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引是把躯体运动与呼吸自然地融合为一体的肢体运动,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导引的临床价值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当下,研究其起源与雏形期的演变、分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先秦文物以及相关古籍的考证,初步得到了如下结论:引先于导出现,而后两者融合,并于秦汉时期分流为各具特色的医家导引和道家导引。  相似文献   

2.
导引术不仅属于运动学范畴,也属于中医学范畴。研究导引的发展不能脱离与中医学的关系。两汉时期导引术和中医学都走向了实用理性的轨道,研究此时期导引术的中医学应用可以更好地验证及考探导引术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中医属祖国医学的“林证”范畴,近几年来,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现就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中医导引学的特点为基础构建知识图谱,方便用户查询、学习,传播中医养生保健传统文化,提高健康素质。方法:使用BERT-CRF模型辅以人工校对,对导引功法相关文献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根据学科特征制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使用Neo4j构建中医导引学知识图谱。结果:纳入相关文献3 152篇,构建的知识图谱共包含2 262个实体节点,5 108条关系数据,7种实体类别属性,7种关系,并可以使用Neo4j的Cypher查询语言进行知识检索。结论:本知识图谱将中医导引学知识进行可视化展示,可用于构建导引知识检索、智能问答、功法推荐等应用程序与网络平台,开发相关人工智能应用设备,应用于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的研究与生产创新中,同时也可用于深入数据挖掘,发现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防治眼病的中医导引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防治眼病的中医导引,具体可分为散式导引、套路式导引、四时相关导引、按摩相关导引,部分导引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的特点。可进一步整理挖掘还原经典的防治眼病的中医导引,满足广大群众对于防治眼病的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6.
心病导引法是历代医家记载的专门治疗心病及相关症状的中医导引法。文章梳理了中医心病导引法的历史源流及临床应用。针对心病的导引法研究,以《诸病源候论》相关论述为初步形成标志。随着隋唐时期基本内容的成型,宋金元时期内容的具体化和丰富化,以及明清时期图示形象化和多元化发展以及结合心理治疗等特色,中医心病导引法日趋成熟与完善。"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异常,是心病导引法针对的2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脾胃湿热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慢性反复性病变,多见于中医“痞满”、“胃痛”、“黄疸”、“泄泻”、“痢疾”等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本文从整理唐宋元时期的医学文献人手,将医家对消化道脾胃湿热证治疗的方药370条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这一时期治疗消化道脾胃湿热证的用药规律,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覃兆伟 《广西医学》1998,20(6):1105-1109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医男科的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淋”、“浊”、“癃闭”等范畴,由于它病程长,易反复,所以又是难治的疾病。近年来男科的兴起,促进了本病的临床研究,现就近10年国内医学文献其中药物治疗者,加以综述如下。1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多崇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有关中医史研究论文约有200篇,主要发表在《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医学与哲学》等期刊上,著作11本,内容涉及中医史研究的医史理论与学科建设、断代史、专科史、专题史、疾病认识史、医家及其流派、医学文物与考古、医药交流与比较史、民族医学史、医学外史等10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类书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类书是辑录或摘抄多种医学文献的内容,按类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保存了大量历代医家著述,为后世学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研究中医类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医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5个时期探讨中医类书的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元医家治疗骨痹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开辟新径的重要时期。无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医家们对骨痹的治疗颇具特色,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唐宋元的医史文献入手.在查阅了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261首治疗骨痹方药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唐宋元医家治疗骨痹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前期有关血浊理论的成果,提出血浊理论是应现代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新的"中医理论",用血浊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可以纳入检验医学等更多的现代诊疗手段,扩展中医四诊范畴,配合"援药理论",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临床的"理法方药"系统,为指导治未病提供了良好的时代落脚点,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典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认知生命与防治疾病的活动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数千年来以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历史贡献赢得举世赞誉,近年来愈加焕发勃勃生机。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医药文物,既是中医学产生和发展的物质见证,也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业博物馆,中国医史博物馆自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展示中国医学发展史、活跃中外学术交流、进行中医药科普教育等诸多功能。2013-2014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第7批自主选题项目基金资助下,笔者对馆藏文物进行了重新鉴定和建档工作,系统研究了馆藏文物的分类及其历史意义。兹结合文物的属性和功用将文物分为文献典籍、医疗文物、药学文物、针灸文物、公共卫生文物、养生文物6类,各精选数件具有代表性的珍品,对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及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的作用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14.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理论渊源及作用原理。方法:通过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对导引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作用机理。结果: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在中医传统导引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建的养生功,对以颈椎病为主的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不适等有良好疗效。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防治颈椎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近10年国内发表的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本质临床试验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以期发现存在的方法学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检索国内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所纳入研究的10篇文献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所纳入文献在设计方案、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样本含量及估算和病例资料基线的可比性检验等各个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结论 有必要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提高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本质临床试验性研究文献的质量,可以采用代谢组学检测进行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1949—1979年国内发表的85篇小陷胸汤方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类,整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个案文献,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依据课题组制定的《(伤寒论)方临床医案文献质量评价量表》(简称评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个案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个案文献数量较少,仅8篇17例。文献集中在1960、1976、1977、1978、1979年。文献评分等级结果为甲级1例,乙级6例,~2fez7例,丁级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数量较少。医案规范化质量不高。该阶段个案文献中小陷胸汤用于治疗的疾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胸膜炎。  相似文献   

17.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理论渊源及作用原理。方法:通过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对导引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来探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的作用机理。结果: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在中医传统导引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建的养生功,对以颈椎病为主的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不适等有良好疗效。结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防治颈椎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通过系统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等文献,挖掘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养生方法,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发挥岭南医学优势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省实际出发,发挥岭南医学优势,保持中医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是全面振兴中医事业的关键。文中首次阐明岭南医学的含义、研究的目的。列举我省研究的优势及现实意义,提出岭南医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保存了丰富的医学资料,其中有关蛀齿的记载,较之古埃及、古印度的同类记载要早700至1000年。学习中医文献学,研究整理中医文献,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