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概念得到统一,包括冠心病(CHD)、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新近各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共同提出了管理胆固醇防治ASCVD的核心理念。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认同。本文综述了近年血脂领域在遗传学、循证医学及药物研发中的重要进展,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管理胆固醇的策略。他汀类药物仍是管理胆固醇的基石,但非他汀类药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联合降脂治疗是未来全面管理胆固醇、降低ASCVD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美国和欧洲相继对高血压领域及血脂领域发布了数个指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NC8)》和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美国血脂新指南》)两部,尤其是后者在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  相似文献   

3.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6,44(2):129-132
动脉粥样硬化 (AS) 是冠心病、 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的病理基础, 血胆固醇水平与 ASCVD 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SCVD 防治任务艰巨。血脂管理的目标是降低 ASCVD 风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 HDL-C) 包括所有致 AS 脂蛋白胆固醇,非 HDL-C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并列为血脂管理干预靶标可能更为适合。依据风险评估, 设定血脂达标值适用于中国临床。生活方式干预是血脂管理的基础, 综合干预各项危险因素方可有效防治 ASCVD。  相似文献   

4.
2013年岁末,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联合颁布了《2013版成人降胆固醇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1]。指南中的建议是基于对近期发表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的全面、细致的综述和分析,以ASCVD为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系统综述和RCT荟萃分析为主要证据来源。新指南的最终目标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治疗血胆固醇降低心肌梗死(MI)、卒中和死亡等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7年糖尿病指南颁布3年以来,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陆续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这些研究结论为糖尿病防治注入了大量新信息。在此背景下,对2007版糖尿病指南进行了再评价,并重新评估了常用糖尿病药物在糖尿病治疗治疗中的地位。文中结合《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对各类糖尿病药物作用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降低胆固醇治疗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防治的基石,目前指南推荐控制LDL-C水平首选他汀类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经过他汀治疗的ASCVD患者仍存在较高剩留风险,另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或在他汀类药物最大耐受剂量的情况下血脂仍不能达标。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LDL-C代谢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PCSK9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血LDL-C水平,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目前国外已批准PCSK9抑制剂用于临床。本文将系统综述有关PCSK9基因与血脂代谢的关系、PCSK9抑制剂的研发过程,总结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及主要代谢指标控制达标情况。方法:随机调查347例口服药物治疗的门诊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及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并分析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分析代谢指标达标情况。结果:347例患者中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比例最高的为二甲双胍(52.2%),其次为磺脲类(51.6%)。治疗方案中单药治疗占35.2%,2种及3种以上药物分别占49.0%及15.8%。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达标率分别为59.1%,73.2%,71.8%。33.4%的患者血压达标,各血脂指标仅有40%患者达标。患者用药种类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而单药、两药及三药治疗的患者HbA1c水平无差异。结论: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门诊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但血压、血脂达标率较低,仍有40.9%的患者血糖未能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运用于高血脂患者中,综合患者血脂情况及危险因素对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将患者进行分层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更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药物治疗[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高血脂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于2013年12月18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成功在线发布[1]。与2003年发布的JNC7[2]、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2013年ESH/ESC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3]及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等多国指南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同仁医院40~65岁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药物预防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内分泌科2020年的40~65岁T2D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 根据是否伴有ASCVD病史分为无ASCVD病史组和伴ASCVD病史组, 分析其ASCVD预防用药及相关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 其中无ASCVD病史组141例(55.5%), 伴ASCVD病史组113例(44.5%)。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均达标患者18例(7.1%); 出院时,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总体应用率均较入院前明显提高(P<0.05), 与无ASCVD病史患者相比, 伴ASCVD病史患者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药、GLP-1受体激动剂的应用率均显著偏高(P<0.05), 而SGLT-2抑制剂的应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院40~65岁T2DM住院患者的ASCVD预防用药整体应用率较低, 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差距, 且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达标情况较差, 提示临床应加强关注, 尤其是ASCVD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黄从强 《中国药房》2011,(42):3947-3947
<正>2011年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在北京举办的"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包括广药集团广州中一药业的消渴丸在内的一批治疗糖尿病药物,经过专家审核甄选,入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据了解,这是国内原研民族药物首次进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打破了防治指南药物被化学生物制药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是出现在该指南的唯一一个非化学名称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12日,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公布了《成人降低血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基于高质量循证证据,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减少ASCVD事件为目的。新指南的核心是确定哪些患者应该接受哪类药物、何种强度的治疗。新指南中临床确诊的ASCVD人群新增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卒中患者的他汀二级预防提供了指导性依据,而唯一专门针对卒中患者的SPARCL研究为新指南提供了该领域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程度。当前常用于降压的药物有以下  相似文献   

14.
调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的重要手段。调脂药物临床研发和评价要素包括受试者的选择、药物干预策略、有效性和安全性考量。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可为调脂药物的安全有效性评价提供可靠数据。本文参照国内外调脂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和血脂异常临床治疗指南,结合审评实践,对上述要素的临床研发和评价提出了基本考虑。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12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更新了《2013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风险胆固醇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新指南")。与既往血脂管理指南相比,新指南的胆固醇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改变。综观血脂管理指南更新历程,"以循证为基石,以降低心血管事件为最终目标"逐渐成为了核心宗旨。1低密度胆固醇(LDL-C)曾作为首要干预目标在1988年和1993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  相似文献   

16.
血脂水平波动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除了受年龄和性别、妊娠和遗传、气象因素等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影响外,还与吸烟和饮酒、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饮食和运动、药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血脂异常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风险,定期健康体检监测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早期发现血脂异常,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或延缓ASCVD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2004年制定了第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并于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对指南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本文从各指南中关于胰岛素治疗策略的修订,对胰岛素治疗理念的变化进行综述,并阐述预混胰岛素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治疗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三种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01NCEP ATPIII指南及其2004年修订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1ESC/EAS血脂指南)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管理的异同。了解血脂异常评估与干预治疗的新观念,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分析43例彩色多普勒确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在三种血脂管理指南中的危险分层和LDL-C目标值。结果 2001NCEPATPIII指南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危险分层结果相同,极高危占37.21%,高危占62.79%,LDL-C达标值:极高危NCEPATPIII标值<1.8mmol/L,达标率0%,我国标值<2.07mmol/L,达标率18.75%,高危标值<2.59mmol/L,达标率22.22%。2011ESC/EAS血脂指南对43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危险分层,100%极高危,LDL-C达标值<1.8mmol/L,达标率0%。结论与另两种指南相比,2011ESC/EAS血脂指南将43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明确为极高危人群,强调其风险更高,调脂治疗更加积极,目标值更低,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前置审核系统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2022年4月开具的抗高血压药物处方39 242张,利用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V2.1中的前置审核系统进行处方点评。处方点评时参考《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及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点评,统计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不合理处方的类型。结果 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开具的39 242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中,合理处方38 339张,不合理处方903张,处方不合理率为2.30%,其中无适应证用药占比较高,达37.76%,其次为遴选药品不适宜(占24.14%)、超剂量用药(占19.82%)、用法不适宜(占12.40%)、药物相互作用(占4.87%)、重复给药(占1.00%)。结论 医院门诊心内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无适应证用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更新内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11,39(8):673-67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指南)是在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础上,依据中国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流行趋势、研究成果及循证医学进展,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由专家集体讨论并编写而成。新指南体现"预防为主、战线前移、立足国情、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新指南集中了广大临床医生的意见和经验,对新指南更新的内容进行解读有助于新指南的实际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