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抗体(antibodies against cytomegalovirus,CMV IgG)的母胎转运和新生儿出生至2岁CMV IgG的动态变化。方法:用固相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112例单胎足月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的CMV IgG浓度,动态观察41例新生儿1月龄、3.5月龄、8月龄及2岁时体内CMV IgG浓度及IgM的变化。结果:在112例孕妇中108例(96.43%)CMV IgG阳性,其新生儿脐血也阳性;CMV IgG平均浓度新生儿(770.35 IU.ml-1)高于孕妇(654.20 IU.ml-1)(t=5.08,P<0.001);脐血CMV IgG浓度与母体水平呈高度相关(r=0.87,P<0.001)。所有新生儿无CMV感染的临床表现,随访期间也无症状。112例脐血CMV IgM均阴性。41例随访婴儿中,32例(78.05%)8月龄时CMV IgG明显升高,提示CMV感染;其中1月和3.5月龄时分别有4例(13.3%)和21例(70%)CMV IgM转为阳性。另外8例CMV IgG在8月龄时转阴,2岁时仍为阴性;1例CMV IgG阴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从出生到2岁时CMV IgG仍为阴性,说明未感染CMV。母源性CMV IgG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约39 d。结论:母源性CMV IgG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在CMV感染的婴幼儿中,大部分原发感染发生在1~3.5月龄之间,但因存在母源性抗体而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宫内病毒感染尤其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致畸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我市畸形儿病毒感染的状况,探讨CMV在致畸上的作用及相关性,本室从汕头市各医院收集了24例畸形儿(无脑儿、脊柱裂、异位心、多发性畸形、巨大肝等),取母、婴配对标本(包括羊水,母血、宫颈分泌物、乳汁及畸形儿心血、咽拭子)共128份进行常规病毒分离、鉴定,并用ELISA法测定母、婴血清中抗CMV、IgG、IgM抗体。结果从24例畸形儿中分离到CMV1例,HSV-2型1例,检出CMV-IgM3例(其中1例为CMV分离阳性),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6.67%(4/24),而CMV占病毒感染的3/4。初步结果提示本市畸形儿病毒感染因素不容忽视,而在病毒感染中以CMV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5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感染的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炎11例(44%),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44%),高胆红素血症8例(32%),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支气管肺炎治愈8例,好转3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治愈1例,好转9例,未愈1例;高胆红素血症治愈2例,好转6例。结论: 婴儿CMV感染以支气管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高胆红素血症为多见,血清特异性CMV-IgM抗体阳性为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肾移植患者术前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对术后CMV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2008年11月期间,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抗CMV-pp65单克隆抗体,检测156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CMV-pp65抗原血症;肾移植后每2~4周检测1次CMV-pp65抗原血症,共为期6个月;分析术前CMV-pp65抗原血症状况对术后患者CMV-pp65抗原血症强度和CMV病发生率的影响;另于同期内检测32例健康成人CMV-pp65抗原血症作相关对照.结果:32例健康成人CMV-pp65抗原血症均为(-);肾移植前有12.2%(19/156)的尿毒症患者CMV-pp65抗原血症为(+);这类患者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即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100)和CMV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CMV-pp65抗原血症为(-)的患者.结论:肾移植前活动性CMV感染高达12.2%;术前活动性CMV感染是导致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和CMV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 bentassay ,ELISA)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检测肾移植术后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结果 检测了 72例肾移植术后的受者抗 CMV抗体及CMV DNA ,抗 CMV抗体及CMV 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 1) ,其中 2 5 %的CMV感染者发展为CMV病。移植术后CMV DNA阳性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CMV DNA阴性者。结论 检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 CMV抗体及CMV DNA可以协助诊断肾移植受者是否感染CMV以及引起的CMV病 ,对临床治疗肾移植术后CMV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赖燕全  陈敬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84-384,463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小儿脑性瘫痪(CP)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对118例18个月以内的CP患儿及其母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年龄分组统计资料,同时检测年龄分布相当的正常婴幼儿80例作对照。结果CP组CMV—IgM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按年龄分层,~6个月组CP患儿的CMV—IgM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12个月组扣~18个月组(P〈0.01)。CP患儿CMV—IgM阳性检出率与其母的阳性符舍率为86.7%,与其母的阳性符合率随患儿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结论CMV感染与小儿CP发病关系密切。CP患儿的CMV感染可能与母孕期的垂直传播及生后密切接触传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2例经尿CMV-DNA PCR及血清CMV-IgM ELISA测定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尿CMV-DNA PCR阳性14例,血清CMV-IgM ELISA阳性22例,两者均阳性9例,患儿母血清CMV-IgM阳性20例。肝肿大19例,黄疸15例,脾肿大10例,咳嗽、气促8例,抽搐1例,小头畸形1例。所有的病例均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最多见,CMV-感染的母亲是小儿CNV感染的重要来源。用PCR检测尿中CMV-DNA和用EUSA检测血清中CMV-IgM是诊断CMV感染的常用方法。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燕航  白玲  薛武军  田普训 《医学争鸣》2002,23(18):1710-171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产生的关系。方法:肾移植受者146例术后采用定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MV-DNA,同时用酶 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ACA-IgG),并与正常对照组(n=32)进行比较。