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骨关节感染患儿的万古霉素谷浓度(Cmin)、给药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与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值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骨关节感染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基本信息、临床疗效、万古霉素Cmin、AUC24以及MIC等数据,分析不同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区间、AUC24/MIC区间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Cmin、AUC24/MIC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共30例患儿纳入研究,Cmin>10 mg/L组的治愈率(66.67%)与Cmin<10 mg/L组(48.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24/MIC≥400组的治愈率为81.82%,高于AUC24/MIC<400组的31.58%(P<0.05)。ROC曲线中,Cmin的ROC曲线下面积(0.92)较大。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分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A骨关节感染儿童患者的万古霉素Cmin≥10 mg/L并非是达到最佳疗效的必要条件,但万古霉素谷浓度需维持在5.25 mg/L以上;为保证疗效,有必要使AUC24/MIC≥400。但本研究涉及病例数较少,最佳血药谷浓度范围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李洁  祝德秋 《中国药房》2023,(8):1010-1013+1024
目的 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和替加环素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案例,对替加环素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判断,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建议医师停用替加环素,并给予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纠正。结果与结论 替加环素与患者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意见,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大剂量、长疗程用药,以及患者自身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药师及时给予医师停药建议,并建议在必要时输注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液制品进行纠正,避免了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凝血障碍的发生,保障了替加环素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致重症感染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01例重症医学科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应用替加环素后患者是否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分为低FIB组[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FIB)<2.0 g/L, 43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FIB≥2.0 g/L, 58例)。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停用替加环素后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低FIB组的腹腔感染占比41.86%、维持剂量100 mg q.12 h.占比30.23%高于对照组的10.34%、12.07%,用替加环素前FIB水平(3.71±1.27)g/L低于对照组的(4.65±1.49)g/L,替加环素应用时间(8.98±2.47)d长于对照组的(7.33±2.33)d(P<0.05)。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史、应用替加环素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应用替加环素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致病菌、用替加环素前器官功能、负荷剂量100 mg、联合应用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3%三氯乙酸-甲醇溶液(50∶50)对大鼠血浆进行沉淀蛋白处理。色谱柱:Symmetry C18(150.0 mm×4.6 mm, 3.5μm),流动相: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流速:0.6 mL·min-1,柱温:40℃;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检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以及重现性。结果 替加环素的线性范围为25~2 500 ng·mL-1,定量下限为25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5.89%~107.90%;多黏菌素B1+1-I的线性范围为82~8 200 ng·mL-1,定量下限为82 ng·mL-1,提取回收率为93.84%~97.70%;多黏菌素B2的线性范围为9~900 ng·mL-1<...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筛选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应用替加环素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将其分为降低组和正常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感染部位、微生物检查结果、抗感染治疗方案、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时机及转归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4例,其中降低组79例,正常组25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为75.96%。相关性分析发现,替加环素用药疗程、FIB基线值和腹腔感染是重症感染患者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影响因素。34例(43.04%)在替加环素使用4~6天后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IB下降中位时间是第5天。结论:重症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较为常见,与用药疗程、FIB基线值和腹腔感染有关,尤其对低FIB基线值及腹腔感染的患者应积极监测纤维蛋白原指标,加强疗效评估,缩短替加环素用药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24 h曲线下面积(AUC0~24h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分析AUC0~24h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 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骨科手术并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血象和生化指标,分析影响骨科术后万古霉素AUC0~24h的因素。采用一级药代动力学公式、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计算AUC0~24h。结果 最终纳入91例患者,结果发现胱抑素C(OR=189.168,P=0.005)和单次剂量(OR=19.160,P <0.001)是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0~24h的独立保护因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万古霉素AUC0~24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0,P <0.05)。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0~24h模型预测分析,JPKD软件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的绝对权重偏差均低于30%,J...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例,并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对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原患疾病、药物治疗过程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发现替加环素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能发生在使用替加环素5~7d,并且纤维蛋白原的下降是持续性的,一旦停止使用替加环素,纤维蛋白原在5d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在使用替加环素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肾移植早期受者体内霉酚酸(MPA)暴露量[以12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 h)计]的估算模型。