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分别为4.5mm、7.4mm、3.2mm和1.9mm、1.6mm、1.0mm。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kilo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精确量化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设计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时临床靶体积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体积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使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即KV-CBCT的扫描,获得患者在X轴左右(left-right,LR),Y轴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Z轴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对误差进行校正,然后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1)cm,(0.47±0.17)cm和(0.37±0.19)cm。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09±0.14)cm,(0.11±0.15)cm和(0.06±0.12)cm,得出X,Y,Z方向的Mptv值分别为X为0.41cm,Y为0.58cm,Z为0.43cm。结论通过KV-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的校正,可以缩小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临床医生制定放疗计划时提供扩边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非均整模式(FFF)联合呼吸门控(ABC)对立体定向放疗(SBRT)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摆位误差及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纳入早期NSCLC患者64例,根据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ABC组各32例。对照组在SBRT中行FFF模式,ABC组在SRBT中行FFF联合ABC治疗。比较两组的靶区体积、摆位误差、靶区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以及安全性。结果:ABC组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体积(PTV),头脚、左右、前后的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靶区Dmin、适形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脊髓、食管、心脏、近端支气管树(PBT)、患侧肺以及健侧肺的剂量分布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F模式联合ABC应用于早期NSCLC患者SBRT治疗中,可有效缩小靶体积、摆位误差,降低对OVR的照射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引导分析16例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分次治疗间的误差,探讨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采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16例肺癌患者,其中左肺癌9例,右肺癌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选取每例患者扫描数据,研究其相对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的摆位误差.结果 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1±0.06)cm、(0.14±0.10)cm、(-0.04±0.06)cm,其旋转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57°±0.17°、0.05°±0.20°、-0.01°±0.33°.相对来说y方向的摆位误差较x、z方向大.结论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外扩0.62cm、y方向0.82cm、z方向0.49cm.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直肠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54例直肠癌患者,每位患者治疗第一周每天行CBCT扫描及以后每周一次,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计算出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结果:54例患者共行433次CBCT扫描,平均摆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为2.63±1.98mm,Y轴(头脚)方向为5.77±4.47 mm,Z轴(前后)方向为2.02±1.73mm.CTV的外放边界值:X =6.13mm,Y=13.61mm,Z=6.91mm.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中的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用美国瓦里安公司的具有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OBI)的23EX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治疗食管癌患者28例。所有患者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用KV级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获取患者的3种容积图像,每位患者每周验证1次,采集3次CBCT图像。28例患者共扫描411次。每例患者的每次CBCT图像均与其原始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计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偏移误差,获得3组X、Y、Z三维方向的移床数据。将每位患者每次CBCT校正的偏移误差,通过Eclip se 8.6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摆位误差在食管癌放疗中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28例食管癌患者每次首次摆位后的CBCT共137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696 3±2.794 7)、(0.688 9±2.250 9)、(0.859 3±3.425 5)mm,对这些摆位误差均进行实时纠正,纠正后X、Y、Z 3个方向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首次摆位误差。(2)摆位误差纠正前、纠正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计算模拟得出原发肿瘤(GTV)平均剂量变化为-3.52%~2.44%,心脏剂量变化为-4.18%~25.53%,肺脏剂量变化为-1.82%~13.93%,脊髓剂量变化为-10.50%~20.87%。结论采用IGRT对食管放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减少摆位误差。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提高靶区剂量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锥形束CT(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系统CT图像进行骨性和灰度两种模式匹配,分析X、Y、Z轴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种匹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43例肺癌放疗共进行114次CBCT扫描,其中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97±3.137)mm、(0.377±2.958)mm;在Y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1.415±5.313)mm、(0.719±5.451)mm;在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0.632±3.033)mm、(-0.679±2.982)mm。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69±1.605)°、(-0.493±1.461)°;在Y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203±1.431)°、(0.35±1.424)°;在Z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134±1.478)°、(0.196±1.348)°。将6个方向摆位误差计量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两种配准方式除了在X轴旋转和Z轴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行IGRT时,两种配准方式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图像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大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应用锥形束CT图像验证后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采用热塑面膜对头部进行固定,同时采用激光灯摆位。30例患者放疗前分批次在放疗床上行CBCT扫描,扫描所得的图像与计划系统的CT图像进行配准,根据配准所得的平移矢量对治疗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摆位误差进行修正,并记录各个平移矢量值。结果 30例鼻咽癌患者共测得配准数据300组,为了满足CTV不低于95%的放疗处方剂量,在测定过程中将外放间距设定为4 mm。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时需要确定摆位误差。