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议《内经》对血证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血证是指血不循常道、溢于经络之外,从九窍而出或渗于肌肤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祖国医学将血液奔迫于上,称为上溢,如鼻衄、齿衄、吐血等;将血液下泄,称为下溢,如便血、尿血等;血液外溢于肌肤,为肌衄。病因病理在临床上血证发病的原因颇为复杂,临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实热追血妄行《临证指南医案》中邵新甫按“若夫外因起见阳邪为多,盖犯是证者,阴分先虚,易受天地之风热燥火也”,又云“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指出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之品,以致燥热蕴结胃肠,化火扰动于血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探析廖子君(湖北中医学院伤寒研究生430061)关键词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仲景所论血证之范围极为广泛,非特指今之《中医内科学》(五版)之出血。他如血瘀、血虚、血寒及其所致诸症概不例外,内、外、妇、儿亦无所不及。其论宏深粹密,玄微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肝脏特殊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其在血证发生中的重要地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遵照《伤寒论》愿意,通过对营与血、脏与腑、六经表里等关系及太阳麻黄汤主与桃核承气汤证方的内在联系的阐发,提出了由于太阳经病不解,导致足厥阴肝红血阏瘀的论点。无论影响手太阳小肠之腑与否,治疗均应“血实宜决之”。但因肝经并无直接管道通向本外,帮仲景假谷道以泄之,通过疏利肠道,达到了泻肝破阏治愈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张工 《中医杂志》2001,42(8):508-508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或自九窍排出,或渗溢于肌肤,包括各个部位的出血性病证。《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对血证的分类、病机、证治、治禁和预后等均有详尽的论述,且有效地运用于临床。现将血证归为三大类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离经而行,或从九窍而出,或渗溢于肌肤的一类病证。《内经》对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均有论述,并可散见于多篇之中,未成系统,笔者略加论述,以期对有较全面的认识。1 血证的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血证的形成与外感时邪、内伤情志及饮食劳倦相关。出血之因于外感时邪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唾血血泄鼽衄”,“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等等。出血之因于情志者,如《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相似文献   

10.
浅议血证     
一、血证的定义关于“血”字,最早记载于甲骨文,其字形有二种。随着历史的变革,“血”字依次演变为小篆、隶书,直至今天所通用的“血”字,即血液之血。关于血证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天津市中医医院编著《中医内科》认为:“血证,是不同部位出血的总称。如鼻出血、牙出血、咳血、吐血、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妇女崩漏等症。”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内科学》认为:“血证  相似文献   

11.
黄疸一病多与肝病及脾,肝脾同病,胆汁外溢有关。本文指出淤血阻滞也为黄疸的重要病机之一。并列举有关文献,总结出黄疸必血淤,淤行黄易退。总之,治疗黄疸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淤之剂。笔者又结合临床实践证明单用茵陈、金钱草、板兰根、连翘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剂,对轻症黄疸可以达到退黄目的,若加入丹参、当归、郁金等活血养血之品,则不但可促进黄疸早日消退,而且可促进肝脾回缩和麝浊、麝絮下降,对重症黄疸,则非茵陈、金钱草、栀子所能取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论述小户嫁痛证的源流及定义,明确了小户嫁痛就是阴痛。继而阐述了小户嫁痛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别。实证多由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或寒客肝脉所致;而虚证则多由气血不足、冲任受损而成。最后论述了小户嫁痛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李寿山老中医的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急症重疾,活用经方;杂病沉疴,擅理脾胃;汇通诸家,师法不泥;详察舌脉,明辨血淤。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历来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DPN的病因病机,观察中医从"瘀"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说明"瘀"为DPN致病因素,活血化瘀法为DPN治疗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17.
张晨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531-1532
观察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文献,分析SLE的病因病机,并结合SLE血瘀证临床表现,认为SLE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各种致病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贯穿于SLE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治疗SL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建民 《山西中医》2000,16(2):16-17
采用通淋粉治疗癃闭72例,并设口服前列腺康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31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宋景龄 《河南中医》2012,32(8):956-960
瘀病可因部位差别、量的多少、时间新久而产生诸如疼痛、肿、积聚、出血、发热、口渴、咳喘、心悸怔忡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瘀血致病具有阻滞气机、瘀阻心脉、影响新血形成、生风、生热等特点。单纯瘀血所致病证,治以活血化瘀即可;除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以及虚实夹杂,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者,则需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如活血养血、补气益气之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直丸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为II缶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曲直丸对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采用大鼠肉芽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疼痛模型试验和热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镇痛作用。结果曲直丸可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能明显抑制药敏纸片植入法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的增生,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曲直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