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其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52例中国湖北地区汉族SLE患者及14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QB1基因分型,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结果:SLE患者DQB10608(962%,χ2=1051,P<0005)基因频率显著升高,DQB10302(577%,RR=026P<005,PF=014)和DQB10501(192%,RR=011,P<001,PF=013)基因频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QB10608在伴抗Sm(1034%,P<0005)、抗RNP(1154%,P<0005)、抗dsDNA(2222%,P<0005)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频率显著升高。结论:DQB10608与SLE关联,并分别与抗Sm、抗RNP、抗dsDNA抗体的产生有相关性。而DQB10302、DQB10501等位基因对SLE可能具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2.
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中国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的分布,初步探讨apoE在老年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5例健康人、23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及17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apoE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1.5,P<0.05;χ2=16.2,P<0.01);MI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Woolf公式计算,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与AD之间有显著性关联(χ2=7.7,P<0.01),相关危险度(RR)=3.0。AD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C、LDL-C、apoAⅠ、ap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提示apo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性痴呆有显著性关联,apoEε4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借助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DCM组HLA-DRB1*11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26.19%对13.1%,P<0.05),其RR=2.36。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HLA-DRB1*11基因可能与DCM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HLA—DR基因与我国北方汉族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汉族HLA-DR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PTB)的遗传关联性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联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74例PTB患者及90例正常人的HLA-DR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B患者组的DRB1*1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34.3%比17.0%,Pc〈0.05,RR=2.91),HLA-DRB1*12基因频率增高(15.4  相似文献   

5.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风湿热和风湿性心瓣膜病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与风湿热(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发病中宿主的遗传关联,选择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汉族健康人106例和54例RF/RHD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法,结合高灵敏的银染色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发现本方法检测的6种DQA1等位基因中,RF/RHD组DQA1*0101(31.48%,相对危险率RR=2.89,P<0.005,病因系数EF=0.206)明显增高,而DQA1*0102(1.85%,RR=0.106,P<0.005,预防分数PF=0.134)显著下降;DQA1的两种基因型(*0101/0301和*0101/0401)在病人组显著增高,而DQA1的*0102/0301基因型比健康人组明显下降(P<0.005)。上述结果显示:HLA-DQA1*0101对RF/RHD有遗传易感作用,而DQA1*0102有遗传抵抗作用;DQA1基因型检测可能为预测RF/RHD易感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RBCm-SA)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ialsche试剂法检测RBCm-SA,F-8836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唾液酸(P-SA),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RCF)。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脑梗塞(ACI)组的RBCm-SA分别为30.8±4.3和31.3±4.4μgNANA/mg膜蛋白,RRCF分别为16.7%±3.5%和16.0%±3.6%,均低于老年对照组(P<0.01或0.05),老年对照组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AMI和ACI患者的P-SA分别为2.4±0.4和2.4±0.3mmol/L,均高于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老年对照组则高于非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和老年对照组的RBCm-SA与RRCF均呈正相关,而RBCm-SA与P-SA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与RBCm-SA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动脉炎易感性与HLA-DRB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易感性与HLA-DRB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以84例汉族大动脉炎患和102例健康汉族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P及PCR-RFLP方法进行HLA-DRB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大动脉炎患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HLA-DR4、DR7等位基因频率在大动脉炎组显高于对照组(38.1%比15.7%,P〈0.01,RR=2.43;47.6%比10.8  相似文献   

8.
MDS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28例MDS(RA18例、RAEB和RAEB-T10例)和10例ANLL为研究对象,采用APAAP和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刺激前后)的MIL-2R和培养血清中STL-IR,结果表明:经PHA刺激培养48h后,MDS和ANLL患者Tac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RAEB和RAEB-t组Tac+率比RA低,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STL-2R在MDS各亚型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RAEB及RAEB-t为著。认为MDS患者免疫反应及监视能减弱;STR-2R与mIL-2R无相关;IL-2R表达异常可能与造血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HLA—DRB1等位基因与我国北方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赵岩  董怡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12-115
为了观察HLA-DRB1等位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及发病中的作用,对86例RA患者和106名正常对照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体外基因扩增法测定HLA-DR特异性,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进行HLA-DR4亚型的测定。并根据HLA-DRB1等位基因的分型结果分析RA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点及其与RA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RA患者中HLA-DR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48.8%比17.9%,P<0.001),而HLA-DR5基因频率降低(16.3%比27.4%,P=0.06)。DR4阳性RA中主要的DR4亚型为HLA-DRB1*0405(61.9%比21.1%,P<0.01)。在DR4阳性和DR4阴性两组患者中,其发病年龄、病程和关节外表现无明显差异,但DR4阳性组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高于DR4阴性组(P<0.05),并且DR4阳性的RA患者腕和(或)指关节X线片分期明显重于DR4阴性者(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RA患者和HLA-DR4基因明显相关,其主要亚型为HLA-DRB1*0405。RA患者HLA-DR4基因的检测可作为一项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北冬虫夏草多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多糖在10~5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P<0.05)。在0.1~10mg·L-1浓度时,刺激单个核细胞生成sIL-2R(P<0.05,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NF-α及sIL-2R水平随北冬虫夏草多糖浓度增加而升高;北冬虫夏草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GM—CSF及IL—4增强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及白介素4(IL4) 对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 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 及B72 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正常成人(n = 10) 及肝癌患者(n = 10)DC,检测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前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及DC 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在肿瘤患者(6-7 ±1-6 、6-1 ±1-1 增至13-1 ±2-3 、11-4 ±2-0VOF,P< 0-01) 及正常成人(10-7 ±1-4 、9-6 ±1-2 增至14 ±2-2 、11 ±1-7VOF,P< 0-05) 均有增高;该DC 免疫诱导能力亦相应增强( 肝癌患者:由3100 ±120 增至6400 ±140cpm ,P< 0-01 ;正常人:由6200 ±90 增至7000 ±110cpm ,P> 0-05) 。结论 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能增强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增强DC 免疫功能。提示联合应  相似文献   

