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护士的职业道德倦怠现状,探讨护士的心理特征和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和压力应对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4所综合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5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其职业倦怠状况及人格特质分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本次调查护士的职业倦怠感程度较M氏常模较高,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的差异显著(P0.01)。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1),即护士的心理一致感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职业倦怠与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护士的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降低处于高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沟通能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临床及学院减轻护生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022年4—10月在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19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4.81±13.41)分,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得分为(40.74±7.46)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20.25±5.53)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1.98±5.30)分;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与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呈负相关(均P<0.05);不同学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学校是否设置人际沟通相关课程、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关系、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有无晚夜班的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良好,职业倦怠感严重,其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与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呈负相关,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进而改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四川省艾滋病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水平,了解艾滋病临床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四川省艾滋病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15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偏相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总分(58.72±9.75分),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即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得分(28.63±7.74分)、(11.35±3.83分)和(34.79±6.50分);偏相关分析显示,护士的心理一致感3个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艾滋病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的人员心理一致感,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吉林省二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人格特质与留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分析心理契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9—10月随机抽取吉林省二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261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国大五人格调查问卷简版、心理契约违背量表、护生留职意愿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吉林省二级、三级甲等医院261名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的总分为(20.51±4.40)分;年龄、护龄、人事关系、技术职称均是临床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均P<0.05);临床护士人格特质中的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与留职意愿均呈正相关(r=0.490、0.423、0.496、0.490,均P<0.01),神经质与留职意愿呈负相关(r=-0.530,P<0.01),心理契约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r=0.625,P<0.01)。心理契约在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与留职意愿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4.00%、46.43%、42.75%、41.40%、42.12%。结论 吉林省二级、三级甲等医院261名临床护士的人格特质、心理契约和留职意愿显著相关,心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ICU 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为(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三级专科医院护士离职意愿现状,探讨护士人格特质、工作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及人格特质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2022年1—2月对上海市某三级专科医院的全体护士进行调查,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量表、工作支持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离职意愿量表调查。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采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473份问卷。受调查护士离职意愿总分为(14.03±3.76)分;大五人格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宜人性(35.72±5.71)分、严谨性(34.13±6.03)分、开放性(29.94±6.64)分、外向性(28.29±6.27)分、神经质(24.84±7.58)分;工作支持得分为(71.05±15.34)分、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0.60±6.26)分。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夜班频次以及有无编制的护士的离职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工作支持、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2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离职倾向问卷等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受访者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Maslach常模(P均<0.05),精神质与去人格化、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量表以及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以及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离职倾向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石福艳  李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122-4125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医学院972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调查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学生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向性、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和神经质,4种人格特质的得分不同(F=129.861,P<0.0001)。不同性别医学生人格特质的4个分量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结果显示:男医学生的4个分量表得分与常模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医学生中,除了掩饰性量表外,其余3个分量表与常模得分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健康状况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对典型变量包含了全部相关信息的90.07%,第二对典型变量包含全部相关信息的8.97%。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特质与医学生健康状况关系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7(P<0.05)和0.7145(P<0.05)。结论 医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我肯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及外向性人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芜湖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23年2—4月,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源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芜湖市某三甲三级甲等医院377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37名护士压力源总均分为(2.20±0.43)分,职业倦怠总均分为(4.36±1.24)分,护士的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09,P<0.0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关系(P<0.05),且子女数、职称、平均每月值夜班以及平均月收入对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均产生影响(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5.7%。结论 芜湖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压力源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问题较为突出,并且职业倦怠会随着工作压力越大进一步加重,这为护理管理者施行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ICU病区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10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评估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对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总分为(66.85±16.46)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4.24±5.57)分,个人成就感(34.24±6.87)分,去人格化(8.15±4.33)分,抑郁评分为(34.17±4.13)分,焦虑评分为(36.55±4.27)分,睡眠质量评分为(4.23±0.56)分,相关性研究表明,职业怠倦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呈正相关,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越强,其负性情绪也就越重、睡眠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化版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唐山市某医院302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压力源、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现状调查。