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测定136例CKD患者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钙(Ca)、血磷(P)水平,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所有观察对象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不同CKD分期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率、重度钙化率、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CKD病情程度的增加,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率、重度钙化率、钙磷乘积均依次增加(P〈0.05);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钙化率、重度钙化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随访1年,钙化组MACE发生率为16.9%,显著高于非钙化组为5.6%(P〈0.05)。结论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且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CKD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占尿毒症患者总死亡率的50%。其中血管、心瓣膜和心肌的钙化是ESRD患者导致CVD的主要原因,90%的冠状动脉均存在血管钙化,年轻透析患者比正常人早几十年发生血管钙化。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影响软组织和皮肤,特别是血管和心瓣膜,钙化常先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作者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期降低ES-RD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情况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多部位X线平片检测血管钙化情况,检测血肌酐、碱性磷酸酶、钙、磷等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骨密度的对照。结果①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均明显低于CKD3、4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而腰椎骨密度低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CKD3、4期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骨量异常发生率及桡骨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③100例CKD非透析患者中25例(25.0%)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血管钙化者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无钙化者(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显示:三个部位的骨密度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CKD5期非透析患者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CKD3、4期患者骨密度无明显下降,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降低均更为显著,其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超过50%的高龄透析患者死于CVD,其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0~30倍[1].临床研究提示40%~60%的CKD3~5期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的钙化,而CKD 5期患者的钙化率高达80%~90%[2].临床组织学和影像学研究表明[3],CKD 5期患者在发生心血管事件之前即有广泛的血管钙化,其血管和瓣膜钙化程度较普通人群更加严重.血管钙化已成为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充分认识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血管钙化,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CKD患者CVD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健康宣教对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析患者死亡率很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血管钙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钙磷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引起尿毒症血管钙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钙磷代谢紊乱也是透析性骨病的主因之一,而透析性骨病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透析可除去磷,但只靠透析疗法清除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瓣膜钙化与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紊乱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就诊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7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有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 PTH)水平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钙、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瓣膜钙化组血磷、钙磷乘积和i PTH水平高于无瓣膜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瓣膜钙化组24 h平均脉压偏高、24 h平均舒张压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收缩压略高于无瓣膜钙化组,杓型血压比例略低于无瓣膜钙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磷浓度、钙磷乘积、血i PTH升高是导致CK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可出现动态血压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探讨糖尿病在CKD患者血管钙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收集入选CKD5期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通过腹部、骨盆、手部X线平片进行血管钙化的定量测量,检测血压、相关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选68例CKD5期非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非糖尿病患者36例。X线平片显示42.6%(29/68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中82.8%有腹主动脉钙化,37.9%存在中小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手指动脉)钙化。糖尿病CK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及钙化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腹主动脉及中、小动脉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血管钙化的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是CKD5期非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各部位存在较高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及较重的血管钙化程度。糖尿病在CKD患者血管钙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占尿毒症患者总死亡率的50%.其中血管、心瓣膜和心肌的钙化是ESRD患者导致CVD的主要原因, 90%的冠状动脉均存在血管钙化,年轻透析患者比正常人早几十年发生血管钙化[1].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影响软组织和皮肤,特别是血管和心瓣膜,钙化常先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作者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期降低ESRD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稀释后浓度为1.25mmol/L低钙透析液,观察50例维持性透析继发甲旁亢患者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应用低钙透析3个月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iPTH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血钙维持正常水平,血磷下降明显,PTH下降明显。透析过程中出现肌痉挛10%(5/50),低血压反应4%(2/50),心悸2%(1/50),经处理均缓解。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中同时应用低钙透析是安全有效的。低钙透析提高了对活性维生素D3和碳酸钙治疗的耐受性,避免了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镁参与许多反应过程,包括骨代谢、神经传导、心脏节律和血管收缩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研究多着重于钙、磷、甲状旁腺素和骨代谢异常。研究发现透析患者低镁血症与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和全因死亡率有相关性。钙化防御在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尤为突出,高磷、高钙及尿毒症环境加重钙化防御的风险。本文就CKD患者血镁与血管钙化和钙化防御的相关性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