14.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R和—DQ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HLA-DR和-DQ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汉族人群中35例RA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DR和DQ位点进行DNA定型分析。结果发现,DR4频率在正常人为24.0%,在RA患者为51.4%(P<0.01,RR=3.30);DR4亚型位点分析发现2组均以DRB1*0405占多数,但DRB1*0405频率在RA组为31.4%,高于正常人的10.0%(P<0.01)。DQ4频率在全部RA患者为37.1%,在DR+4RA患者为72.2%,均高于全部正常人的10.0%(P<0.01)和DR+4正常人的41.6%(P=0.0376);DR+4-DQ+4RA患者的病情重于DR-4患者。结果提示,DR4、主要是DRB1*0405与RA相关,DQ4可增加DR4对RA的易感性,DR+4-DQ+4单倍型是RA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和正常对照者105例的多个糖尿病修选基因及部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D2S140等位基因2(OR=13.0094,P=0.0036)、GCK等位基因5(OR=10.1699,P=0.0345)及环境因素中的年龄(OR=1.5058,P=0.0293)、TG(OR=2.9105,P=0.0075)、apoB(OR=2.7481,P=0.0252)、LP(a)(OR=1.0031,P=0.0021)呈正相关,与FABP2基因无相关性,疾病的妻生与D2S140等位基因6(OR=0.0717,P=0.0001)、GCK等位基因2(OR=0.2237,P=0.0006)及HDL-c(OR=0.5249,P=0.008  相似文献   

16.
小鼠静脉注射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ild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mm-LDL)可使其肝、脾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mRNA水平分别比静脉注射天然LDL小鼠增加2.0倍(P<0.05)及5.9倍(P<0.01);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mRNA水平亦分别增加3.2倍(P<0.01)和3.0倍(P<0.01)。而静脉注射MCSF时又可使其肝脾SRmRNA分别增高3.6倍(P<0.05)及3.0倍(P<0.01),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首次报道了mm-LDL静脉注射可直接诱导肝脾中SRmRNA表达,或间接通过刺激MCSF表达,进而诱导SRmR-NA表达,并讨论了此现象在全身及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多项酶活性与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ILDs: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8例和结节病(Sarc)12例与9例正常对照者的BALF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分类计数BALF细胞成份。结果(1)IPF组BALF中各项酶活性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SOD和GSH-PX降低,ACE和LDH升高)(P<0.05);而Sarc组仅见ACE明显增高(P<0.05)。(2)BALF-ACE与Sarc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BALF中SOD、GSH-PX、ACE和LDH活性测定,有助于进一步探讨ILD发病机理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BALF-ACE对判断Sarc活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不同体质对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重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623例老年人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超重、正常及消瘦4组,检测血压、空腹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肥胖及超重组较正常体重及消瘦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增高(均为P<0.05),主动脉径(AoD)、左房径(LA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径(EDD及ESD)及心肌质量(LVM)增加(均为P<0.05)。SBP、DBP均与体重、BMI、TC、LVM及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与EPFV)之比值(A/E)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或0.001),DBP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LVM、APFV及LAD均与BMI呈正相关(均为P<0.01),EPFV与BMI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EF)、年龄、BS与SBP呈正相关(P<0.05、0.001及0.01),与DBP呈负相关(P<0.05或0.001)。结论体重是影响心脏结构、血流、功能及血压的重要因素;EF、年龄、BS是分别影响SBP及DBP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班博  王华 《山东医药》2000,40(14):13-14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短患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葡萄糖激酶(GCK)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GCK等位基因A5与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RR=15.70,P〈0.001);GCK等位基因A1、A3与2型糖尿病组呈负相关(RR=0.28,P〈0.001;RR=0.15,P  相似文献   

20.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结节病易感性及其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基因与结节病易感性及其不同临床表现间的关系,采用等位基因组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方法,对55例结节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结节病患者HLA-DR5基因频率较正常人显著增加(P<0.005),HLA-DR7基因频率明显减少(P<0.05)。(2)HLA-DR9基因在男性结节病患者中多见,而有HLA-DR5基因的患者多为结节病Ⅰ期及Ⅱa期。提示HLA-DR基因可能与结节病发病的易感性及其不同临床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