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6.38±18.27,情绪衰竭维度得分24.95±11.43,去人格化维度得分8.65±7.99,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2.83±8.8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情绪衰竭水平的影响因素依次是压力源、积极人格特征、收入满意度、社会支持、再选护理工作;去人格化水平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压力源、积极应对方式、收入满意度;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应对方式。该医院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源、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有不同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2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海口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 10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职业高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海口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得分为(52.38±8.41)分,心理资本得分为(85.46±10.52)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4.74±11.32)分;职业高原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28,P<0.01),职业高原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531,P<0.01),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489,P<0.01);职业高原可以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心理资本中介效应为0.254,占总效应的40.70%。结论 海口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相关性,职业高原可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江莉 《职业与健康》2023,(10):1322-1328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在组织公平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组织公平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认同量表与职业倦怠量表对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1 0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得分为(70.95±13.48)分,心理资本得分为(102.67±17.85)分,职业认同得分为(98.17±12.2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47.95±11.64)分。护士职业倦怠的总体比例为58.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比例分别为35.1%、20.4%和3.3%。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月均收入的护士职业倦怠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组织公平与职业倦怠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中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为预防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于2015年4至6月对西安市3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960名女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和职业倦怠程度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西安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总得分为43.65±15.43分,其中情感衰竭(12.17±7.60)分;去人格化(6.53±5.85)分;个人成就感(24.90±8.68)分。在960名护士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为88.4%,其中轻度65.9%,中度15.3%,重度7.2%。不同科室(F=4.55,P=0.00)、不同工作年限(F=7.91,P=0.00)、不同婚姻状况(F=7.88,P=0.00)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内科护士的职业情绪衰竭程度(13.32±7.69)及去人格化程度(7.08±5.81)较高,门诊科护士(27.63±8.77)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26.49±8.74)个人成就感较高。结论西安市三级乙等医院女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处于高水平状态,倦怠程度处于轻中度水平,工作时间、工作科室、个人婚姻状况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发生状况,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20名高校教师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0.91%,其中情绪耗竭发生率为40.45%,个人成就感降低为26.36%,去人格化为18.18%;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人格有关(P<0.05),其中内外向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之间呈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呈正相关。结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其人格特征对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对此问题应给予重视,并应实施必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天津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415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各维度中情感衰竭总分为25.19±9.98,去人格化总分为10.70±4.65,个人成就感总分为29.72±9.62,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9.85±8.19,属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9.53±3.17,主观支持得分为22.22±5.14,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60±2.69。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与情感耗竭维度及去人格化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有影响(P0.01)。结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且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社会支持之间联系紧密,应加强对儿科护士支持系统的构建,提高儿科护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降低对工作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南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简称基层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6—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6个区(县)选择30家基层医疗机构的426名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调查并分析其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基层医生情绪耗竭、去人格化水平和个人成就感得分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M (P25,P75)]分别为2.0 (1.1,3.0)分、0.4 (0.2,1.0)分和4.9 (3.8,5.5)分;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以轻度和中度职业倦怠为主,分别为48.36%、41.78%和69.01%、27.03%,去人格化以轻度职业倦怠为主,占87.32%。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学历、工作量、工作紧张程度和工作对家庭影响是基层医生情感耗竭是否发生高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济南市基层医生职业倦怠处于一般水平,情绪耗竭维度为中度水平。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较多,建议降低基层医生工作强度,改进职称晋升制度,改善内部工作环境,从而降低基层医生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9.
康玉香  程哲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65-1267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哮喘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哮喘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正常组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和掩饰性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总体情绪状况与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哮喘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进入总体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结论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哮喘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从而到达管理和控制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医护人员职业耗竭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职业耗竭的现状,分析职业耗竭的影响因素,探讨耗竭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Mɑslɑch耗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武汉市2家医院1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65.5%和75.7%的人有中度及以上情绪衰竭和缺乏人情味,43.8%的人成就感低;职业耗竭不存在性别、医护、年龄的差异,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院类型会影响个体的耗竭;人格特质各维度(内外向性、神经质性和精神质性)与职业耗竭各维度(情绪衰竭、缺乏人情味和成就感低落)的相关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衰竭的预测源有文化程度、神经质性、内外向性,医院情感衰竭的预测源是精神质性,成就感低落的预测源是内外向性和精神质性。结论:医护人员有一定程度的职业耗竭现象,应从组织、个体等层面预防和缓解耗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