼻喉科自1957年5—10月间试用超高濒电场治疗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急性上颌竇炎、鼻前庭疖共23例,均获满意疗效,故将治疗效果提出初步报告。试用范围及病例选择我们治疗的病例均为成人或能合作的少年,计有急性中耳炎(未穿孔者)9例,外耳道疖11例,急性上颌竇炎2例,鼻前庭疖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鼻前庭肿块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1月-2004年7月收治的33例鼻前庭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鼻前庭肿块中良性肿瘤27例,炎性肿块4例,恶性肿瘤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27例良性肿瘤和4例炎性疾病中,18例随访3~21年(平均86个月),无复发和恶变;4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于其他疾病;6例失访。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6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基底细胞癌术后5年复发再次行微波手术治疗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鼻前庭解剖区域范同虽小,但可发生各种性质的肿块,手术可能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鼻前庭湿疹(eczema of nasal vestilule)属Ⅳ变态反应,是发生在鼻前庭的一种皮肤损害,表现为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性反应,瘙痒较剧,多见于儿童[1]。湿疹继发感染后则伴有疼痛,导致患儿哭闹不安。我科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采用口服氯雷他定,局部外用擦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辅以微波理疗治疗小儿鼻前庭湿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应用“揭盖法”鼻前庭囊肿摘除术对 2 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 4例均获治愈 ,无 1例并发症 ,随访 1年以上无 1例复发。结论 应用“揭盖法”鼻前庭囊肿摘除术 ,手术时间短 ,损伤少 ,不复发 ,特别适用于手术后复发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4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为例,患者均以经鼻内镜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40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鼻前庭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2±2.0)min、术中出血量(6.3±2.0)ml、术后疼痛当天疼痛评分为(2.0±1.1)分,住院时间为(3.0±0.2)d,切口愈合时间为(4.0±1.0)d,术后中位回访13.3个月,无一例患者的复发.结论:对鼻前庭囊肿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切除囊肿在鼻腔外侧壁部分,尽可能切除约半个球面的范围,用鼻窦切割钻修平切口黏膜,术腔碘仿纱条及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结果 3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无复发,无并发症,对鼻腔通气及外形无任何影响。结论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操作精细简单,创缘整齐,视野清晰,出血损伤少,无复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目前在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中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掀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0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掀盖术。结果20例均痊愈,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掀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确诊为鼻前庭囊肿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随访,以无水酒精注射入鼻前庭囊肿囊腔内,反复灌洗治疗鼻前庭囊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17例经1次治疗即治愈,2例经两次治疗治愈,一次性治愈率达85%,总有效率达95%。结论: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鼻前庭囊肿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5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対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唇龈沟入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感染率为参考指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均得到治愈,囊壁和鼻底黏膜自然愈合,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2.00%,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应用于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整个手术时间段,缓解患者痛苦,保证患者正常生活秩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鼻内镜下行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行揭盖术治疗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无复发,没有并发症发生,一段时间后,面部隆起消退,囊肿成为鼻腔一部分。结论:鼻内镜下行囊肿揭盖术操作很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无并发症,反应较轻,伤口感染几率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治疗原则,可以作为目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上颌突与外侧鼻突的球状突结合处,以单侧多见。囊肿长大可引起鼻塞、眶内放射性疼痛。作者自1983年以来应用鼻前庭囊肿开放术治疗4例患者,经3~4年观察,效果满意,至今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