结果:肾移植受者146例ACA阳性率为17.1%,与正常对照(6.3%)无明显差异;而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ACA阳性率为31.2%,显著高于未感染CMV的受者(7.1%)及正常对照组(6.3%,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ACA的产生与CMV感染密切相关,可能是CMV导致移植肾慢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更昔洛韦正规治疗的 32例婴儿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脏酶 (ALT、AKP、γ -GT)变化及肝脾大小 ,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多以黄疸为首发症状 (87.5 % ) ,多有肝脾肿大 (93 .75 %、46.88% )。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 ,在 (1 3± 3)d后血清胆红素及肝酶下降、肝脾回缩。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对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婴儿应警惕CMV肝炎可能 ,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并发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后实验指标的变化及各指标的相关性 ,为诊断CMV感染及预防CMV病发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Real TimePCR及流式细胞分析法等技术对肾移植受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1)肾移植术后 14周内 ,尿液、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3 5 %、79 4 %及85 3% ;肾移植术后 18周内 ,尿液、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2 1%、85 7%及 85 7% ;(2 )肾移植术后 8周内 ,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的载量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尿液中CMV DNA的载量在术后 12周内随时间的延长而波动性增加 ;(3)尿液、血浆及白细胞内CMV DNA检出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肾移植术后第 12周、第 8周内及第 8周时 ;(4 )肾移植术后第 8周时 ,尿液中CMV DNA载量与CD3 T淋巴细胞 (P =0 0 0 2 0 )、CD4 T淋巴细胞 (P=0 0 0 19)、CD5 6 T淋巴细胞 (P =0 0 2 35 )及血清肌酐 (P =0 0 2 5 3)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与CD8 T淋巴细胞、丙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等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及白细胞中CMV DNA载量均只与丙氨酸转移酶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1)Real TimePCR是监测肾移植受者CMV感染进程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rLipL32/1-LipL21-OmpLl/2融合抗原的ELISAs,并应用于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和IgM。方法: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及rLipL32/1-LipL21-OmpL1/2兔抗血清对我国问号钩体参考标准株的效价。分别以rLipL32/1-LipL21-OmpL1/2、rLipL32/L、rLipL21和rOmpL1/2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的ELIsAs,并用于检测107份MAT阳性钩体病患者血清标本。结果:MAT结果证实,66%(71/107)患者感染黄疸出血群问号钩体,rLipL32/1-LipL21-OmpL1/2兔抗血清对我国15株问号钩体参考标准株的凝集效价为1:20~1:160。rLipL32/1-LipL21-OmpL1/2、rLipL32/1、rLipL21、rOmpL1/2抗原用于检测IgM的ELISA阳性率分别为89.7%、75.7%、85.1%和79.4%,用于检测IgG的ELISA阳性率分别为99.1%、99.1%、94.4%和86.09/6。rLipL32/1-LipL21-OmpL1/2-IgM—ELISA检测阳性率高于其它3种检测IgM的ELlSAs(P〈0.05),rLipL32/1-LipL21-OmpL1/2-IgG—ELISA检测阳性率高于rOmpLl/2IgGELISA(P〈0.05),但与rLipL21-IgGELISA及rLipL32/1-IgGELISA接近(P〉0.05)。结论:rLipL32/1-LipL21-OmpL1/2-ELISAs可作为敏感、特异的通用型钩体病血清学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查孕妇绒毛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了解孕妇CMV的早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PCR、病毒分离方法检测32例早孕妇女血清CMV-IgM、宫颈和绒毛CMV-DNA。结果:孕妇血清CMV-IgM阳性率9.38%(3/32);宫颈CMV-DNA阳性率为12.5%(4/32);绒毛CMV-DNA阳性1例,分离阳性1例,阳性率为6.25%(2/32);2例绒毛CMV感染,但血清及宫颈检查正常。结论:妊娠早期绒毛的CMV感染率为6.25%,母亲血清和宫颈检查正常并不能排除胎儿先天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726 998名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苯丙酮尿症(PKU)疾病的筛查,了解浙江省遗传性代谢病苯丙酮尿症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类型.方法:取出生72 h后并喂足高蛋白奶6次以上的726 998例新生儿足跟末梢血,应用荧光定量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水平.结果:在726 998例新生儿中检出phe增高(phe>121.0 μmol/L)的可疑者152例,经血清氨基酸分析(其中宁波可疑10例,确诊7例),确诊PKU患儿32例,其中经典型PKU 2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5例,四氢生物喋呤(BH4)缺乏症1例.确诊治疗最早时间为16 d,最晚为105 d,中位数为32 d.结论:浙江省苯丙酮尿症检出率为1/22 7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存在及其分布。方法:①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调查用微量免疫荧光检测法(mIFA)。②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用小鼠接种法和L929细胞培养法,恙虫病立克次体鉴定用特异性抗体mIFA。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NPCR)技术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结果:①35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10/35(28.57%)份血清呈IgG抗体阳性反应(滴度≥1:80)。收集自海南岛的东、西、南、北、中部地区的561份人群血清恙虫病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3.55%(76/561)。其中东部地区阳性率为8.69%(10/115),南部为7.22%(7/97),西部为28.83%(32/111),北部为11.76%(12/102),中部为11.03%(15/136)。②小白鼠接种分离法从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L929细胞培养法从20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③应用PCR技术从9例疑似立克次体感染患者血液中检出4例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用NPCR法从17组野鼠脾脏标本中检出3组恙虫病立克次体特异性DNA。④DNA序列已经分析清楚。结论:海南岛确有恙虫病存在,该岛的中、西部感染率较高,南、北部较低。海南岛恙虫病立克次体DNA序列已分析清楚。  相似文献   

15.
