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对2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上蒂术式切断了该肌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仅靠腹壁上、下动脉之间微薄的螺旋微动脉的吻合支供血,以致术后产生脂肪液化、边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静脉是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即下蒂优于上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对2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上蒂术式切断了该肌皮瓣的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仅靠腹壁上、下动脉之间微薄的螺旋微动脉的吻合支供血,以致术后产生脂肪液化、边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腹壁下动、静脉是中、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直接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即下蒂优于上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 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相似文献   

4.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及其他部位的移植修复[1-2],而良好的腹壁下动脉血供是横行腹直肌肌皮瓣存活的关键,因此,术前了解该皮瓣主要供血动脉(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及其走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100名正常人的200条腹壁下动脉,以了解其走行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腺苷对猪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以左侧腹壁下动脉为供血血管,肌蒂宽6cm ,皮瓣面积8cm ×30cm 。20 头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mg、2mg、5mg 腺苷注射实验组,掀起皮瓣前从腹壁上动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腺苷和生理盐水。术后7 天注射荧光素,以模片法记录腹直肌同侧皮瓣、对侧皮瓣和整个皮瓣的成活率。结果 2mg 和5mg 腺苷注射组,肌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术中局部使用腺苷可增加猪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腺苷对猪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以左侧腹壁下动脉为供血血管,肌蒂宽6cm,皮瓣面积8cm×30cm。20头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mg、2mg、5mg 腺苷注射实验组,掀起皮瓣前从腹壁上动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腺苷和生理盐水。术后7天注射荧光素,以模片法记录腹直肌同侧皮瓣、对侧皮瓣和整个皮瓣的成活率。结果 2mg 和5mg 腺苷注射组,肌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术中局部使用腺苷可增加猪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腹直肌蒂下腹横行岛状肌皮瓣乳房再造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腹直肌蒂下腹横行岛状肌皮瓣行乳房再造7例、8个乳房,效果满意。该肌皮瓣以腹壁上动脉及其与腹壁下动脉的吻合支和伴行静脉为供血血管。由于该皮瓣组织量充足,故再造乳房外形丰满,皮瓣下一般不需植入假体。用本法行乳房再造手术操作简单,供区瘢痕荫蔽,不需吻合血管,安全性大,而且于再造乳房的同时可获腹部整形的美容效果。文中对该手术的方法、优缺点及适应证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根据腹直肌肌皮瓣血管蒂的解剖特点,应用腹壁上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的双蒂腹直肌皮瓣修复小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伴一知名动脉长段缺损5例,其中皮瓣内含部分腹直肌前鞘期修复趾伸肌健、足内翻或外翻肌健2例,全部获得成功,术后1~2年检查证实皮瓣轴心动脉通畅,患足生长发育无障碍,足负重、行走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转移因腹壁上、下动、静脉间交通支吻合的形态与方式不同,在WebsterⅣ区常发生皮瓣部分坏死。而采用吻合腹壁下动、静脉的TRAM皮瓣游离移植供血有保证,且血管粗大蒂长,手术易成功。它放置自由,裁剪容易,再造后外形好。其注意点应避免发生术后切口疝。TRAM皮瓣移植,一次手术,同时可达“乳癌根治、乳房再造、腹壁整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乳房再造术     
乳房再造的方法较多,各有其适应证。最佳方案是根据患者本人的全身状况、主观要求、供区的条件及技术能力进行选择。 1.单侧腹直肌蒂腹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一侧腹壁上动、静脉。方法可靠,应为首选。 2.双侧腹直肌蒂部肌皮瓣转移法:含两侧腹壁上动、静脉,适合胸部受区组织缺损量大者。如胸壁放射性溃疡及复发性乳癌病灶切除时。  相似文献   

11.