方法 选择20例接受吗替麦考酚酯(MMF)+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第15天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750 mg,q12 h)前及服药后0.5、1.0、1.5、2.0、3.0、4.0、6.0、8.0、12.0 h采集血样,测定MPA血药浓度,计算MPA的药动学参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拟合估算受者人群体内MPA-AUC0-12 h的有限采样法简化计算公式,并采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该公式与经典药动学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20例受者MPA的给药前血药浓度(c0)为(1.53±0.84)μg/m L,药峰浓度(cmax)为(12.07±5.97)μg/m L,半衰期(t1/2)为(5.41±3.67)h,药峰时间(tmax)为(1.58±0.75)h,f AUC0-12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替加环素对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关于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个案报道,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替加环素使用时间、低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信息,并利用Naranjo’s评估表判断其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共检索15例个案报道,Naranjo’s评分多为“很可能”,男性患者10例,7例采用常规推荐给药方案,6例采用较高剂量治疗。所有患者中共有11例使用替加环素后纤维蛋白原低于1 g·L-1,4例介于1~2 g·L-1。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时间多为使用替加环素后3~10 d,多数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3~7 d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替加环素可致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使用期间应密切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2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在健康人群中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两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空腹/餐后各纳入36例受试者,每周期分别服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T或R)5 mg各1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浆中托法替布片的浓度,Phoenix WinNonlin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T和R后,空腹组托法替布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57.54±13.95)、(59.17±12.31)ng·mL-1;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43.83±34.58),(142.13±33.00) ng·h·mL-1;AUC0-∞分别为(147.39±35.27)、(146.15±34.64)ng·h·mL-1;达峰时间(tmax)均为0.50h,餐后组托法替布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贝达喹啉人体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应用。方法:血浆样本以舍曲林为内标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C18色谱柱甲醇-10 mmol·L-1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量测定贝达喹啉和舍曲林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555.2→229.0和m/z 306.2→159.0。结果:贝达喹啉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10~3.0μg·mL-1(r=0.9995),定量下限为0.010μg·mL-1;方法经验证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用于6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贝达喹啉治疗血药浓度监测,患者在治疗第7天血浆中贝达喹啉血药峰浓度Cmax为(3.48±0.70)μg·mL-1,峰时间tmax为(5.33±1.03)h,半衰期t1/2为(18.73±6.39)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last为(50.16±9.74)μg·h·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血浆虫草素及代谢物3’-脱氧肌苷(3′-Deo)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以2-氯腺苷(2-Chl)为内标,甲醇沉淀蛋白,色谱柱为Kinetex C18(3 mm×100 mm, 2.6μm),流动相为水(5 mmol·L-1乙酸铵)-甲醇溶液,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研究大鼠灌胃虫草素(10 mg·kg-1)后血浆虫草素及3′-Deo药动学。结果 虫草素和3′-Deo分别在0.5~100和1~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0.5和1 ng·mL-1。大鼠灌胃虫草素后,血浆虫草素浓度较低,主要转化为3′-Deo。虫草素和3′-Deo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5.4±3.4)和(142.0±50.0) n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360 min)分别为(658.4±459.3)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单剂量依折麦布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空腹组和餐后组各入组4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单中心、单剂量、空腹/餐后、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的试验设计,每周期受试者单次空腹或餐后口服受试药物或参比药物依折麦布片10 mg,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浆中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依折麦布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次空腹给药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0.74±30.08)和(72.32±25.46)ng·mL-1;tmax分别为1.12和1.25 h;t1/2分别为(14.02±7.40)和(13.75±6.88)h;AUC0-t分别为(530.93±221.48)和(514.81±215.49)h·ng·mL-1;AUC0-∞分别为(565.54±227.79)和(550.86±239.24)h·ng·mL-1。单次餐后给药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09.78±49.31)和(112.33±40.73)ng·mL-1;tmax分别为2.00和1.50 h;t1/2分别为(15.50±8.76)和(13.36±6.61)h;AUC0-t分别为(627.51±267.46)和(565.57±188.63)h·ng·mL-1;AUC0-∞分别为(683.91±316.10)和(616.88±218.22)h·ng·mL-1。受试药物和参比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在90%置信区间范围内,空腹状态下总依折麦布分别为88.90%~103.31%,97.84%~109.29%,96.66%~109.94%;餐后状态下总依折麦布分别为84.79%~103.87%,102.71%~112.92%,103.35%~115.71%。结论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健康受试者口服两种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沙替尼与槲皮素联用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药达沙替尼3.5 mg·kg-1、槲皮素35 mg·kg-1、达沙替尼3.5 mg·kg-1+槲皮素35 mg·kg-1,连续给药14 d,于第15天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离心获取上层血浆。