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识别、评估某汽车维修企业重点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最常见后果和最严重后果的风险等级,并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紫外辐射和噪声的风险等级最高(4级~5级),是需要首要预防的风险因子。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乙烯、臭氧、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化学物的风险等级为1级~3级,为次优先防护的风险因子。二氧化碳保护焊和钣金岗位是职业危害风险控制的关键岗位。以上结果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企业应加强噪声、紫外辐射的职业病危害预防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和钣金岗位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某汽车4S店钣喷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了解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汽车4S店生产期间钣喷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有害因素,紫外辐射、噪声、手传振动等物理因素。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100%。其中调漆和喷漆岗位均未检出苯,喷漆岗位甲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 mg/m3,调漆、喷漆岗位二甲苯浓度CSTEL最高值为0.6和3.0 mg/m3;钣金工接触的手传振动测量值为37.4m/s2,超出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汽车4S店钣喷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较好,基本能达到国家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调漆和喷漆岗位,该项目应注意喷漆工序低浓度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钣金工配备防振手套,为其他岗位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按要求对不同工种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对轮胎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石灰石粉尘、水泥尘、石膏粉尘、其他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粉尘检测结果显示,烧成车间的锅炉岗位、原煤堆场、原煤仓和输送机、篦冷机、熟料库下岗位的超限倍数结果分别为2.2、3.0、2.9、2.9、2.5、2.9,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成车间水泥包装工和装车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结果分别为15.6、8.5 mg/m~3,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检测结果显示,矿山车间粉碎岗位、烧成车间生料立磨和煤立磨3个岗位8 h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结果分别为85.4、89、86.1 dB(A),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也提示作业人员出现粉尘、噪声的相关异常损害。结论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噪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改进粉尘的防护设施,加强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的管理,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该公司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讨论。结果该维修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一氧化碳、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醛、溶剂汽油和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喷漆单元的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在维持现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对通风排毒设施应加以改进,争取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汽车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氧化铁尘、炭黑粉尘、氮氧化物、氨、丙烷、非甲烷总烃、硫酸、噪声、手传振动、工频电磁场、高温及热辐射,其工作场所检测结果除噪声合格率为86%外,其他检测项目合格率全部达到100%。结论各项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合理、有效,职业卫生管理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汽车维修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市8家汽车4S店和4家汽修连锁店的维修车间进行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防护设施测评,采用MES法评估各岗位的职业危害风险。结果汽车维修企业的打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要求,喷漆岗位正常作业时化学危害因素浓度均合格,但通风系统关闭时部分企业二甲苯和乙酸丁酯浓度超标,钣金岗位有噪声强度超标现象。喷烤漆房通风系统和干磨机除尘器的防护有效。打磨和喷漆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结果为稍有危险,钣金岗位为一般危险。结论汽车维修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钣金岗位噪声危害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某铸件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定产生危害的主要环节和工序,为制定综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和噪声,按国标要求采样、检测、判定.结果 监测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率75.0%,接触粉尘岗位矽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标,浇铸、熔化岗位一氧化碳浓度和泡漆岗位甲苯、二甲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铸造业存在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漯河市某面粉企业制粉车间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工作场所主要存在谷物粉尘、其他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检测结果除中控员接触粉尘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外,其他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检测结果除麦间巡视工、粉间巡视工和车间班长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噪声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粉尘和噪声超标区域较多,工程和个体防护措施不完全符合要求,企业需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与分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检测以及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存在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噪声、电焊弧光、粉尘、苯系物、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环己酮等;检测结果显示。接触噪声24个岗位中,17个岗位8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70.8%。检测返修焊接岗位锰及其化合物浓度、CO浓度、检测线及调试线CO浓度及维修入库前喷漆岗位、物资部敞喷件二甲苯浓度超过国家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出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加入,异常率为5.8%。结论汽车制造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严重企业,该企业存在化学物浓度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情况,并检出了苯、甲苯等化学物,存在一定的危害,应设置抽排风等工程防护措施,改变工艺布局,减少对劳动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按照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中:锰及其化合物危害最为严重,在检测的12个岗位中有3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超标,有3个岗位的工位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标。结论锰化合物及粉尘是存在的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制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对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控制效果。方法对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制革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粉尘等是该企业所存在主要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实施清洁生产前,开布车间开布机台、表处车间调油墨岗位的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最高浓度分别达61.72、117.84 mg/m~3,丙酮短时间接触浓度达453.26 mg/m~3,压延车间压延线高搅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10.70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实施清洁生产后,各种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较实施清洁生产前明显降低。结论清洁生产管理对以有毒化学物质作为原辅材料的人工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冲压模具铸件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对危害作业定量分级,评估其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定量分级法。结果矽尘、砂轮磨尘、氧化铁尘、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高温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标准的要求。后处理打磨修补操作员接触的噪声超标,检测结果为95.6 L_(ex,8 h)d B(A),其他噪声检测结果均合格。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中高温作业属于中度危害作业(Ⅱ级),后处理打磨修补操作员噪声作业属于中度危害(II级),其他作业分级均为0级。结论该公司目前的防护措施可行,应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17.
对某轮胎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该轮胎生产企业主要存在滑石粉尘、炭黑粉尘、氧化铝粉尘、煤尘、电焊烟尘、矽尘、硫化氢、甲苯、石蜡烟、氧化锌、二氧化硫、苯乙烯、丁烯、丁二烯、异丙醇、正己烷、丙酮、溶剂汽油、氮氧化物、二氧化锰、一氧化碳、氢氧化钠、氧化钙、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岗位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尘作业人员胸部X线检查异常检出率为13.8%;外胎裁断岗位的噪声检测及硫化岗位的高温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接触噪声、高温人员体检的相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7%和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13.0%。提示轮胎生产企业作业人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高温、噪声,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改进和维护,提高职业卫生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格法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煤尘、其他粉尘、碳酸钠、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和一氧化碳,现场检测结果显示除提升机、筛分机、输送机中部和尾部矽尘超限倍数超标外,其余各工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要求,物理因素检测结果除紫外辐射强度超标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矽尘和紫外辐射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应着力加强防护设备的维护管理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某外商独资企业硅酸钠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测结果该项目的矽尘有1个岗位超标,其余物理因素和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有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要产品的炭素公司职业卫生防护现状,掌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分布情况,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对策及建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及卫生工程相关指标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有46.7%的粉尘作业工种接触粉尘浓度超标;40%的噪声作业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标;毒物检测结果除作业工人接触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外,其接触沥青烟、氟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建筑卫生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工作场所温度较高,中心实验室通风情况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以粉尘和噪声超标最为严重;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效果不佳,粉尘、噪声和部分毒物的浓度或强度不能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