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近年我院烧伤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讨论分析了烧伤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情况。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菌株来源于我院细菌室从1992~1996年烧伤病房送检的创面分泌物和血培养标本分离的752株细菌。药敏纸片为北京...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我院烧伤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讨论分析了烧伤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菌株来源于我院细菌室从1992~1996年烧伤病  相似文献   

3.
烧伤患者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通过对烧伤患者的细菌学调查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02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血、痰及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出43l株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就其中数量较多的5种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l%,革兰阳性(G^+)球菌占29%。数量较多的5种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大肠埃希菌占15%,阴沟肠杆菌占8%,表皮葡萄球菌占7%。铜绿假单胞菌占G^-杆菌的50.7%,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9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91.9%,仅对万古霉素敏感。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与大肠埃希菌相似,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主要有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结论笔者单位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率高,可能与MRSA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特别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严重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2000年笔单位对496例严重烧伤患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插管连续置管2d以上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有17例患发生导管脓毒症,发生率为3.2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3~1999年烧伤科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 研究笔者单位近几年细菌动态及耐药性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 1993~ 1999年本院烧伤科 784例患者的 345例次阳性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革兰阴性 (G-)杆菌占 5 6 .8% ,革兰阳性 (G )球菌占 39.4 % ,真菌占 3.8%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 球菌的 6 5 .4 % ,其中耐药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的分离率 1993~ 1999年为 5 3 9% ,1998~ 1999年为 6 4 .3% ;铜绿假单胞菌占G-菌的 37.2 % ;(3)第三代头孢菌素表现了良好的抗菌活性 ,但耐药率有明显增加 ;(4)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无 1例耐药。 结论 本院烧伤科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 ,G 球菌次之。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的常用抗生素 ,但耐药率增加的问题不容忽视。MRSA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区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高原地区烧伤创面的细菌学特点,笔者对本单位1998年5月~2 0 0 2年5月收治的12 4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学调查,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中男85例、女39例,年龄8个月~5 4岁,烧伤面积2 %~85 %TBSA。创面处理以暴露疗法为主,个别部位予以包扎。用涂抹法采集标本,将创面分泌物加稀释液0 .2ml注入普通培养基,置35~37℃温育箱中培养2 4h,无细菌生长者再培养2 4h,仍无细菌则为无菌标本。细菌总数=每个平皿的集落形成单位×稀释倍数÷平皿底面积。共采集标本5 6 9份,采集时间分为冬、夏两季,其中夏季相对湿度为4 0 %~5…  相似文献   

8.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学调查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调查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6年来细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对1998—2003年笔者单位烧伤ICU209例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9例患者标本检出感染菌株845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86株占57.51%,革兰阳性(G )菌339株占40.12%。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66.26%,位居第一;G 菌中粪肠球菌占34.5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离率为72.64%。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各检出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笔者单位烧伤ICU细菌感染以G-菌为主,G 菌次之;这些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1986—1996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1986 ̄1996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1986年6月 ̄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 ̄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结果 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  相似文献   

10.
烧伤患者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M  Xu X  Liao P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278-281
目的 监测烧伤患者中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1)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以有关临床实验室标准数值作为判断耐药标准。(2)用舒巴坦20μg加入于4种头孢菌素纸片内,对多重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村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并与未加舒巴坦的药敏纸片进行对照。结果 从烧伤患者中分离到细菌菌株22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有195株,占86%,经药敏试验显示各种细菌均有较高耐药性,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病原菌菌谱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io-Merieux VITEK-ams细菌自动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1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结果:非重复临床分离的10868株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45%,革兰阳性菌占27.21%;真菌占9.3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3.46%和41.20%。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3%以上。MRSA及MRSCON的分离率分别为65.41%和75.9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已出现泛耐药株;真菌检出率较高,但耐药性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烧伤病房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1994年12月至1999年11月5年间,本院烧伤病房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葡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30%,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沙雷氏菌属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30%.试验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997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病原菌耐药率的变化与药敏试验平均抑菌环直径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结论:金葡菌是烧伤感染病原菌中耐药性最强的细菌.药敏试验平均抑菌环直径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原菌耐药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628株烧伤感染菌及其抗生素耐药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993—1996年1312株烧伤感染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长期监测烧伤中心病房感染细菌的菌种和耐药率,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应用VITEK-AMS系统检测1993 ̄1996年我院烧伤中心1312株细菌的检出率及细菌耐药性变化。结果 4年来检出菌种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检出率为31.16% ̄48.48%;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检出率为11.48% ̄16.16%;其后为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不动杆菌等,但各年度位次不一。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1998年12月-2000年12月由呼吸道分泌物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加以整理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7.3%,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53.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7%,表面葡萄球菌有上升趋势,在细菌耐药性方面,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泰能,舒普深耐药率最低,MRSA对万古霉素仍敏感,无一例耐药。结论:ICU获得性感染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也在增加,应受到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耐药的出现使治疗某些感染变得非常困难,危及生命,及时掌握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最新动态,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烧伤创面脓毒症诊断的细菌学意义及临床分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并重新评价烧伤创面脓毒症与组织细菌定量的关系 ,将其进行临床分期。 方法 对近 5年符合条件的 32例烧伤患者进行组织细菌检查和定量分析 ,结合临床表现对创面脓毒症进行分期。 结果  (1) 32例患者的 12 3个组织标本中 ,均可见到细菌侵入 ,有 82个标本的每克痂下组织菌量≥ 1× 10 5,4 1个标本的每克痂下组织菌量 <1× 10 5。其中 18例患者 6 8个标本 ,每克痂下组织菌量全部≥ 1× 10 5;5例患者 2 0个标本 ,每克痂下组织菌量全部 <1× 10 5;其余 9例患者的标本中仅部分每克痂下组织菌量≥ 1× 10 5。 (2 )根据细菌学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 ,可将创面脓毒症分为Ⅰ~Ⅳ期。 结论  (1)临床有中毒表现并获得细菌侵入活组织的证据时 ,创面脓毒症的诊断即可成立。 (2 )将创面脓毒症分为IV期 ,有助于规范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镇江地区五年来职业烧伤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便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g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入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8%。平均住院时间34.3天,平均初步住院费用3千余元。文章强调对职业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早期处理,讨论了降低职业烧伤发病率的初步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加强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总结近四年来我院烧伤病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结果加强了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采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措施,近四年医院感染率比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结论加强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区348例住院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痰液、尿液及脓液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统计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4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4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188株占40.5%、真菌32株占6.9%。主要检出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环丙沙星、青霉素G、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已达100、0%,只对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5、8%、36、8%、33、3%。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是烧伤病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烧伤病房728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5年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6年笔者单位3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3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38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