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横结肠系膜裂孔疝 (transversemesocolonherniation)是一种发生于肠系膜裂孔的内疝 ,在临床上殊属罕见 ,据联机文献检索 ,世界迄今〔1〕仅有 4例报告 ,而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我院 2 0 0 2年 2月 1 3日收治一例横结肠系膜裂孔疝并肠梗阻的病人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 ,57岁 ,因反复上腹疼痛 1 0天 ,复发加重八小时急症入院。查体 :急性痛苦面容 ,脱水貌 ,中上腹部稍隆起 ,以左侧为明显 ,肌张力稍高 ,压痛、反跳痛明显。右上腹振水音 (+) ,移浊 (+) ,肠鸣音 9~1 2次 /分 ,调高 ,有气过水声。腹部平片提示 :大量腹水 ,中腹部假肿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结合横结肠系膜解剖,探讨CT定位诊断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2月26例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病例,着重观察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①26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4例,间质瘤1例,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结肠癌侵犯横结肠系膜2例,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12例.②22例横结肠系膜单发肿瘤性病变中,病变上缘均超过十二指肠水平段上缘,肠系膜上动脉和(或)上静脉移位21例.横结肠系膜血管被包绕22例,横结肠系膜血管增粗、边缘模糊26例.③26例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有不同的CT表现.结论 根据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可做出横结肠系膜肿瘤性病变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横结肠系膜淋巴管瘤临床罕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1、2].本文报告横结肠系膜淋巴管瘤1例,术前误诊.为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就其有关问题,结合近期文献,予以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胰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形态、密度、有无血管受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受累范围等.结果:(1)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成,系膜密度增高,系膜血管受累和淋巴结增大: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受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病变的大小无关(P>0.05).(2)胰腺癌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根部者28例,累及体部者12例,累及系膜缘者5例.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受累范围与胰腺病灶的大小有关(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胰腺癌时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的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常横结肠系膜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结合正常横结肠系膜活体解剖,探讨正常横结肠系膜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①收集4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而无横结肠系膜病变的连续性病例,分别观察记录:中结肠血管及胃结肠干的显示,横结肠系膜位置、横结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横结肠系膜位置、横结肠系膜淋巴结的显示和横结肠系膜的优势显示断面。②观察6例行上腹部手术而无横结肠系膜病变的病例,在术中分别观察记录:横结肠系膜与胰腺的解剖关系、横结肠系膜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结果:①中结肠动脉显示率93.0%(38/41);胃结肠干显示率100%(41/41);中结肠静脉显示率85.0%(35/41);横结肠系膜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上表现为点状/短条状血管影/条状血管影;横结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与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一致;横结肠系膜根部7.0%(3/41)见有淋巴结显示,均为单个淋巴结,直径均<5mm。②术中观察横结肠系膜解剖,发现于横结肠系膜根部,横结肠系膜前后两层包绕胰腺;横结肠系膜血管均附着于横结肠系膜的后层。结论:MDCT可充分显示横结肠系膜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疝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方法:对桓仁县人民医院与辽宁省人民医院10 a间腹内疝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网膜孔疝2例、系膜裂孔疝11例、盆底腹膜裂孔疝5例分类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网膜孔疝、系膜裂孔疝应关闭疝环,盆底腹膜裂孔疝则应扩大疝环,将其敞开 腹内疝的治疗时机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尽可能减少术中操作,防止副损伤及肠粘连。  相似文献   

7.
布一加氏综合征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疾患。是指由肝静脉以及肝区下腔静脉的闭塞而致的肝静脉回流障碍的总称. 临床以肝大、腹水、腹痛、食道和躯干及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保守治疗往往愈后不好,是外科手术的对象之一. 我院普外病房1987年~1988年两年中先后对8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采用胸腹联合正中切口,在横结肠系膜根部下方找到下腔静脉,并将其游离长5cm,然后正中劈开胸骨,显示右心房.行横结肠系膜造孔,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内疝,多见于结肠前胃空肠吻合,因为,横结肠与输入段空肠之间有一个较大的间隙。结肠后胃空肠吻合由于横结肠系膜与输入段空肠之间隙较小,不易发生内疝。本院曾遇2例,特报告如下。例1:艾××,男,36岁,住院号12167。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1972年10月29日作胃大部切除,结肠后近  相似文献   

