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消防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兰州市某地159名消防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心理健康量表(SCL-90)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59名消防员SCL-90量表均值(118.52 ± 35.07)分,PTSD量表均值(21.62 ± 7.56)分,社会支持量表均值(26.46 ± 6.03)分。PTSD与SCL-90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 = 0.88,P < 0.01),社会支持与SCL-90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9,P < 0.01),社会支持与PTSD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2,P < 0.01)。社会支持在PTSD和SCL-90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介效应值为0.04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
  结论  对经历了突发负性事件的消防员,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降低负性事件带给他们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白一鹭    李新旺 《现代预防医学》2015,(13):2329-2333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消防员社会支持、工作倦怠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消防员社会支持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测查量表(PCL-C)、事件影响量表(IES-R)以及工作倦怠问卷(CMBI),以全国1 379名一线消防员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TSD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PTSD呈显著负相关;当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PTSD可以作为社会支持影响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社会支持中的战友支持和组织支持主要是通过PTSD中的闯入和唤醒维度来影响工作倦怠的。结论 PTSD是社会支持影响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可作为建立消防员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欺凌与护士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分析心理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某省5所3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96名护士。采用负性行为问卷、心理资本量表和PTSD自评量表调查护士的工作场所欺凌、心理资本和PTSD状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护士负性行为得分为37.15±12.83,心理资本得分为78.81±16.54,PTSD得分为34.56±12.52;负性行为各维度与PTSD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各维度与PTSD、负性行为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负性行为对PTSD呈正向预测作用(β=0.539,P〈0.01);纳入心理资本后,负性行为对PTSD的效应降低(β=0.513,P〈0.01)。负性行为对PTSD的路径系数为0.62,负性行为对心理资本的路径系数为-0.18,心理资本对PTSD的路径系数为-0.11(P〈0.05)。结论工作场所欺凌是PTSD的预测因子,心理资本在工作场所欺凌和PTSD中间起中介作用;管理者应注意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现象,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资本,预防和缓解PTS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症状严重程度及与人口学、创伤暴露和人格因素的关系,为制订特殊人群PTSD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地震救援武警官兵74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特质焦虑量表(TAI)评估PTSD发病率、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地震救援后18个月救援武警PTSD阳性检出率1.7%(13/748),7.9%的救援官兵存在创伤重体验症状,3.1%的官兵存在警觉性增高症状,2.1%的官兵存在情感麻木和回避症状。不同暴露程度组间PCL-C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暴露水平、是否有家人受灾、神经质、特质焦虑进入方程。结论地震救援后18个月武警官兵PTSD发生率较低,但伴有PTSD症状比例仍较高。低年龄、高暴露水平、有家人受灾、神经质、高特质焦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7—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十堰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12名NICU临床医务人员,采用医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10项简易心里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10,CD-RISC1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对其开展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2名NICU医务人员PCL-C得分为(43.10±12.80)分,PTSD阳性人数为74例,阳性检出率为66.0%。NICU医务人员PTSD得分与心理韧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车祸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的急性应激障碍(ASR)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诊断标准,对曾因车祸住我院治疗81例患进行诊断,按有无PTSD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记录表等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 车祸后3个月,81例中有33例(40.7%)符合ASR诊断标准,31例(38.3%)符合PSD诊断标准。与非PTSD组比较,PTSD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其它因子分均高(P<0.05-0.01)。PTSD组情绪稳定性倾向不稳定型(38.71%)的比率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中间型的(35.48%)显低于非PTSD组(P<0.01)。对PTSD发病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N、L及性别。结论 车祸所致PTSD并非罕见的精神障碍,且女性、情绪倾向不稳定、掩饰性高的个体车祸后患PTSD的危险性高。应主动提供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生现状,探究影响产后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待产的高危妊娠女性120例。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根据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评估PTSD发生情况,分析PTSD发生现状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高危妊娠产妇产后PTSD阳性率为11.67%(14/120),主要表现为反复体验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PTSD阳性产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PTSD阴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高于PTSD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产妇PCL-C得分与CD-RISC得分呈负相关(r=-0.457,P<0.05),与EPDS得分呈正相关(r=0.5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分娩方式、精神创伤史、产后抑郁、妊娠期并发症、婴儿健康状况、产妇目前健康状况及心理弹性是高...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上讲, 自然灾难的发生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消防员在地震救援中目睹灾难现场惨烈的场景, 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 影响他们日后的正常工作。基于此, 对地震救援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现状调查作了回顾, 提出了对消防员PTSD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我意识、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为开展灾区儿童PTSD患者干预或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 用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舟曲泥石流16个月后,对547名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其与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支持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儿童PTSD总分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发现高年级症状总分都显著高于低年级儿童;儿童自我意识与PTSD为显著的负相关(r=-0.333,p<0.05);社会支持与PTS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099,p<0.05).结论 舟曲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总体情况较严重;儿童自我意识可以直接预测PTSD的发生,社会支持可通过自我意识间接预测PTSD.  相似文献   

10.