赖雄  吴兆勇  余岸松 《吉林医学》2007,28(7):879-8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含量过高致ELISA一步法钩状效应(hook effect)的产生及对策。方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15例,倍比稀释标本后分别应用ELISA二步法和一步法检测HBsAg,观察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不同稀释比与吸光度的变化。结果:检测15份标本原血清结果,一步法HBsAg均为阴性,二步法均为阳性;一步法,大部分标本从原血清至1:8均为阴性,吸光度值OD为0.075,1:16稀释后OD值逐渐升高,从1:128至1:1 024吸光度变化不大(OD:3.30±0.15),1:2 048后OD值逐渐下降;二步法从原血清到1:256吸光度变化不大(OD:3.20±0.18)),1:512后OD值逐渐下降。结论:ELISA二步法可避免HBsAg浓度过高致钩状效应所引起的HBsAg检测结果假阴性。  相似文献   

16.
Pan Z  Yang B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595-59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三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方法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小肝癌患者癌组织中三种TGFβ的免疫反应性,并根据术后2年内肝癌有无复发,分析其与肝癌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85%(17/20),无复发组TGFβ1表达阳性率为47%(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2阳性率50%(10/20),强阳性率40%(8/20),无复发组TGFβ2阳性率66%(21/32),强阳性13%(4/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复发组TGFβ3阳性率45%(9/20),无复发组TGFβ3阳性率63%(20/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TGFβ2的免疫反应性与肝癌复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TP-ELISA法对临床标本作梅毒筛查, 对筛查出的93例阳性标本和16例样本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0.80~0.99范围内的灰区标本进一步做TRUST和TPPA检测。结果: TP-ELISA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 经TPPA确证阳性83例, 弱阳性6例, 阳性符合率95.70%(89/93)。TP-ELISA 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中有32例TRUST阳性, 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而61例TRUST阴性标本中, TPPA确证阳性51例, 弱阳性6例, 阴性4例。16例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 经TPPA确证1例为阳性, 1例为弱阳性。结论: 梅毒TP-ELISA法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阳性标本先以TRUST确证, 而对于TRUST阴性标本需进一步采用TPPA确证;对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也应用TPPA确证, 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用间接法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54份EHF病人血清全部阳性,32份正常人、19份发热病人和18份误诊为EHF病人的血清全部阴性,与IFA检测结果相同。检测EHF病人系列血清,发病3d就可检出抗EHF IgG,抗体滴度随病程升高,表明间接法ELISA可用于EHF临床诊断。将间接法ELISA与IFA、RPHI和HI平行检测30份EHF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3 211、1:413、1:253和1:143,有高度相关性,且ELISA比RPHI和HI更能检测出早期抗体。检测疫区人群血清4134份,间接法ELISA检出490份阳性,而IFA仅检出470份。结果表明间接法ELISA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 caused byvaried reasons was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hyper-plasia of mononuclear cell/macrophage and phagocy-tosis of blood cells histopathologically,and fever,hepatosplenomegaly,progressive cytopenia and coag-ulopathy clinically[1] . Though many cases of HPShave dangerous clinical process with multi- organ in-vasion and a high mortality rate,ithasbeen regardedas a reactive disease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experi-mental inspection.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de…  相似文献   

20.
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自制的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建立I-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泼:用低温无水乙醇沉淀法分离纯化单抗IgG(腹水抗体效价l:3200);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单抗;用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囊虫特异性抗体。结果:检测63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脑脊液,抗体阳性6l例,阳性率为97%;血清60例,抗体阳性53例,阳性率为88%;其他颅内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标本240例,血清标本240例,肝肺包虫病患者血清10例,正常脑脊液25例(阑尾炎手术腰麻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32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常规鼠源B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该单克隆抗体具有相当高的特殊性和检出率,对诊断脑囊虫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