应用腹直肌蒂下腹横行岛状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8例、9个乳房,效果满意。该肌皮瓣以腹壁上动脉及其与腹壁下动脉的吻合支和伴行静脉为供血血管。由于该皮瓣组织量充足,故再造乳房外形丰满,皮瓣下一般不需植入假体。用本法手术操作简单,供区瘢痕隐蔽,不需吻合血管,安全性大,而且于再造乳房的同时可获得腹部整形的美容效果,不失为乳房再造的良好术式。文中对该手术的方法、优缺点及适应证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腹直肌肌皮瓣的动脉分布及其在乳房再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直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及乳房再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大体解剖、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60侧尸体腹直肌进行观测.结果 腹壁上动脉(superiorepigastric artery,SEA)和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e artery,IEA)在腹直肌内,纵行于肌后方,根据X线造影所见其终末分支多呈螺旋状,在脐上方互相吻合,穿支到达腹直肌表面皮肤.其中腹壁下动脉在脐周围发出的穿支较粗,较腹壁上动脉在肌皮瓣分布较广.在肌内的动脉分支分布可分为3种类型:Ⅰ支型(SEA 26.5%,IEA 34.6%)在X线造影显示肌内有1条动脉主干.Ⅱ支型(SEA64.7%,IEA 48.1%)在肌内有2条主要分支.Ⅲ支型(SEA 8.8%,IEA 17.3%)在肌内显示3条主要分支.根据解剖学研究提示,SEA、IEA在腹直肌内多数分为2支或2支以上主要分支(SEA73.5%,IEA 65.4%).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为部分分离转移,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缺失的病人建立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逼真,多数病人愿意接受的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 在以腹直肌为蒂的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的基础上,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形成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肌肉穿支直接供血的横行下腹部游离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选择同侧或对侧胸廓内动、静脉.根据再造乳房的水平高度,血管吻合点定位在不同肋间.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共46例,41例双蒂穿支皮瓣的病例全部成活;5例单侧穿支供血的皮瓣其中2例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个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质地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瘢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横行下腹部DIEP瓣乳房再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这种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结果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mm及2.25±0.32mm。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区平均1.54、1.62、1.66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结论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cm在腹壁上和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将肋弓下2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灵活,皮瓣血运更加可靠;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手术时间短。两种术式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供一种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  2 0 0 0年 3月以来 ,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 ,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 ,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 ,带蒂移位 ,修复大腿环形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临床应用 4例 ,皮瓣大小为 8cm× 2 8cm~ 11cm× 32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下肢静脉回流及水肿情况明显改善 ,供瓣区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血运丰富 ,不损伤腹直肌 ,是修复大腿环形瘢痕挛缩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模拟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TRAM)手术,以探讨将其应用于临床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5具成年女性尸体标本(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自腹壁上、下动脉起点处灌注医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模拟操作保留部分腹直肌TRAM皮瓣手术,以外侧穿支为垂直线纵向分离腹直肌肌束,向上分离达腹直肌上端,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观察腹壁上、下动脉走行、分支以及吻合支情况,并以此为解剖学基础,于临床应用保留部分腹直肌的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腹壁下动脉自腹股沟韧带外侧2/3与内侧1/3发自髂外动脉(9/10,90%)或股动脉(1/10,10%),其分支与腹壁上动脉在脐上方开始出现广泛的吻合,大部分集中于脐上第1个腱划下方2 cm与脐水平线之间.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临床应用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术后皮瓣Ⅳ区部分皮下组织纤维化,2例术后皮瓣Ⅳ区皮缘小部分坏死,部分皮下脂肪硬结伴液化,通过后期清刨缝合后愈合,其余4例术后皮瓣未发生明显血运障碍等并发症.除1例再造乳房形态欠佳外,其余病例形态尚好,效果较满意.无供区下腹壁薄弱和腹壁疝形成.结论 保留部分腹直肌的TRAM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是可行的,手术简单,所用时间短,且无下腹部供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研究腺苷对猪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以左侧腹壁下去共血血管,肌蒂宽6cm,皮瓣面积8cm×30cm。20头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mg、2mg、5mg腺苷注射实验组,掀起此瓣前从腹壁上动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腺苷和生理盐水。术后7天注射荧光素,以模片法记录腹直肌同侧皮瓣、对侧皮瓣和整个皮瓣的成活率。结果 2mg和5mg腺苷注射级,肌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供一种修复会阴前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保持腹直肌的完整性,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带蒂移位,修复会阴前区皮肤肿瘤切除或放疗所致的大面积创面。结果本组6例患者,皮瓣切取面积6.0cm×12.0cm~10.0cm×28.0cm。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无腹壁薄弱、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血运丰富,不损伤腹直肌,是修复会阴部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吻合血管的前腹壁双蒂皮瓣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创伤祝建中,刘登生,李向荣,郑继明,何立璋自1990年以来,作者根据以腹壁下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腹直肌肌皮瓣的解剖特点,作了一些改进,应用双蒂前腹壁皮瓣修复伴一知名动脉长段缺损的小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5例,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