采用酶解法处理血浆样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检测血浆中的达沙替尼与槲皮素,描绘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过DAS 3.2.2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达沙替尼单用与联用状态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t:(0.28±0.035),(0.49±0.051)μg·h·mL-1;AUC0-∞:(0.29±0.035),(0.51±0.047)μg·h·mL-1;MRT0-t:(7.74±0.31),(7.44±0.25) h; MRT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替加环素的AUC值与疗效间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6名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并行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环素谷浓度(C0)、峰浓度(C1)以及中浓度(C2),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替加环素AUC值与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结果:患者AUC值个体差异较大,多元线性回归后,无因素与AUC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AUC值高于目标值12.8 μg·h·mL-1时,患者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均表现更好,且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有效患者需要达到的AUC均值也在升高。结论:对替加环素治疗的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行治疗药物监测能更好的施行个体化给药,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给药后C44h对于排泄延迟的预判价值,为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严重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某院儿科住院接受HDMTX方案的ALL患儿42例,男27例,女15例,MTX剂量5 g·m-2,24 h持续静滴,RP-HPLC法分别测定MTX给药后44 h和48 h血药浓度,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 4.02版)评定用药后MTX不良反应。结果:C44h>0.5μmol·L-1和C44h≤0.5μmol·L-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C44h>0.5μmol·L-1组血药浓度降低至安全阈值所需时间明显长于C44h≤0.5μmol·L-1组。结论:C44h>0.5μmol·L-1有预测MTX排泄延迟作用,有利于及时调整四氢叶酸(CF)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单剂量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给药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周期交叉设计,共纳入68例(空腹试验36例,餐后试验32例)成年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200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喹硫平的浓度。用SAS V9.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空腹组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AUC0-t分别为(2432.45±859.54)和(2368.00±792.38)ng·mL-1·h,AUC0-∞分别为(2516.56±864.19)和(2461.20±803.72)ng·mL-1·h,Cmax分别为(206.88±92.00)和(207.16±109.88)ng·mL-1,tmax分别为5.25和4.50 h,t1/2分别为(6.97±2.43)和(7.26±2.13)h。餐后组的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AUC0-t分别为(2774.99±1077.62)和(2856.20±1180.25)ng·mL-1·h,AUC0-∞分别为(2840.63±1076.46)和(2916.44±1174.10)ng·mL-1·h,Cmax分别为(398.78±142.90)和(373.15±142.99)ng·mL-1,tmax分别为5.50和5.00 h,t1/2分别为(4.41±0.63)和(4.68±0.96)h。在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结论在空腹及餐后条件下,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单次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仿制药与原研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2种特立氟胺片在中国健康男性体内空腹及餐后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相似性,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随机、开放、单剂量、平行的试验设计。空腹和餐后分别纳入31例和32例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单次服用参比/受试制剂特立氟胺片14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特立氟胺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在空腹条件下,服用参比/受试制剂特立氟胺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14±0.27)和(2.27±0.33)μg·mL-1,AUC0~72h分别为(105.70±11.20)和(107.72±11.77)μg·mL-1·h,tmax分别为1.49和0.99 h。在餐后条件下,服用参比/受试制剂特立氟胺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83±0.17)和(1.75±0.22)μg·mL-1,AUC0~72h  相似文献   

19.
李冬  金鎏  雒香茹  范广俊  王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2):1264-1266,1275
目的: 建立替加环素在危重症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探究该类人群中影响替加环素药动学的因素。方法: 收集静脉使用替加环素的危重症患者的血样,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替加环素的血药浓度。利用NONMEM软件估算替加环素的药动学参数,通过向前纳入法和逆向剔除法建立替加环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收集54名患者的143个血药浓度建立替加环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静脉给药的一室模型较好地描述替加环素的药动学特征,替加环素的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d)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1.3 L·h-1和105 L,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对模型有显著影响。结论: 建立的替加环素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性能稳定良好,APACHE Ⅱ评分影响替加环素CL,年龄影响替加环素Vd,可为临床替加环素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拟将成人利奈唑胺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和药动学参数外推至儿童,并应用外推模型考察利奈唑胺在儿童群体中的暴露量-效应关系,为重症感染患儿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MRSA感染的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剂量利奈唑胺静脉滴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变化以评价临床疗效;以患儿药动学数据对成人利奈唑胺PPK模型进行校正,计算患儿个体药动学参数并验证外推模型的预测性能;应用ROC曲线分析AUC0-24h/MIC、Cmin与疗效的关系,根据AUC0-24h/MIC的最佳切点值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价最佳切点值对疗效预测的意义。结果:外推模型公式对儿童群体药动学参数的预测性能良好;AUC0-24h/MIC作为疗效预测指标的准确性比Cmin更高(AUCROC>0.8,P<0.05),且最佳切点值为AUC0-24h/MIC=95;治疗结束后,AUC0-24h/MIC ≥ 95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UC0-24h/MIC<95组(91.30%vs 35.71%,P<0.05);AUC0-24h/MIC ≥ 95组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AUC0-24h/MIC<95组(2.87±1.87 vs 4.86±1.10,P<0.05)。结论:成人利奈唑胺PPK模型可成功外推至儿童群体并应用于药物暴露-效应关系的考察,在抗菌治疗过程中维持AUC0-24h/MIC ≥ 95对于获取最佳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