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培养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适应我国对急诊、重症监护专科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方法探索"2+2"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方法,采取2年通科教育+2年急危重症护理特色培养,依据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师资队伍等方面,突出专科护理特色培养。结果近3年,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每年初次就业率均为93.33%。截至2015年12月,急危重症护理毕业生有62名在医院工作,其中32名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结论在学校开展本科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能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综合素质,符合我国社会对专科护士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队伍提前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护理会诊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专家会诊的效果、不足及其对策。方法 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护理专家会诊中心组织的135例次护理会诊,总结护理会诊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 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专家覆盖面不够大,会诊指导不够深入,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会诊认识不足,护理会诊管理不够完善。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专家的重视力度,完善知识结构、角色功能及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包括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发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高危环节的监控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2011、2012、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26例、15例和1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2011年的88.72%上升到2013年的98.67%,不同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和住院患者护理综合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的应用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琰  刘雯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62-663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实行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分组分管病床,责任到人,实施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比较分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压疮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分组护理前,实施分组护理后护士往返病床平均次数、护理呼叫次数及护理文书返修率低于实施分组护理前。结论:开展分组护理工作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关怀理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于2008年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前,加强培训,弹性排班,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后,分析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查找管理漏洞;运用激励机制,鼓励上报护理缺陷等.结果 2007年收治患者28 000例,上报护理安全隐患为0,发生护理一般差错45起,大差错5起.2008年收治患者36 000例,上报护理安全隐患42例(护理部对其中35例制定了针对性防范、改进措施,另外7例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发生一般差错39起,大差错3起.2008年差错发生数比2007年减少.结论 运用关怀理念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申萍  孙琳  朱剑萍 《护理学杂志》2006,21(10):58-60
目的促进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细化并规范护理环节管理.结果2003、2004、2005年护理缺陷事故分别为10、2、0起,患者满意度由2004年2月的89.3%上升至2005年9月的98.4%.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院质控委员会实行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开展护理质量改进与控制活动,定期举办护理质量报告会。结果2006年与2005年相比,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服务意识均有显著升高。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全院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改进。结论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并且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才能全方位地推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压疮预防和护理是基础护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医院护理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本院于2006年2月成立了压疮护理小组,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组织.制订了职责、制度、流程.并在护理会诊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经过2年多的运作,基础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2000年以来护理信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文献,限定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利用Bicomb2.0软件统计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采用SPSS25.0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3 644篇,提取35个高频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得到7个研究热点,分别是信息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移动护理在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满意度、电子护理病历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护士/护生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标准化护理术语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远程延续性护理。结论 近20年来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性的特点,未来应积极在全球视野下探索本土化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汲取有益经验,为我国护理信息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平公正的护理评优方法,提高护理单元管理效益。方法成立护理评优活动小组,制定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3个一级指标,分别设置5~7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及计分方法。结果 2015年申报评优的护理单元增多,申报评优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科研、临床教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2014年(均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护理单元评优量化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评优活动参与性,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卫生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我科进一步细化了整形外科手术护理服务,将患者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有机结合,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科开展特色病房活动方法看板制度化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开展优质护理以来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员满意度,优质护理医护满意度,St amps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比较分析2011年6月开展看板制度化特色病房前后1年的各项指标。结果:优质护理满意度无差异性,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病员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有差异性(P<0.05)。结论:看板制度化特色在我科开展优质护理中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状况,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政策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125名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知道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政策条例,愿意做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新护士均在80%以上;41.6%~63.2%新护士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要求;对低年资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认可年限:1年占55.2%,2年占25.6%、3年占14.4%、4年占3.2%、5年占1.6%。结论新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政策条例及基础护理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同,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尚不够了解,应在临床工作中适时引导培训,进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美学培训与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1年在护理岗位的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护理人员50名,进行护理美学知识培训及问卷跟踪调查,收集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护理美学知识后与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护理人员美学培训8个方面与护理效果呈正相关系。结论:护理人员护理美学知识培训势在必行,为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找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护理文书的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方法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质控小组随机抽查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出院病人病历共抽查560份,和护理部每月到病房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相结合,并做终末质量评价。结果通过分析查找护理文书中出现的问题,使护士认识到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要性,提高了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论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11月住院的438例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45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晨间护理后,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采用晨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观察组在晨间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上制定具体分值及扣分标准,包括护士自评和护士长评分,将晨间护理工作内容具体化、程序化,以客观评分的方法评估晨间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使晨间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诊疗环境,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015例患者作为实施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 03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实施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构建管理模式,对实施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显著降低(P<0.01).结论 骨科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能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入住脊柱外科的65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010年3~8月入住脊柱外科的63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无缝隙护理人文关怀,病情记心中,加强交流沟通,加强基础护理,深化护理内涵等.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并评价专科护理门诊运作机制。方法选拔坐诊专科护士并培训,开设8个独立型专科护理门诊和5个医护合作型专科护理门诊,建立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流程,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完善门诊运行的质量控制体系等。结果 2015年专科护理门诊量7 063例次,2016年10 869例次。患者对专科护理门诊满意率为99.65%。结论专科护理门诊的运行与实践,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推进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便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03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2003年1月~2010年2月常规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70例为对照组,2010年2月~2011年10月加强股静脉置管护理的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患者70例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护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净化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股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发生率43%;实验组股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发生率20%,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痛苦明显减轻。结论:置管后的精心护理可明显减少护理并发症、患者痛苦及导管留置时间,增加导管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