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及介入疗效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敏  施亚明  吴春阳 《心电学杂志》2006,25(1):11-12,19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213例疑诊或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平板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对其中4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活动平板试验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7.6%,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80.1%。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活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降低(P〈0.01),总运动代谢当量和运动开始至达到阳性诊断标准的时间较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增加(P均〈0.05)。结论简便、易行及无创的活动平板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并为客观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取2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非冠心病组(93例),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55%(60/14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5%、房性早搏5.67%、阵发性室速2.13%、阵发性房颤1.42%、右束支阻滞2.84%和短阵室速3.5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诱发非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23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定23例房性心律失常患治疗前、后的P波离散度,并与30例正常人的P波离散度进行对比。结果:房性心律失常患的P波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显延长(P<0.01),治疗后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部位心房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对心房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DDD永久起搏器安置术109例(右心耳电极72例、房间隔电极37例)术前、术后分别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右心耳及房间隔起搏前后最长P波时间(Pmax)及P波离散度(Pd)。结果 右心耳起搏方式,Pmax及Pd较术前明显增加,而房间隔起搏方式Pmax及Pd较术前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 房间隔起搏方式使心房电活动较稳定,有助于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对205例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以区分低危、中危、高危病人,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康复方案。方法:从临床上收集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205例,分为介入组(79例)和药物溶栓组(126例),在病情稳定后3~6月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电脑系统自动描记并分析12导联的心率、ST变化的各种数据。结果:较之药物溶栓组,介入组运动试验阳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降低(32.9%:73%),ST段下移最大幅度降低[(0.12±0.06)mV:(0.17±0.08)mV]+总的运动时间延长[(9.2±2.3)min:(7.2±2.4)mini,P均〈0.01.最大运动负荷增加[(8.7±2.5)METs:(6.5±2.6)METs,P〈0.05]。试验结果评定介入组高危2例,中危9例,低危68例,显著优于药物及溶栓组(依次为26.64,36例,P〈0.001)。结论:介入治疗AMI后运动平板试验各参数均比药物溶栓组有明显改善,说明利用平板试验可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以便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德脉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服用德脉宁40mg/d,4周为1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缺血总时间变化(包括无痛性心肌缺血)及ST段下移最大变化;20例病人治疗前、后分别做了平板运动试验(ETT),比较治疗前、后运动试验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动态心电图(DCG)缺血总时间、ST段下移最大值显改善(P<0.01);ETT的METs显增加(P<0.01),缺血型ST段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显缩短(P均<0.05)。结论:德脉宁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522例平板运动试验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方法:分析1356例中522例心律失常患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分布及运动中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心律失常占TET的38.5%,房早(PAS)比例最大(46.4%),室早(PVS)次之(34.4%),第3位为PAS事并PVS(13.2%),其他心律失常均占比例很小。心律心失常发生率TET阳性高于阴性,差异高度显(P<0.01),但两心律失常构成比差异无显性(P>0.05)。PAS在试验的中晚阶段出现率较高(50.8%),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增高的趋势,PVS在试验的早中阶段出现率较高(50.6%),并有随年龄增加构成降低的趋势,房速、室速、房颤等均出现在试验中的晚阶段,较严重的室性心失常与年龄无关。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还可揭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蹲立试验(SST)诱发心律失常及ST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组进行SST与过度换气试验(ECAT)的配对研究;选择B组进行SST与平板运动试验TET的配对研究。结果 A组与ECAT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2%、18%,配对检验P<0.05;ST改变发生率分别为42%、7.8%,配对检验P<0.01。B组与平板运动试验(TET)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6%、42%,配对检验P>0.05;ST改变发生率分别为33%、40%,配对检验P>0.05。结论 通过以上3种方法诱发心律失常及ST改变,可认为SST临床效果优于ECAT,而与TET基本相同,因此SST不失为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诱发心律失常及ST改变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疗养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心电图观察并分析两组(常规疗养组、海水浴体疗组)各30例OMI患者,疗养1个月前、后的Pmax(P波最长时值)、Pd变化。结果:(1)同组疗养前\后比较,两组Pmax、Pd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间对比,疗养前Pmax、Pd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养后Pmax呈显著性差异(P〈0.05),Pd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康复疗养能不同程度地缩短OMI者的P波离散度,有利患者心房电生理稳定;(2)海水浴体疗方法对Pd的改善优于常规疗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胥耀文  刘淑贤  谷思洋  高志刚 《内科》2008,3(4):518-520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平板运动试验,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哪T阳性104例,其中CAG阳性78例;TET阴性126例,其中CAG阴性104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6%,特异性为80.3%,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84.1%,预测准确性80.0%。