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圣  董俊  周歧勇 《解剖与临床》2004,9(3):183-184
目的:总结采用AF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F钉治疗胸腰段脊椎爆裂型骨折患者120例,全部采用后人路AF钉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示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弧度完全恢复,脱位纠正;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神经功能恢复率达87%;平均随访18个月,有11例断钉,14例伤椎椎体高度丢失10%左右;112例恢复劳动能力。结论:后路AF钉内固定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对椎管间接减压更加简便、有效,无需电视监视条件;为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应严格限制术后早期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弧度和椎管容积。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分析51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利用X射线片检查内固定前后、拆除内固定前、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时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和计算Cobb’s角,CT观察椎管占位情况,利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hristian评分评价功能情况,Denis分级评估疼痛程度。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随访30个月以上。与内固定前比较,内固定后、拆除内植物及末次随访时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增加(P < 0.01),CT观察椎管占位明显恢复。内固定前存在脊髓不完全损伤24例,内固定后完全恢复22例。功能活动Christian评分:3分1例,4分3例,5分15例,6分20例,7分12例。腰痛程度按Denis评估,无痛42例,偶有微痛9例。满意度患者自我评测:非常满意35例,满意16例。内固定钉断裂1例1枚。表明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牢固固定、有效椎管减压的目的,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AF椎弓根系统;治疗结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3  相似文献   

3.
背景: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后脊柱的生物与力学变化。 方法: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46例,给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Frankel功能分类法评估脊髓损伤的分级,各时期A级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B-E级与内固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内固定后当时与随访1年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采用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等指标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各时期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的前缘高度、Cobb角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内固定后当时与随访1年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人给予 AF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将本组42例手术前后X线照片测量,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变化作统计学处理,Cobb角由术前平均23.5°(13°-40°),校正到术后3°(0°-9°),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1%(22%-74%)和68%(38%-82%)恢复到术后的 94%(91.5%-98%)和95.5%(94%-97.5%)。本组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无恢复外,其余不完全神经损害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25例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查的X线片比较,椎前高度有部分丢失,Cobb角增加5°-11°。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但仍存在术后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问题,原因是与未充分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没及时取出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弓钉内固定系统较多,主要有AF、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RF等,但各自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的:比较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组和AF内固定组。于内固定后1周,3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及内固定后X射线片结果。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周及1年随访,两组椎体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内固定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明显好于内固定前(P < 0.01),两组内固定后1周与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内固定后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并发症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组1例1枚椎弓根螺钉断裂,AF内固定组2例断钉,3例断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和AF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相比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F系统术后断钉或棒较多,不能用于多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6.
高杰 《医学信息》2009,22(2):175-177
目的总结AF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对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的作用,并探讨其优点和应用方法。方法对8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F内固定术。结果AF系统对胸腰椎骨折脱位三维复位满意,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以上,固定节段稳定,1例断钉。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复位准确等优点,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脊柱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角,其中爆裂性骨折16例患者采用术前和术后CT检查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 ~ 36个月,平均19个月.椎弓根螺钉植入准确,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术中失血少、无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11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均完全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能有效复位及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的92%与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价AF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54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9~20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的5例无变化,其余49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6%恢复至95.4%,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3%提高至术后的98.6%。结论:AF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椎体内植骨材料,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可有效纠正矢状位畸形和序列,维持椎体高度。目的:探讨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植骨组(n=21)和非植骨组(n=25),分别进行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与单纯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空壳现象发生率、内固定失效率等差异。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70个月和17.48个月。非植骨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植骨组(P=0.002),空壳现象和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显著高于植骨组(P=0.036,P=0.038)。然而,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及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纯椎体成形治疗。  相似文献   

11.
AF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AF内固定系统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5例。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随访2年,无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椎体椎间植骨不仅能复位骨折,重建椎体高度,而且能提供脊柱即时和晚期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1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下肢肌均轻度萎缩,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1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下肢肌均轻度萎缩,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来29例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神经功能除3例Frarkel分级A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椎体形态及椎管狭窄较术前均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F系统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来29例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神经功能除3例Frarkel分级A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椎体形态及椎管狭窄较术前均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F系统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椎体后缘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上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植骨块全部融合,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椎管容量扩大,无骨片残留。结论:该术式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手术要点、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脊椎生理弯曲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其中单一节段18例、双节段1例、三节段1例;DRFS18例、PRSS2例;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1例,D级8例,E级8例。观察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角及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的变化。结果:20例均接受1-4a随访。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为45.2%±19.6%和94.6%±6.3%。19例后凸畸形矫正,至前凸8.3°±8.7°(-8°~30°)。术后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A级1例、D级5例、E级14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撬拨可以使骨折块复位,更好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传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易发生复位角度、高度丢失,迟发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 目的:观察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评价患者内固定置入前、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等变化。 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且椎体高度、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无明显再丢失。提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