通过对CBCT图像进行在线配准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的产生,同时有助于调整CTV外放边界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4D-CBCT应用于肺癌SBRT的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分析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肺癌ITV外放边界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例接受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利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机载的4D-CBCT行每次放疗前扫描,采用灰度值配准方式配准4D-CBCT重建影像与计划CT影像,得到患者头脚、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上的初摆位误差和二次摆位误差值,并计算ITV外放边界值。结果:15例患者共接受206次4D-CBCT扫描, LR、SI、AP方向上,初摆位误差分别为(3.4±0.5)mm、(5.3±0.7)mm、(2.2±0.5)mm;二次摆位误差分别为(0.3±0.4)mm、(1.8±1.1)mm、(0.3±0.3)mm;初摆位校准前,ITV的外放边界值为7.4mm、8.9mm、7.2mm;摆位校准后,ITV的外放边界值为2.4mm、4.8mm、2.6mm。结论:应用4D-CBCT观察完整呼吸状态下的配准结果,对摆位误差进行在线校正,能够显著减小摆位误差,提供更为合理的ITV外放边界值,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范围,提高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调强放疗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测量的日常摆位误差对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受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放疗科行调强放射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共采集588次KV-CBCT图像。放疗前每例患者按周期性扫描频率(首周每天1次和后续每周1次)进行KV-CBCT图像扫描和摆位误差验证,获得患者实际与治疗计划两者等中心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上平移摆位误差,统计分析摆位误差以及分布规律,并从中选取4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输入Eclipse计划系统,模拟出未移床时计划实际照射的剂量分布并命名为Plansum,最后将Plansum与最初计划剂量Planapproved进行比较,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参数和体积变化参数,研究摆位误差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60例NSCLC患者共588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数据经分析得出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8±1.5)、(2.5±1.9)、(2.2±1.5)mm;Plansum中肺组织V5、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1.2%、101.2%、103.3%、102.9%、101.5%;心脏V10、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2.1%、102.6%、107.0%、112.1%、105.1%;靶区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D95、P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4.9%、95.7%,PGTV D95、PG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5.5%、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摆位误差对NSCLC放疗计划靶区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了保持计划中的剂量学指标,提高肿瘤增益比,应尽量使用KV-CBCT影像引导进行NSCLC放疗摆位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情况及对靶区、邻近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采用CBCT系统获取CBCT图像,在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获取CT实际图像,比较摆位前、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的的摆位误差及偏差≤2mm的人数比例;比较各靶区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及放疗前、放疗中期原发肿瘤大体瘤体积(GTVnx)、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d)、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1)剂量分布;统计各邻近器官剂量的实际剂量。结果 在线修正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摆位前,偏差≤2mm的人数比例高于摆位前(P<0.05);各靶区实际剂量均低于计划剂量,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GTVnx、GTVnd、CTV1剂量分布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干、脊髓及颌骨放疗中期、治疗结束后的平均剂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腮腺放疗中期的平均剂量高于治疗结束后(P<0.05)。结论 CBCT可有效减小摆位误差,降低邻近器官的辐射剂量,而靶区在线修正前后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3.
李云  王凡 《安徽医学》2019,40(6):603-605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优势,评估图像引导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边界。方法:6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50 Gy,瘤床电子线加量10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统计摆位误差。结果:靶区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在允许范围内,摆位误差左右方向≤0.3 cm,其他方向≤0.5 c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均匀性好,正常组织受量小,临床毒性反应小,摆位重复性差,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后摆位误差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疗均采用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利用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对比,记录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分析影响摆位误差的因素并计算临床靶区(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TV)的边界,以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共403套CBCT图像,中位数7套(5~11套)。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0)、(0.30±0.22)、(0.16±0.08)cm; X、Y、Z方向CTV外扩至PTV边界分别为0.27、0.35、0.28 cm。CBCT>7次与CBCT≤7次的患者在Y轴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7)cm vs.(0.28±0.07)cm,P=0.009]。不同手术方式、病变位置及体重指数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1、2级放射性皮炎分别为96.55%、3.45%,无3级以上放射性皮炎。结论 乳腺癌术后热塑体膜固定安全可行,推荐PTV三维外扩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7.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外放到计划靶区体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Varian Trilogy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对16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采集每次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分别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及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共获取128组图像,X轴、Y轴及Z轴3个方向的摆位后的误差分别为(1.7±0.4)mm、(2.7±0.7)mm、(1.3±0.3)mm;修正后3个方向的误差均低于修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方向的误差与修正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并为放射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调强(VMAT)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接受VMAT治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用乳腺托架进行体位固定,按图像引导定位方式不同分为CBCT组和iSCOUT组。患者每周首次治疗时,CBCT组使用加速器自带的图像引导定位系统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iSCOUT组使用江苏瑞尔公司开发的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进行扫描。将两组患者获得的扫描图像分别与CT定位重建的图像进行配准,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获取图像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对比中,其中CBCT组在X、Y、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65±1.56)mm、(2.99±1.76)mm、(2.78±1.45)mm; iSCOUT组为(2.45±1.50)mm、(2.33±1.82)mm、(2.10±1.73)mm;CBCT组与iSCOUT组在X、Y、Z三个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组的准备时间(T1)、曝光时间(T2)和配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