在运动时间、运动耐量、sT段下移幅度、持续时间、峰心率方面,CAG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双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组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nH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试验,是一项较理想、安全、经济、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尤其对多支血管病变者,综合多项参数分析可估测其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d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C组(阵发性房颤)、D组为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检测并记录患者的Pd、Pmax、LADD及Pd、Pmax阳性率,并预测Pd、Pmax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Pd、Pmax都升高显著,其中C组最为显著,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和LADD关系不大;A、B、C三组中,B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66.67%、71.43%,C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78.57%、83.33%,较A组(40.48%、47.62%)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5);比较Pd和Pmax的预测值,灵敏度比较接近,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较Pmax升高明显,阴性预测值则微微低于Pmax;比较Pmax+Pd发和单个的指标,阴性预测值与特异度下降(60.34%、61.80%),但是阳性预测值与灵敏度有所增加(92.07%、93.20%)。结论:Pd (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的指标,而联合检测Pd与Pmax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3.
156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156例,2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156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7例,其中CAG阳性50例,CAG阴性17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89例,其中CAG阴性75例,CAG阳性14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HD的敏感性为75.3%(67/89),特异性为81.5%(75/92),阳性预测值74.6%(50/67),阴性预测84.3%(75/89),预测准确性80.1%(125/156),假阳性率为25.4%(17/67),假阴性率为15.7%(14/89)。②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平板运动中ST段下移程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③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并可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运动平板试验对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有典型胸痛症状的青年男、女患者各200例行运动平板试验,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142例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136例,阴性6例;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58例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10例,阴性48例。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90例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84例,阴性6例;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110例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56例,阴性54例。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男性青年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vs.46.5%,P〈0.01:93.0%弧60.0%,P〈0.01)。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对男性青年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平时不运动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运动组(有氧运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在治疗前与治疗24周结束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CRP,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水平;并测定实验前后的体重。结果:治疗前药物对照组及运动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治疗24周后运动组血清中CRP、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组病人体重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且伴有体重的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活动平板试验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脉压变化与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做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进行分组:A组为运动试验停止后6分钟脉压〉60mmHg者,B组为停止运动后6分钟脉压40~60mmHg者,对比分析两组左室肥厚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脉压恢复延缓,可能与心脏受损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 ,P波离散度 (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 6 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当Pmax≥ 110ms ,Pd≥ 4 0ms时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负荷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冠心病动脉储备功能(CFR)。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血压患76例,无左心室肥厚(LVH)32例(Ⅰ组),合并LVH44例(Ⅱ组),正常对照组26例(Ⅲ组)。三组受检查分别行静态、运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及心电图潘生丁负荷试验。结果:心肌核素显像:Ⅰ组运动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ECT)呈缺血性改变3例(9.4%),Ⅱ组运动后ECT呈缺血性改变11例(25.0%),有反向再充填现象2例(4.5%,P<0.05)。心电图潘生丁试验,Ⅰ组阳性1例(3.1%),可疑阳性3例(9.4%);Ⅱ组阳性7例(15.95),可疑阳性9例(20.5%,P<0.05)。心电图潘生丁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伴ECT缺血性改变:Ⅰ组:无;Ⅱ组8例(18.2%,P<0.01)。正常对照组心肌核素显像及潘生丁试验均无异常 。结论:高血压患存在不同程度CFR下降,合并LVH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60例,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房性心律失常组左心房明显扩大(P〈0.01),传导阻滞组较非传导阻滞组左心室明显扩大(P〈0.05),复杂(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复杂(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左心室明显增大(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房扩大有关,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左心室扩大有关,复杂(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197例有情绪、失眠和精神病者,在使用镇静剂或抗精神病药前和用药1w后,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前窦性心动过速较用药后明显增多(P〈0.05),而用药后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Q—T延长较用药前显著增多(P〈0.01)。结论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应给予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