9.
系膜裂孔疝并非罕见。本文就4例诊治失误作一分析,从中吸取教训。病例摘要例1,男,68岁。因突发性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不排便排气6小时入院。既往无腹部外伤手术史。3年来有反复性腹痛,均对症治疗缓解。查体有典型肠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是胚胎期脏腹膜与壁腹膜融合不全造成的系膜缺损,一般发生在回肠末端,常为单个缺损,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1]。小儿肠系膜裂孔疝由肠袢穿过肠系膜裂孔而发病,发病率极低,首发症状并不典型,多为呕吐,极易误诊,若不能及时手术,极易引起肠绞窄、肠缺血,从而引起肠坏死,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疑似患儿要尽早开腹探查。由于患儿皮肤抵抗力差,且主观表达能力较弱,术后造口及周围皮肤极易出现感染现象,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2]。现结合临床实践,本研究重点总结了1例我院小儿肠系膜裂孔疝术后造口护理的体会,旨在为今后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男,45岁.因上腹痛5 d,加重5 h入院.既往有胃病史.5 h前上腹痛加剧,恶心呕吐少许咖啡色胃内容物数次,并感全腹痛伴发热,急来我院.查体:t37.8℃,腹稍隆起,满腹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部为甚,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 15.2×109/L,N0.93,L0.07.肝胆脾彩超和胰腺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提示:肠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拟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较多淡黄色渗液,探查胃、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疑为阑尾炎,探查右下腹阑尾区,未找到阑尾和回盲部.于左上腹见有大网膜聚集,包裹有一肿物,用手指钝性分离肿块与大网膜粘连,发现肿块为异位的阑尾,明显肿大,尖端已坏疽,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仔细探查后,发现盲肠及其系膜固定不全,下段升结肠与横结肠脾区几乎紧靠在一起,两者的系膜粘连在一起,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行阑尾切除术 升、横结肠系膜松解术,术后对症处理,1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男,69岁。因阵发性上腹痛8 d,加重1 d 入院。患者8 d 前饱餐后劳动中出现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发作,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经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1 d 前腹痛、腹胀加重,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伴频繁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遂来我院就诊。无腹部手术史。查体:体温37.5℃,脉搏90/ min,呼吸21/ min,血压160/100 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压痛、肌紧张,以上腹部为著,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亢进,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查血白细胞18×109/ L,中性粒细胞0.90。腹部 X 线平片示:左上及中腹部肠积气,肠管扩张,中腹部见两个长气液平面。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腹腔积液,最深处约5.2 cm。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急性肠梗阻?肠扭转?肠道肿瘤?)。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但腹痛加重,测心率140/ min,血压80/50 mmHg。再次查体示:腹部膨隆加重,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考虑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入院后8 h 在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约800 ml 血性腹腔积液,小肠扭转并呈黑色,横结肠系膜见一裂孔,肠管由此疝入并扭转。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开疝环,松解后将肠管复位,见裂孔位于横结肠中动脉右侧,自Treitz 韧带1.5 m 以下至距回盲部20 cm 以上的小肠及肠系膜坏死,切除坏死肠管及系膜,行空肠、回肠断端吻合术,修补横结肠系膜裂孔。术后诊断:先天性横结肠系膜裂孔疝,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并肠坏死;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术后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横结肠脂肪瘤一例报告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乡卫生院(122119)竺振华横结肠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中发现一例B超拟诊断为横结肠癌,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横结肠脂肪瘤,现报告如下:女,48岁,住院前两个月出现腹痛,排粘液血便,无畏冷发热,无贫血消瘦。...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病变的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系膜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正确认识其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表现,包括炎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其他少见病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腹部疾病。  相似文献   

15.
张艳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59-3259
1病历摘要 男,21岁.无诱因出现下腹胀痛伴发热10 d入院.彩超示:腹腔巨大囊性肿块.手术所见:乙状结肠系膜巨大囊肿,填满整个腹腔,囊肿界限清楚,压迫降结肠,将横结肠及全部小肠挤压于上腹部.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内疝是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起病急,早期易误诊,病死率高。我院自1965年以来,共发生1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男8例,女4例;年龄27~58岁。均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病。发病时间为术后4~30天。手术原因: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10例,胃窦癌2例。本组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胃空肠吻合后癌10例,横结肠系膜裂孔疝2例。输出袢疝11例,输入袢疝1例。全部小肠疝入5例,部分小肠疝入7例。吻合方式为:结肠前吻合5例,结肠后吻合7例。输入袢对大弯7例,对小弯5例。死亡2例。1.2临床表现及特点除具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腹部闭合性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肠管及其系膜血管损伤的CT表现特征,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结果9例空肠及系膜血管损伤,2例横结肠及系膜血管损伤,4例乙状结肠及系膜血管损伤,3例十二指肠降部破裂,12例回肠及系膜血管破裂。CT表现:17例腹腔积血,9例腹腔积气,5例肠系膜血肿,8例肠系膜及肠间间隙液性密度影,3例肠管聚拢、肠间间隙模糊,6例肠管扩张,4例盆腔积血,腹肌肿胀、模糊3例,3例无明显异常。腹部透视仅4例气腹,肠管扩张6例。结论急性腹部肠管及肠系膜闭合性损伤行CT检查是首选方法,且优于X线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征象,并且可同时发现实质性器官损伤情况,为临床术前诊断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盲肠扭转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85~1990年7月,共收治6例,均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20~57岁,均无腹部手术史。既往有右下腹及脐周痛3例。均亚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2~4天5例,6天1例。1.2 症状及体征 本组均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例,起病前无便秘及腹泻。体查脐周压痛6例,伴右下腹压痛1例;脐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1例;可扪及一索条状柔软包块1例。1.3 手术所见 本组病例均有盲肠、升结肠系膜过长。顺时钟扭转4例,逆时钟扭转2例。扭转180°~360°,6例小肠与升结肠、横结肠系膜之间有广  相似文献   

19.
陈丽萍  李丽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03-1804
我科2006年11月成功抢救一例右肝癌切除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及ARD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膈疝的X线特征,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本组22例包括可复性食管裂孔疝3例,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7例,胸腹膜裂孔疝5例,胸骨旁裂孔疝1例,创伤性膈疝6例。全部摄胸片,14例作钡餐,1例作钡灌肠,8例作胸部CT。结果14例膈疝钡餐清晰显示胃、小肠、或结肠疝入胸腔内,1例膈疝钡灌肠清晰显示结肠脾曲疝入胸腔内,7例膈疝CT显示部分大网膜、胃、小肠、结肠或部分脾组织疝入胸腔内。结论当膈疝内容物为消化道空腔脏器时,运用钡餐或钡灌肠诊断膈疝为最佳选择,创伤性膈疝应配以CT检查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