黄千  李月  薛云珍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08-1511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院校大学生抗疫心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再次经历突发危机事件时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与公众抗疫心态自检自助表,对山西医科大学9 39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PCL-C总分(22.74±7.78)分,PTSD症状阳性率为5.3%,创伤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7.0%,16.6%,8.6%,3个症状群中回避麻木症状均分最高,为(9.21±3.39)分,得分最高的2个条目为反复回忆创伤性事件(1.57±0.71)分、难以集中注意力(1.47±0.71)分。女生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6.82±2.61)高于男生(6.67±2.72)(t=-6.49,P < 0.05);农村地区学生PCL-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地区,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 < 0.05)。抗疫心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r=0.51,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结果显示,生源地、专业、抗疫心态是大学生PTSD症状的相关因素(P值均 < 0.01)。  结论  抗疫心态是大学生出现PTSD症状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发生特点,探讨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的作用。  方法  采用直接抽选法选取安徽、上海两地高校572名大学生, 采用一般特征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韧性量表(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5.0%的大学生有一定程度PTSD症状,11.7%有较明显PTSD症状,PTSD的阳性检出率为36.7%。大学生有较明显PTSD的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大三学生高于其他3个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1,16.81,P值均<0.05)。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为(33.79±4.83) 分,心理复原力得分为(92.17±13.39)分,PTSD得分为(35.50±11.39)分,各变量两两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r=-0.49~0.76,P值均 < 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效应为-0.35),又可以通过心理复原力间接影响PTSD(间接效应为-0.32)。  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或者严重程度PTSD症状的比例较高,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大学生的PTSD间起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既能直接负向预测PTSD,又可以通过提升个体的心理复原力间接影响PTS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远程个体化照护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乳腺癌PTSD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行为认知干预,包括认知重塑和行为训练两部分,认知重塑包括心理诊断、认知干预,行为训练包括运动行为干预、音乐疗法、放松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TSD-SS总评分为(74.44±4.67)分,低于对照组的(80.55±2.88)分。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53.34±4.33)分,低于对照组的(62.45±3.89)分,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水平并分析PTSD的危险因素,了解ICU医护人员的正念情绪调节需求及其与PTSD的相关性,为预防PTSD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民用版(PCL-C)、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CH)对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PCL-C评分将其分为PTSD组和正常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医护人员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CL-C得分与FFMQ-CH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ICU医护人员PTSD发生率为23.33%,女性、SCSQ消极应对评分≥16分为ICU医护人员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ICU医护人员对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的需求高于其他正念情绪调节方法,PTSD组的观察、描述、觉知的行动、不判断及FFMQ-CH总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L-C评分与FFMQ-CH评分呈负相关(r=-0.369,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洛因成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埃森创伤问卷(ETI)对武汉市第二健康门诊的50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一对一评估。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创伤性事件的频率(P<0.05)以及首次吸毒时间(P<0.05)可能是影响海洛因患者PTSD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洛因患者遭受的创伤性事件的频率与其埃森创伤问卷得分呈线性相关(P<0.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其遭受的创伤性事件较多且首次吸毒年龄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泥石流灾后1年救援军人的创伤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刨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部分救援军人进行测评.结果 灾后1年救援军人的PTSD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前后有显著差异(t =2.61,P<0.01).PTSD症状总分及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状态分量表得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6,-0.43,-0.22,-0.19; P<0.01).PTSD症状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均与EPQ中神经质(N)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 =0.58,0.66,0.68,0.67;P<0.01),与精神质(P)、外向一内向(E)、掩饰性(L)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量表得分对PTSD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2.06、wald=18.36、P<0.01);服役年限、救灾次数和社会支持对PTSD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903、-1.58、-0.72、wald=8.36、11.67、5.41,P<0.01).结论 救援军人的PTSD阳性率在1年内下降明显,心理干预应该注重军龄较短、救灾次数较少、领悟支持较少和神经质人格的军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突发性群体事件伤员安全感与心理状况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关系.方法 对受伤住院伤员161人在受伤第3~4周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事件影响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安全感量表等测评.2个月后用SCID-I/P对伤员进行检查.结果 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与4种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负相关.无病组、PTSD组和其他诊断组安全感总分、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P=0.18;F=1.20,P=0.31;F=2.01,P=0.14).结论安全感高的人总体上精神症状较轻,良好的安全感具有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检出情况以及PTSD与防御方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400例创伤患者中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2)PCL-C阳性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多于积极应对方式;(3)PCL-C阳性组在防御方式上采取不成熟型和掩饰型多于PCL-C阴性组;(4)PCL-C阴性组在社会支持方面均高于PCL-C阳性组。结论经历创伤患者承受心理压力大,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掩饰型和不成熟倾向,而好的社会支持可改善其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成都市中小学生闭校开学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探索家庭功能对中小学生PTSD症状的影响。方法 利用成都儿童正向成长队列(CPCD)2020年6月新冠疫情闭校开学后的调查数据,采用儿童事件行为影响量表(CRIES-13)和儿童家庭功能评定量表(C-FAI)测量PTSD和家庭功能,Pearson相关分析PTSD症状与家庭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家庭功能对PTSD症状的影响。结果 PTSD流行率为12.3%(972/7 924)。家庭功能与PTSD症状呈正相关(r=0.178,P<0.05),其中互相关心和父母控制维度均是PTSD症状(OR=1.382,95%CI:1.191~1.602;OR=1.148,95%CI:1.073~1.228)的危险因素。结论 良好的家庭功能对中小学生新冠疫情创伤后应激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家庭功能可能降低新冠疫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情景再现对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先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受灾暴露情况调查表对188名灾民测试,灾民观看短片无情的地震之后,再用前测量表进行即时测试。结果短片前测的PTSD-ss量表总分、主观评定、反复重现、警觉性提高得分分别为(42.87±20.27)、(3.43±1.89)、(11.96±7.11)、(7.80±5.71)分,均低于观看短片后测试得分(48.18±14.62)、(4.07±1.46)、(15.77±5.48)、(12.35±4.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情景再现可能会增强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但对回避等症状以及人身受伤害灾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却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oCA量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PTSD患者28例、经历创伤事件未发生PTSD患者28例和心理健康测评者28例,共3组。均行PTSD自评量表(PCL - C)和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评估。结果 PCL - C总分与再体验、回避麻木与警觉性增高分项得分PTSD组>非PTSD组>对照组(F = 164.790,F = 98.570,F = 124.879,F = 138.570,P<0.05);PTSD组和对照组在MoCA总分和各个分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语言表达能力(2组无统计学差异,F = 7.572,P>0.05),PTSD组和非PTSD组在MoCA总分和各个分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TSD组和对照组在语言表达和注意力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7.572,F = 38.626,P<0.05);在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抽象、延时回忆、定向力和MoCA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4,P = 0.256,P = 0.316,P = 0.274,P = 0.063,P = 0.052);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SD组PCL - C总分及3个症状群均和MoCA总分和7个认知小分项呈显著负相关(P<0.01);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2 = 0.968,F = 240.135,表明再体验、麻木回避和警觉性增高联合起来对PTS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对单个预测变量的回归系数B进行t检验时发现,只有预测变量警觉性增高的P = 0.275>0.05,说明警觉性增高对PTS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而再体验和麻木回避对PTS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是显著的。结论 PTS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且随着PTSD症状加重,认知功能的损伤越明显;其中再体验和麻木回避这两大症状群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